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型蒸煮塔裙座、承压部件、筛板等由不同材质材料组成,分片到货,现场组焊,详细介绍了现场焊接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
蒸煮塔;焊接;无损检测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0-0266-01
1 工程概况
焊缝结构多为对接接头,角接对接接头和角接接头。焊接系数为Ⅰ类,焊缝长度:裙座的纵向对接焊缝73.5m,环向对接焊缝119m,角接焊缝791m;承压部件纵向对接焊缝498m,环向对接焊缝785m,角接焊缝5822.3m;筛板部分4570m(E308L-17焊条焊接),最大焊脚130mm。
焊缝无损检测要求:《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图纸技术规定:裙座对接焊缝100%UT(超声检验),底环板角接焊缝100%MT(磁粉检验);承压部件符合GB150-98和《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要求100%射线检验(RT)+20%UT+10%PT(渗透检验);焊缝验收质量RT为Ⅱ级合格,UT、PT为Ⅰ级合格。
2 施工准备
2.1 焊工的培训、考试和管理
根据压力容器质量管理要求,本次选用焊工是在锅炉、压力容器焊工培训取得相应项目合格证的基础上,再培训考核,择优录取。
所参与施工的焊工应严格按压力容器上岗焊工的要求进行培训、择优录取,确保择优上岗人员的焊接水平与所焊接的工作内容要求相适应,在施工过程出现个别质量不达要求的焊工应及时调整、确保整体焊接质量达标。
2.2 焊接工艺及技术要求
编制了专项焊接工艺卡,专项技术交底和焊接安全技术交底,编制了专项返修工艺卡。
2.3 焊条焊丝的烘干和管理
建立二级库、做好入库、出库台帐,并填好发放、回收记录,烘干符合工艺规定的要求。
3 焊接控制措施
3.1 基础环板的焊接
底部环板厚度为80mm,焊接难度最大的是控制变形。过去底部环板由单独拼装,检查尺寸合格后焊接,给焊工操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焊接变形很难控制到水平,往往要通过火焰加热进行调整,也很难达到平面要求,会造成与第一筒节组对的难度,也加大角焊缝的间隙。本次基础环板改变了过去焊接过程控制方法,即在基础面上组装调整,找出与筒节组对的中心组再从中心线两侧各延长50-60mm上面先焊、磨平后与筒节点装,点装完后整体提高距地300-400mm剩余焊缝的焊接,反面仰焊正面平焊,虽然给焊接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对底环板的焊接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对底板的焊接编制了专项工艺贴到现场,专项技术交底,同时采用对称均布使底环板焊接质量不变形、不错乱,保证了安装精度要求。
3.2 蒸煮器底部封头焊接
蒸煮器底部封头由厂家压制后为分片到货(32片)。现场组焊,封头的组成分两带,组成一个整体。焊按顺序,先外侧后内侧,先上口后锅底,先纵向焊缝后环形焊缝。上口20条纵缝,锅底12条纵缝,外侧纵缝封底及填充层采用分段退焊法。面层采用多道法,焊工采用对称均布,外侧纵缝(上带与锅底)焊完之后进行中间对接环缝。
过程控制。采用专项技术交底,控制,检查工艺纪律执行情况。封头内侧采用整体翻身后采用水平和正方焊法。焊工分布同外侧。根据采用打磨清根PT检查底板及填充层采用分段退焊面层为多道。
丁字接点采用了在正式焊之前进行加固点焊法,保证了所有丁字控点不变形。
3.3 筒体焊缝焊接
纵焊缝焊接。由于筒节组对后焊接同样采用定人定编号,根部第一二层采用分段退焊法。层间根据筒节对接焊缝的变形大小作了相应适当调整,防止了由焊接引起的凹凸变形。
环焊缝焊接。环焊缝长40m,厚度多达40mm以上,焊接劳动强度高,因此采用多人均布焊接。
3.4 内部筛板焊接
筛板与壳体焊接是异种钢焊接且结构复杂,每一块筛板质量检测合格后进行先点装,焊接的方法采用多人均布,由下到上分层进行。
3.5 返修
焊缝的返修,采用专人负责。每一个返修均按无损检测检查结果编制返修工艺。通过了定人,清除缺陷过程中严格检查,确认缺陷清除后,按工艺要求进行补焊,保证返修的质量达到要求。
4 焊接质量
4.1 所有焊缝均100%检查
做到每条焊缝有焊工号,有焊缝号,有甲乙双方检验员确认标识,检查到的缺陷都进行修磨、补焊基本达到无缺陷,总体达到了焊缝圆滑、整齐、美观。
4.2 无损检测
本次RT检查由于板厚、直径大,X射线检查困难,所以采用γ源检查。
参考文献
[1]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B50236-98
[2]钢制压力容器[J]GB150-1998
[3]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JB/T4730-2005
[4]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J]JB/T4708-2000
相关热词搜索: 质量控制 焊接 蒸煮 现场 研究下一篇:压力容器焊接与质量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