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七十周年感想【5篇】纪念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七十周年心得体会感想?西藏的天永远是西藏人民的天?在西藏各地以各种形式隆重纪念即将到来的第三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之际,西藏自治区主席白玛赤林27日发表电视讲话称,“从历史来看,西藏今天的繁荣发展来之不易,一切破坏西藏今天稳定发展大好局面的企图终将失败。”我们都知道,3月28日,注定是一个载入史册的历史时刻:52年前的今天,一场波澜壮阔的民主改革运动废止了世界上最黑暗的西藏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百万农奴;52年后的今天,百万翻身农奴和他们的后代庆祝这一改变了他们命运的喜庆日子。“西藏各族人民永远铭记这一天!”白玛赤林说,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伟大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十一五”时期,西藏始终坚持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大力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抓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白玛赤林所“历数”的这一切,无疑都是我们的亲眼目睹,都是我们的亲身经历,都是我们的亲身感受,所以,听起来非常亲切,非常激动,非常振奋,特别是他所说的“西藏今天的繁荣发展来之不易”,更是让人感慨万千……今日之西藏,到处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景象;今日之西藏,进入了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一个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的新西藏正在崛起。西藏的沧桑巨变印证了一个伟大的真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有在祖国大家庭的怀抱中,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西藏才有繁荣进步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然而,正像白玛赤林所说的,长期叛逃的达赖集团,披着“民族、宗教、人权”的外衣,顽固坚持图谋“西藏独立”、分裂祖国的反动立场,数典忘祖,罔顾历史,颠倒黑白,捣乱破坏,妄想推翻人民政权,复辟其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的黑暗统治,重新骑在西藏人民的头上作威作福。他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螳臂挡车,终将失败!白玛赤林掷地有声的话语,无疑表达了西藏人民的共同心声。民族分裂是损害团结稳定的大敌,是破坏人们幸福生活的根源。想想看,历史上,我国发生过数不清的战乱和纷争,国家和人民曾饱受战乱、动荡之苦。当今世界,一些国家由于民族矛盾、种族仇恨、宗教纷争、领土争端,战乱频仍,导致国家解体、民族分裂,经济衰退、满目疮痍,人民流离失所。殷鉴不远,所宜深慎。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这是被历史反复证明的一个定律,也是西藏沧桑巨变所印证的一个道理。所以,白玛赤林所说的“西藏今天的繁荣发展来之不易”,既让人感慨,也给人启迪。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符合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西藏的稳定绝不容破坏,人民利益绝不容侵犯,用白玛赤林的话说,西藏的天永远是西藏人民的天,西藏永远是社会主义中国的锦绣河山,鲜艳的五星红旗将永远飘扬在雪域高原!纪念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七十周年心得体会感想?副州长“丁真之争”回应是官方回复范本?这段时间,四川甘孜藏族小伙丁真成了不折不扣的网红,短短十多天,10余次上热搜,传播量超50亿次。特别是前几天很多网友误认为丁真是西藏的后,很多网友和主流媒体帐号纷纷通过跟贴、p图、发文等多种形式加入到“抢人”大战,正当“丁真之争”呈胶着状时,一篇题为《四川官方独家回应“西藏插足丁真”之争:不要因流量带偏话题》的回应文章“一锤定音”,让网络空间的争吵和互怼渐渐安静下来。文章以记者独家采访四川省甘孜州分管文旅工作的副州长冯俊锋的形式呈现,冯俊锋副州长就网民关注的西藏“抢”丁真、如何看待丁真的一夜爆红、甘孜州是否会借势推销旅游等问题一一作了回答,态度诚恳友好,语言朴实严谨,既接地气,又逻辑严密,网民纷纷跟贴赞扬,“说话滴水不漏”“公考面试的标准答案”“考研的答题模版”之类的跟贴占据屏幕,是一篇官方回应重大网络舆情“教科书式”的样板。比如,在回应西藏“抢”丁真时,冯副州长说“甘孜被誉为‘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块净土’,是藏文化的核心走廊,与西藏山水相连、文化共同、旅游资源禀赋共融,具有广泛的历史渊源与经济联系,丁真是藏文化滋养下的独特存在,不要因‘流量带偏话题’,影响川藏两地良好的兄弟关系。”既宣传了甘孜,又宣传了藏文化,还拉近了川藏两地的关系,为网络纷争划上了句号。网络时代,任何人,任何地方都可能成为网络舆情的主角,特别是地方党委政府,如果对网络舆情个案处理不好,就可能给一个地方的对外形象带来致命的伤害。从前些年的“天价虾”、“天价鱼”事件到近期的“15元一根火腿肠”事件,经网络炒作后,对那些地方的负面影响无法用金钱衡量。“丁真之争”虽然看似与地方政府无关,但如果任由舆情发展,不仅容易把丁真这个“正能量”网红玩坏,而且会给网民留下地方政府缺位的印象。甘孜州政府分管领导以答记者问形式主动回应网民关切,抢占了舆论制高点,引导了网络舆论向正确方向发展,体现了较高的网络媒介素养。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役的收官之年,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区的四川甘孜,脱贫后怎样以昂扬的斗志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是甘孜州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新课题。从媒体报道情况看,驻村干部主动找网络大v推销土特产、甘孜州所有景区免门票、网红“丁真”横空出世……将近期发生在甘孜的新闻连起来看,可以知道甘孜州各级领导干部已有了明确的方向,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期待丁真带来的网络流量能够真切转化为到甘孜旅游的客流量。也期待甘孜人民能够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不出现“天价鱼”“天价虾”“15元一根火腿肠”之类的负面事件。在我国已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的今天,运用网络服务工作和生活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只有热情拥抱互联网,多上网看看,并及时主动的回应网民关切,这门“必修课”才能及格。在这方面,四川甘孜的副州长已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值得每一名党员干部学习。纪念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七十周年心得体会感想?全国“抢丁真”大战脱贫攻坚在“丁真”身上找到“振点”?藏族理塘小伙丁真因一段7秒视频火了起来,掀起了现象级的围观和点赞,冲上了舆论话题热榜。