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医改的希望

| 浏览次数:

据媒体报道,记者在河南省濮阳市采访时发现:“民办社区卫生站,人来人往,医生热情,居民开心”;而“政府委托大医院在社区建设的卫生服务站,目前仅有1家勉强维持生存。”究其原委,当地有关部门分析说:政府委托大医院办的卫生服务站有三大“毛病”:一是行医方式(坐等病人)和药品、服务价格与医院并无二致,二是派出的医生面对全科医疗难以适应,三是大医院对社区医疗服务并不热心。

自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医改“基本不成功”的研究报告之后,作为 “新三座大山”之首的医疗卫生问题近来成为国内媒体上最为吸引眼球的焦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报告的使我们顿悟,应该找回十多年前“随脏水一同被泼掉的婴儿”。当我们再次肯定当年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作用时,我们不应该忘记在城市基层星罗密布的医疗(或卫生)站点。建国以来前4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正是以这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依托,我们基本上解决了老百姓日常看病难的问题。

当然,前40年的基层医疗服务是与当时的“单位体制”相适应的,大多归属于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后来一段时期,社区卫生服务站也有所发展。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日渐深入,大多数基层单位的医疗服务机构被当作“办社会”的包袱给卸掉了。而社区卫生服务站因为长期处于“业余”的地位,得不到有关部门的认可,也大多无疾而终。河南省濮阳市的经验之一是,使单位的医疗服务站转变成社区的医疗服务站,走进了“民办”的行列,结果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社区医疗服务站凭什么赢得居民的拥护呢?并不是光靠“牌子”,濮阳的大医院也办社区服务站,但几年中,8家中有7家关了门。而“民办”的社区服务站却越办越红火,成了老百姓的“乐园”——在这里,每个居民都有档案,有什么病,什么时候该用什么药都记得清清楚楚,医生已经把居民当成亲人。还有一点,这里的药价非常便宜,基本上与平价药店价格相当,“能吃药的绝不叫你输液,上门输液也不另外收费。” 濮阳的经验之二就是,社区医疗服务站改变了衙门习气深重的“医院作派”,使“坐医”变成了真正的“行医”。

更需要指出的是,濮阳市的改革并不容易。在医疗卫生这个行业中,经过十几年的“市场化”,已经产生了既得利益集团。他们利用医疗行政权,阻挠“民间”医疗服务事业的发展。有专家指出,“行业保护阻碍社会资金流向社区”,正成为社会办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主要制约。濮阳的经验之三就是,必须打破“行业保护”,政府必须将建立基层社区医疗服务网点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对医改“基本不成功”的批评使我们看到了医疗卫生事业“市场化”的问题,我以为还是实行“全民医疗服务”或“全民医疗保险”的为好。也就是建立以类似濮阳市的社区医疗服务站为基础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乡基层社区医疗服务网络。

我们设想,社区居民应该组织起“民办的”医疗互助组织(只有组织起来的老百姓才能取得与医疗行业平等对话的权利)。地方的医疗管理部门可将准备到社区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生、护士挂牌,由医疗互助组织来聘用。受聘者与社区签订服务合同,成为“社区医护人员”。社区医生和护士的职责是:为每个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常见病的治疗,发现有“大病”嫌疑者及时转院,并且承担健康咨询和疾病预防的责任。

社区健康服务的资金问题由政府出大头,资金直接拨向社区,支付“社区医生”的人工费用和必要的医疗服务开支。就医护人员而言,他们必须以良好的服务去把钱“挣到手”。居民个人也应该适当出资,可以以“年费”的形式交给“社区医疗互助组织”,也可以用每次看病付一部分费用的方式,但前者更为理想。贫困人士的费用由政府承担。

至于“大医院”,应该走专业化、专攻“疑难杂症”的“大病治疗”的路子,大病治疗的费用可专门组织全民参加的大病医疗保险,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筹资。同样,贫困人士的费用也由政府承担。

在以上的政府体制之外,可发展私立医院,使偏爱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富裕阶层有选择的余地。但决不可用政府已有的医疗设施、设备去搞“营利医院”。

医疗问题,是老百姓头上的第一座大山,医改之路寄托着国人的希望。从这点上说,濮阳市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

相关热词搜索: 医改 服务中心 希望 健康 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