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绿色科技”是“低碳经济”的助推器,是推动“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一种经济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
[关键词]绿色科技;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7-0009-01
“绿色经济”是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乃至国家权益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绿色科技”正处于爆发性成长初期,机遇与挑战并存。
1 积极的政策环境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许多国家将“低碳经济”发展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纷纷出台了各项政策鼓励“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经济”不但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有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的趋势。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发展“低碳经济”,截至目前,已与97个国家签署了104个科技合作协定,并将气候变化、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列为优先合作领域,“绿色GDP”的发展理念也已经成为政策制定的焦点话题。2010年伊始,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提出,我国将从以下五个方面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完善扶持政策。将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和相关发展目标纳入“十二五”规划和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中,抓紧研究制定《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发展低碳经济指导意见》、《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等。制定促进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金融、价格等激励政策。
二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环保建设。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加快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抓紧出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深入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和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有序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核电,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广泛开展植樹造林,加强森林管理,力争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三是组织开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试点。编制再生金属及再制造等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启动“城市矿产”循环利用工程,抓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秸秆综合利用等工作。选择典型地区和行业,开展低碳经济发展示范试点。
四是建立健全科技、统计、信息等支撑体系。加大对节能、清洁能源、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逐步建立温室气体监测统计、气候变化信息共享平台和信息服务体系。
五是加强宣传引导,在全社会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2 市场机遇
一是市场规模。根据科学技术部公布的相关数据,我国“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计划累计安排节能减排研发项目经费超过100亿元人民币。而其带动的上下游产业更可高达几百亿元人民币。
根据“中国绿色科技”项目组(China Greentech Initiative)公布的《中国绿色科技报告2009》显示,中国绿色科技市场存在尚待开发的巨大潜力,绿色经济转型迹象已经出现,并预计在最理想情况下,广泛采用更清洁方案最终所能带来的市场收益潜力每年可高达1万亿美元。
二是六大重点领域。目前,国际公认的“绿色科技产业”主要包含以下六个大的领域,其产业链至少涉及126个行业:
(1)空气、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防治类:空气、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防治主要包括污染物的减少、控制技术,改进资源实用性、存储力以及循环再利用技术,污染物处理技术等。该领域产业链技术有30个行业,包括:碳监控、碳封存、碳的捕集和储存等。
(2)智能电力、绿色电网和能量储存类:智能电力、绿色电网和能量储存类包括鼓励信息技术以及由工业、商业和家用大力控制何时以及如何传输和使用能量的电力输送关联的技术。该领域产业链技术涉及25个行业,包括:高级测量、动力管理的网络设计、电网核算,电池、新颖电池化学等。
(3)能量功效类:能量功效类指能够大大减少废旧能源的技术,如:先进光源和可控制的、智能的——容易被用户掌握运用的管理体系、高效能热水器等设备等。该领域产业链技术涉及18个行业,包括:LED照明、有效热转化、能量管理显示系统等。
(4)绿色建筑类:绿色建筑类主要是指降低建造对环境的影响,或运用改良设计或建造方式、建设材料的创新使用、新的硬件或软件的应用等。该领域产业链技术涉及14个行业,包括:绝缘材料、绿色水泥、室内空气过滤系统等。
(5)可再生能源类:可再生能源类包含向可再生能源转移的创新型利用和促进方法,如:低排放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潮汐能和水力发电等。该领域产业链技术涉及18个行业,包括:太阳能发电、太阳能薄胶片制造、太阳能电池板膜等。
(6)交通运输类:交通运输类包含运输和机动技术的应用,以改进燃料功效、减少空气污染、降低油耗或降低车辆行耗,还包含智能交通在内。该领域产业链技术涉及21个行业,包括:车队管理硬件和软件系统、公共交通操作员使用的路由和数据解决方案、物流管理等。
3 面临挑战
一是国民“绿色科技”观念有待提高。我国人口有13亿,“绿色科技”观念认识不一,推广普及“绿色科技”困难较大。同时,市场仍存在对绿色科技解决方案及存在益处的认知度不高,使得使用者仍然倾向于选择传统的习惯方式;而不发达的产业链造成了地域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脱节,而某些市场的高度集中,降低了效率并影响创新能力。
二是“绿色科技”的使用成本仍相对较高。与传统的可替代技术相比,“绿色科技”解决方案仍然显得十分昂贵。部分“绿色科技”产品虽可通过相应的财政补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但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技术的价格优势。
三是在融资瓶颈尚待突破。受中国资本市场发展阶段的制约,中国的“绿色科技”的产业化融资仍然受到较大限制。而部分“绿色科技”前期投入大和回报周期长的特性,也使一些传统的融资渠道难以介入其中。
四是面对复杂的监管挑战。国内的区域性政策众多,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监管主体很难统一,出于对政策及相关制度理解和把握程度的不同,在一定时期内“绿色科技”将面对复杂的监管挑战。
参考文献:
季铸,李磊,何燕.中国经济面临从工业文明向绿色文明的重大转变——中国300个省市绿色经济指数报告(CCGEI2010)[J].中国对外贸易,2010(12).
[作者简介]赵光明(1975—),男,黑龙江兰西人,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暨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方向:股权投资基金。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 机遇 挑战 科技上一篇:我国低碳城市建设中的政府对策
下一篇:低碳建筑:上海远胜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