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甘肃60年来经济发展战略演化,并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开发开放战略是甘肃应该继承和发展的经典战略,把这一战略坚持好、实施好。对甘肃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经济发展战略;演化;反思;开发开放战略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5-0018-08
一、问题的提出
甘肃占据我国大陆部分的地理中心,主要省城位于祖国版图的西北。从自然区划来看,甘肃地处东南季风湿润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三大地貌交汇处,也是我国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三大自然地理区的交汇地带;从政治、民族角度来看,甘肃是典型的多民族集居区域,是西北较大的少数民族,如藏族、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交会地区与过渡地带。从交通区位来看,甘肃处于东亚和亚洲中部分野及亚欧大陆内外流域分界线两侧,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重要的历史地理枢纽;从生态角度来看,甘肃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其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与整个西北地区甚至全国的生态安全戚戚相关。正是由于甘肃在全国具有上述的地位,所以甘肃经济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多年里,甘肃经济取得了辉煌成就,从“陇中苦甲天下”、几乎没有任何工业基础的贫困省份发展成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占有一定位置的经济体。这60多年来甘肃的经济发展战略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在新的历史时期总结甘肃60多年来经济发展战略的经验与教训,对甘肃未来经济的发展将非常有意义。
将“发展战略”引入经济学的关键人物是著名发展经济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他在《经济发展的战略》一书中首次使用“发展战略”的概念,之后,“发展战略”一词在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政策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得到广泛使用。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国家或区域基于较长时期内经济发展条件和影响因素的综合考量,从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各个方面出发,做出的具有纲领性、前瞻性、宏观性、全局性的总体谋划。它制定和指明了未来一定时期经济发展目标、价值去向、发展阶段、发展重点以及为实现以上目的而实施的重大政策措施。经济发展战略是政府发展经济意愿以及如何发展经济的集中体现。
本文从两个方面立题。一是对60多年来甘肃实施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回顾、梳理;二是对实施的这些经济战略进行反思。既然是反思,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肯定以往经济战略在甘肃经济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和功劳,并客观、科学地指出在战略决策和战略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和症结,“继往”是为了“开来”,反思过去是为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当前的发展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倘若一味地歌功颂德而忽视、回避、甚至掩盖矛盾和问题,那么反思以往的经济发展战略也就失去了的意义。在文章最后部分,作者针对甘肃应该继承和发展的经典战略进行充分讨论,深刻挖掘和分解经典战略的内涵。
二、1949—1978年甘肃经济战略的演化与反思
从建国初期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30年中。在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中国经济选择的是以“赶超”为目标的、以资源开发为主的发展战略,在具体发展模式上,选择的是以内陆地区为重点的工业化发展道路。这30年中,受全国经济宏观战略导向的影响,甘肃没能提出具体的、明显具有“甘肃特征”的经济发展战略,但关于甘肃如何走工业化道路问题开展过讨论,也曾多次明确指出甘肃经济建设的方针及奋斗目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甘肃实际上已经选择了一种经济发展战略。审视改革开放前30年的历史进程,这种发展战略的实质,是在国家宏观战略的导向下,以经济体量扩张和高速增长为特征实现经济的外延式增长。在内容上,这一经济发展战略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即:依靠国家扶持和自身积累,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通过对农产品、矿能等初级产品的开发,为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发展积累丰富的生产资料;在产业发展次序上,突出发展重工业,然后是农业和其他产业,伴随着重工业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通过重工业牵引带动农业、轻工业以及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最终建立起完整、独立的地方工业体系和经济体系。因此这种发展模式可以概括为速度型、数量型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战略。
(一)在这一经济发展战略背景下,甘肃经济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 低基数、高增长阶段:1949—1957年。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土地革命的完成以及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极大地激发了甘肃人民经济建设的热情,实现了生产力的大解放,特别是“一五”计划的实施,为甘肃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8年,是甘肃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时期,也是社会各项事业全面铺开的时期。这一阶段,甘肃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2.89%,重工农业年均增长率为8.72%;国民收入增长率除个别年份外大都处在10%以上的较高水平(见图1)。尽管当时经济增长率较快,但应看到这种高增长是建立在异常薄弱的经济基础之上,是一种低基数的高速增长。
2 波荡起伏的缓慢发展阶段:1958—1978年。这一时期,甘肃经济受国家大背景的影响,时好时坏,几遭挫折,发展速度起伏明显,但总起来看还是在向前缓慢发展。全省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5.47%,国民收入递增了4.8%,人均国民收入实际增长了2.77%。这21年中,甘肃经济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增长速度波荡起伏,大起大落(见图2)。二是产业结构严重失衡。长期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造成农业与工业比例关系失调,甚至工业内部重工业与轻工业发展的比例关系也严重失衡。1957年,甘肃省农业和工业的产值比重为59.22:40.78,到1978年,二者的比例关系调整到22.15:77.85;1957年,轻工业与重工业的产值比重为40.62:59.28,而到1978年,二者的关系已调整至18.08:81.92。
相关热词搜索: 甘肃省 演化 反思 年来 经济发展战略下一篇: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意义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