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长期空间飞行任务中航天员出现的心理问题

| 浏览次数:

摘要:长期空间飞行任务中的特殊应激源可能会诱发航天乘组乘员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航天员的精神行为健康和工作效率,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安全和飞行任务的完成。本文从乘员个体差异和乘组人际交流两个方面分析长期空间飞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前者包括乘员的个性与情绪、应激反应、睡眠与生物节律、认知功能;后者包括乘组异质性、乘组人际关系和乘组与外界的关系。最后,本文列举了目前载人航天领域进行心理研究的方法与技术。

关键词:长期飞行;极限环境;密闭隔离;心理问题;心理研究技术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俄罗斯空间生物医学问题专家Oleg Gazenko就指出,“限制人类探索太空的不是医学,而是心理学”[1]。随着人类探索宇宙步伐的不断迈进,长期载人飞行已经是当前航天领域的主流任务。俄罗斯航天局和美国航天局通过对在轨飞行航天员的数据分析研究表明,心理问题是长期载人飞行中关系到任务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2]。航天员需要长时间在密闭、隔离条件下经受不同的心理考验,具体表现在个体与团队的精神行为、情绪状态、认知能力和工作绩效当中。减轻、缓解、排除在长期飞行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稳定乘员的情绪状态,保障乘组成员的心理和行为健康,维持航天员的认知能力和工作绩效以及团队的协作力,是航天心理学研究的最终目标[3]。

在真实的太空飞行中,航天员会察知各种应激源的作用并作出反应。当个体感知到的需求和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也就应此而生,如抑郁、沮丧、失眠、烦躁、认知能力下降、乘组成员之间以及乘组与地面之间的争吵等[4]。虽然这些心理问题迄今为止还没有引发航天任务的灾难事件,但这不代表我们可以忽视心理问题的意义以及它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目前有越来越多关于长期飞行中心理问题的研究,以及类似空间飞行的地面实验中相关心理问题的研究,如极地越冬、沙漠生存、洞穴试验等。前期的MARS500试验[5,6,7]和NEEMO试验[8]为我们研究长期密闭隔离条件下乘组成员的精神行为特点以及情绪、认知能力的变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文将从个体和团队的角度出发,对长期空间飞行和地面模拟研究中乘组乘员出现的若干心理问题进行简要的分类阐述。因为组织管理差异(如NASA与RSA、ESA等不同国家航天组织在同一航天任务中的合作分工)引发的乘员心理问题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一、源于乘员的问题

(一)个性与情绪

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个性与情绪特征,这是每个人在出生和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心理特点。个性具有持续性,可以受外界影响而发生改变,包括个体的意识倾向(如兴趣、动机、价值观)、心理特征(如气质和性格)和自我意识(如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调节)。情绪以生理唤醒水平为基础,带有情境性质,反映了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外部表现[4]。不同的个性与情绪会在各个方面影响个体,例如对职业的选择、机会的把握、应对挫折时的反应等。在过去的20年里,科学家们持续关注的是航天员5个维度的个性特征,包括情绪不稳定性、外向性、开放性、亲和性和尽责性[9]。虽然航天员通过了层层的筛选,但是在执行实际飞行任务过程中,一些与个性、情绪相关的心理问题仍然无法避免,例如因为忧郁、焦虑、孤独引发的心理疾病,由于情绪低落和波动导致工作能力下降和操作错误,由于个性不和以及情绪的夸大作用引发的乘组内部或乘组与地面控制人员之间的矛盾等。这些问题的不断发生给予人们启示:对于航天心理学和航天员的心理选拔与心理支持,有很多地方仍需要深入研究和改进完善。

上述观点并不是归因错误理论[5]的延伸。事实上,科学家们也承认:针对不同航天任务(短期飞行、中长期飞行等)以及地面极限环境试验(飞行模拟、沙漠生存、洞穴探险等)选拔乘组成员时,心理选拔标准并不是完全一致的[10]。例如短期飞行中航天员主要面对的是发射前、发射初期、返回前的极度紧张,还有随时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所带来的心理负荷。这就需要航天员具有“处乱不变”的个性特征和情绪品质,在发生意外情况时可以做到沉着果断,集中精力应对危机。在长期密闭隔离的极限环境(Isolation and confined environment,ICE)实验中,个体面对的主要是狭小隔绝的环境以及长期与亲人、朋友的隔离所造成的心理负荷,例如焦虑、沮丧、抑郁、失去兴趣等,这会影响人的精神、行为与工作绩效[11]。这时需要乘员具备相容于乘组的个性特征,以及良好的调整和控制各种负面情绪的能力。NASA的人类研究计划(Human Research Program,HRP)关注在航天飞行、地面探险和模拟飞行实验中可能危害到人体精神行为健康和工作表现的心理特点,确定了在ICE条件下,与成功完成任务具有显著相关性和优先级的一些心理特点[10]。MARS500的一些研究结果也表明,适合长期密闭隔离环境的乘员应该具有灵活性(flexible)、适应性(adaptive)和延展性(malleable)的特点[12]。相对而言,年长的乘员拥有更多的人生经历,情感上更为成熟,参加和完成实验的动机更强烈,社会适应能力更强,懂得进退的道理,满足于所从事的工作,独立性强,在家中更多处于照顾他人的角色,这样的个性特点有助于帮助乘员缓解和克服520天密闭隔离试验所带来的身心压力。

(二)应激反应

诱发航天员心理问题的应激源分为4类[4]:物理应激源、生理应激源、心理应激源和人际交往应激源。在长期的空间飞行任务中,除了要耐受失重、噪音、空间辐射等恶劣环境,航天员还必须在狭小的空间承受长时间与家人、朋友的分离,忍受延时、失真甚至是被阻断的通信。个人隐私无法保障,即使不考虑工作负荷,每天重复执行枯燥的操作任务也容易引起强烈的厌烦与疲劳感,从而影响情绪、工作状态和睡眠质量。更重要的是,在太空中生存每时每刻都会遇到难以预想的危险,航天员在潜意识中时刻要为自己的生命安全担忧。在这样的压力下,某些应激反应可能会诱发心理问题,影响航天员的精神行为健康和工作表现。许多地面模拟研究如极地探险、核潜艇试验等的结果表明[1,8,9,11,14],ICE引起的症状与长期空间飞行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果不能通过自我调节以及心理支持手段缓解、疏导压力,可能会诱发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抑郁、失眠、烦躁、愤怒、焦虑、疲劳、认知能力减退等。Palinkas等人在4年的极地研究中发现,虽然在进入极地之前所有的乘员都通过了心理筛选,但在压力下还是有5.2%的乘员出现了DSM-IV障碍,有31.6%出现了情绪调节障碍,21%出现了睡眠障碍,还有7.9%出现了人格障碍[11]。在作为空间站模拟的核潜艇实验中[13],就症状百分比而言,乘员中有50%出现了焦虑,有30%出现人际关系问题,有29%发生抑郁,有25%发生睡眠障碍。

相关热词搜索: 航天员 心理问题 飞行 长期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