真纯的笑容、俊朗的面容、挺拔的身姿,尤其骑上一匹白马在草原驰骋的飒爽英姿,更是让无数守在屏前的人向往和憧憬。可以说,丁真的火爆,与人们对真善美追求的人性情怀契合,方能成为磁吸人气流量的“收割机”。更为难得可贵的是,丁真并没有像其他网红一样,加入所谓娱乐公司出道,好好利用“火爆”起来的光环效应。而是投身于理塘县国资委下属的一家国有公司,成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的旅游大使。有人说,“最美的灵魂不是从贫困家乡走出去,而是让贫困家乡走出去”。为家乡代言,为旅游宣介,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可以说,丁真印证了他名字里的一个“真”字,内心追求和精神信念之“真”,远非钟爱他的粉丝冠之以“草原王子”的标签可比。也正是这段理塘旅游的宣传片,闹出了一场全民加入的“抢人大战”。丁真骑着心爱的小马“珍珠”,在壮美的雪域高原上驰骋,雪山、高原、白马、少年,引发无数观众“竞折腰”。可能是诸多元素的固化感,烘衬出了“藏族少年就在西藏”的集体潜意识。四川发布率先进行了“澄清”,西藏日报也加入了“蹭热点”的队伍,“诚邀丁真来西藏”,之后云南、山东、湖北、陕西、青海、黑龙江等各地旅游部门也纷纷发出了邀请,就连丁真本人为了宣誓“自己的属性”,特意抱着大熊猫玩具拍了一张图片,“我的家真的在四川”。这次“抢丁真”大战,被称为“世上最和谐的一次大战”,让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每个一地方,都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某种特定的情感和澎湃。起初,谁也不知道为何这种典型的“蹭热点”、蹭流量会有莫名的珍惜与好感。有网友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的真谛,“抢丁真背后,是脱贫攻坚、国计民生、全面小康”。是啊,丁真如同每一个家乡的少年、自家村里的男孩,他单纯的笑容、爽朗的性格、奔驰的纵情,让我们看到自己曾经的影子,看到了自己家乡的美丽与魅力。丁真的出现,让每一个家乡有了形象的代言人和推介口,承载着对家乡更加富裕和小康的梦想,隐喻在丁真白马“珍珠”奔跑的健美里。为了这份家乡之情、小康之怀,每个人、每个单位、每个地方都形成了高度统一的内心共鸣与情感同振,因为脱贫攻坚、建设家乡在“丁真”身上找到了“振点”,方能演绎一场场刻意为之而又貌似神离的“抢人大战”。丁真之所以走红,谁也说不清楚,谁也不能在此问题上拿出肯定答案。但是,每一个如同丁真一样想为家乡代言、想建设家乡的“少年”,可能是乡村基层干部、可能是具体的一名扶贫干部,又可能是某个地方的旅游部门等等,他们需要一个机会、一个窗口,去推介家乡和村寨,让中国人民都记住“它”。正是,“丁真”的出现,才给了这个“机会”。所以说,回答不了“丁真之所以走红”,但是能够回答“丁真为何被抢”,因为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不是一场“无准备之仗”,而需每一个人冲锋陷阵,如同丁真一样骑着白马奔驰前进抵达美好愿景。纪念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七十周年心得体会感想?开启新征程,修通新的神奇“天路”?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川藏铁路开工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建设川藏铁路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对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对推动西部地区特别是川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精神。当年,在被称之为“人类生命禁区”的“世界屋脊”上,10多万军民团结奋斗,战胜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建成了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铸造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青藏铁路建设者同样以敢于超越前人的大智大勇,克服“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在雪域高原上筑起了中国铁路建设新的丰碑,也铸就了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蕴含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和追求。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美国旅行家保罗曾经在书中写道:“只要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然而,正是靠着“两路”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穿越戈壁、沙漠、盐湖、沼泽、雪山、草地,昔日雪域高原上的道道“天险”被攻克,一条条承载着当地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道路被打通。正如歌曲《天路》中所唱的,“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前行的每一步,都需要精神的滋养;走过的每一程,都饱含精神的磨砺。“两路”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是一个时代的烙印,也是时代发展的精华凝翠,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样,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都是伟大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都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成为激励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精神财富,让我们每一次重温,都能从中感受到使命的召唤、精神的激荡。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川藏铁路沿线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修建难度之大世所罕见,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把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川藏铁路开工建设作出重要指示,特别强调要发扬“两路”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这是对川藏铁路建设者的殷切希望和新的要求,也凸显了历代川藏铁路建设者用血汗凝聚出来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如同托起吉祥的哈达,为雪域带来新的希望、放飞新的梦想。路,是动脉,是中枢。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我们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其难度不亚于当年建设川藏公路、青藏公路,也不亚于修建青藏铁路、川藏铁路。只有14亿追梦人在难关险隘面前,腿肚子不抖,腰杆子不弯,知难而进、坚韧向前,把“两路”精神和青藏铁路精神持续发扬光大,才能真正凝聚起攻坚克难的智慧和力量,战胜一切风险挑战,修通新的“神奇的天路”,让胜利的旗帜在新征程上高高飘扬。
相关热词搜索: 西藏 感想 十周年 和平 解放上一篇:在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议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