[摘 要] 传统文化是中华几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就是弘扬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国学教育也在中职学校的语文教育中不断地促进了学生素养的提升,也促使了学生道德行为的规范等等。国学蕴含了丰富的内容,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推广国学教育尤其是传统的艺术教育,对于提高中职生的整体素质和培养中职生的人文素质有着很大的必要性。
[关 键 词] 中职教育;传统文化;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2-0022-01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在德智体美方面具有综合性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国学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富有无穷的魅力,能够使人类文明和社会更加进步,它的更大魅力在于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人的灵魂和品质。在中职学校开展国学教育活动,正确地运用到语文课本中,就是要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强大功能,用文化来宣传和教育学生。
一、国学教育的内涵及必要性
首先对国学的内涵进行科学的界定,国学原本是古代教育机构的称谓,是中国古代最高的学府,国学作为思想学术概念使用开始于西学东渐之后,是与西学相对应的概念,也称之为“中学”。国学教育定为传承中华文明思想和文化,培养民族的精神,国学是具有中国特色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国学教育在中职学校的开展是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培养有着很大的作用。把国学教育运用到语文课本中引导学生在了解中华文化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语文水平,帮助中职生培养理想的人生目标,提高修养道德,对今后进入社会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雅的人文精神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高职生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如今高职生的文化教育重点是面向高职生的整体素质,职业学校担负着为社会创造技术人才的重担,通过良好的校园文化来塑造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素质,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实现对心灵的塑造。在对中职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曲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就是在喜庆的日子里放烟花爆竹,也有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就是中国的一些古董,而且这些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十分冷漠。不知道其中传统节日的来历,无视这些节日的存在,甚至对一些西方传统节日特别跟风。孔子四科中德行排在第一位,其中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必须要德育为先,但是纵观现如今的中职学生,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在美德方面还是存在很大的欠缺,这些学生也懂得其中的道理,但是真正做起来就难了。中职学校在扩大招生和追求升学率的情况下,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其他文化知识的传授,很多教师只顾着升学率和就业率的提高,认为一些与专业知识不相关的诗歌和古诗,没有必要浪费时间详细地讲解,其实良好的文化一旦脱离了学生主体,也就失去了它作为文化的魅力。
三、中职学校开展国学教育的意义
国学最根本的是思想,是中国一体化的和谐文化,是贯穿中国历史进程的孝、悌、忠、信、礼、仪、廉、耻等为核心的八大思想道德。职业学校中的一些学生认为只要知识和能力丰富了,就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竞争。其实不然,步入社会,不仅需要中职生很强的专业知识技能,更需要的是高尚的道德品质。中职学校是培养社会人才的,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地。那么我们在教育中利用国学中的琴棋书画陶冶学生的情操,修身养性,能够化导学生的内心。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等人生哲学和做人的道理,懂得如何去树立崇高的理想,如何表达合理的原则,如何去锻炼坚强的意志,为今后进入社会做好铺垫,学生在接受国学教育中人文素质也相应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在中职学生中实行国学教育不是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应该从国学的无限魅力中吸取更多的灵魂和品质。
职业学校应该把中职生的教育与育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校园媒体和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将国学普及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利用广播、学报、校刊和网站来推广国学教育活动,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举行各种相关的艺术活动,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国学文化的内涵,让他们在顺应西方文化的同时感受到与之相比毫不逊色的中国优秀文化,使中职学生得到更好的道德教育,弘扬国学,推动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晓丹.加强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0).
[2]王振雷,王磊,宗爱东.当前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探析:基于上海八所中职学校学生调研的报告[J].思想理论教育,2013(2).
相关热词搜索: 国学 中职 素质 提升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