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小学教育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受生活环境的影响,农村小学生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比如,不讲卫生、自制力比较差、不能和同学友好相处,等等。好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小学阶段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应注重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本文从“注重习惯养成,培养小学生文明的生活、学习习惯”“注重学科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注重环境建设,培养小学生干净卫生的习惯”“注重文化建设,给予小学生文化上的滋养”四个方面入手,就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教育策略
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农村家长对孩子比较溺爱,对孩子的错误习惯没有给予及时的纠正;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他们的教育理念比较落后;部分家长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缺乏对孩子的监督和管理,等等。这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是不利的。作为小学教师,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一、 注重习惯养成,培养小学生文明的生活习惯
教师应从小事抓起,培养小学生严于律己的意识,使小学生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作为小学教师,应从细节抓起,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给学生制定不同的符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
例如,在学校中,教师要让学生穿着整齐、干净卫生。要友好的和同学相处,不打架、斗殴。友爱同学是与人交往中的文明表现,是小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需要小学生从小事做起,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讲究卫生。勤换洗衣服、勤剪头发和指甲,教师要向学生宣传正确的行为、习惯,使小学生不仅要知道这些好的习惯,并且要付诸行动。教师也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小学生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也会严格要求自己。
二、 注重学科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一些小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中不能自拔,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业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长时间的养成,并不是一天就可以形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一些小学生出现上课吃零食、与周围学生说话等现象,扰乱课堂秩序。教师要对遵守纪律的学生进行表扬,对扰乱秩序的学生要进行惩罚。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遇到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此外,还要培养小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避免小学生形成拖延的坏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把学科教学和小学生的养成教育结合在一起,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受到思想方面的教育。笔者在教学时,就十分注重把学科教学和养成教育结合在一起,在小学语文课中,有一节《动作做做看》的课文,这节课主要讲的是伊琳娜通过动手实践,发现把小金鱼放进水中,水也会溢出来,和科学家朗志万说的不一样。学习这节课主要是让小朋友养成亲自动手实践、不迷信权威的良好习惯,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伊琳娜为什么一开始很生气,为什么后来就笑了?学生们有的回答:伊琳娜通过动手,发现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需要动手实践。有的学生回答:伊琳娜为自己动手实践后发现真理而感到高兴。笔者借这节课,为小学生增添了养成教育的内容,让小学生明白在生活中,有些权威的话也不一定是正确的,需要我们亲自动手实践来验证。
三、 注重环境建设,培养小学生干净、卫生的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环境卫生、生活起居、饮食卫生等多方面的习惯,学生形成干净、卫生的习惯,既可以保持环境的整洁,又可以增强对疾病的免疫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卫生习惯形成正确的认识,形成“讲文明光荣、不讲文明可耻”的意识。
其次,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卫生要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中对小学生的卫生习惯已经做出了相关规定,但是还不够具体,教师可以把这些规定向学生表达的更具体,使小学生明白怎样做是对的。
例如,现在校园内仍然会看到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有些小学生乱扔垃圾,值日生刚做好清洁工作,10分钟之后,地上的瓜皮纸屑就又有了。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组织了一个“主动捡垃圾光荣,丢垃圾可耻”的班会,让小学生畅所欲言,说一说,“保护校园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学生们都积极主动的发言,有的学生回答:我们可以把校园中学生丢弃的饮料瓶捡到我们的班级中,变废为宝。有的学生说:我们不要随地扔垃圾,使我们的校园保持干净、卫生。学生们通过这次班会课,都认识到了保护环境,讲卫生的重要性。
四、 注重文化建设,给予小学生文化上的滋养
教师应注重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加强对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合唱比赛和经典诵读活动,使小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可以提升小学生的文化底蕴。
例如,笔者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养,选取了一些古诗歌《独坐敬亭山》《望洞庭》《憶江南》《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诗歌,组织小学生进行诵读比赛。诗歌诵读比赛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可以使小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广博,体会到古诗词的美。小学生的参与热情都很高涨,有些小学生还为其他学生讲解自己诵读的古诗词的含义以及相关的知识,学生们都听得很认真。诗歌诵读比赛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对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更高了。
综上所述,作为农村小学教师,要使小学生从小学起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一个讲文明、爱卫生的小学生。在教育实践中,运用各种途径来帮助小学生形成好的习惯。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师要培养小学生形成举止文明、诚实守信、尊重他人、懂得感恩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陈发良.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及对策[J].学周刊,2017(30):56-57.
[2]陈玉兰.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性研究[J].生活教育,2015(13):49-50.
作者简介:
王辉,山东省德州市,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赵虎镇郝庄小学。
相关热词搜索: 小学生 养成 策略 农村 教育上一篇:略谈小学班主任对学生的德育管理
下一篇:水利工程施工期如何进行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