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西藏绘画四十年

| 浏览次数:

zoޛ)j馟_xiuvӽ?}}}O_|_|_|ky体会、思索和感悟,积极对汉文化、藏文化的理解进行文化的交融。这期间也是我创作激情勃发、作品高产的阶段。”“一方水土养一方画”,1995年之后,韩书力从传统的“唐卡”到现代的布面重彩画,再到藏纸、宣纸的“墨地水墨”,无一不得益于西藏天地灵气的孕育。

韩书力的“布面重彩画”既继承发扬了西藏传统美术中的“重彩”的特色,又融合了西画和中国传统绘画“重彩”的特点,同时赋予了它时代感和现代特质,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绘画语言风格。他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对西藏传统美术的临摹和学习,逐渐删繁就简,形式更为简化、纯化与美化,也更加注重自我主体意识的表现和传达,形成了“又是他人包括古人笔下所无且具有创作与创新意义的绘画”。他的《不染》《空门》《不染亭下茶未凉》便是将藏画的华美与文人绘画的气韵空灵相结合,实现了藏画艺术语言上的现代转换。

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前,韩书力只是把“宣纸、水墨当作修身养性的日课,当作心血来潮时流畅无碍的宣泄手段,当作细密布画创作之余的喘息和充氧”;20世纪90年代后,“把所学到的中国绘画或者汉地的绘画,中原文化的一些背景、一些知识、一些技能和西藏传统的绘画,宗教的、民间的这些绘画,进行了融合,然后形成了自己的所谓的一些语言、语汇或者所谓的面貌、风格”,逐渐拓展出了“墨地水墨画”。他的《喜马拉雅》系列、《拈花图》、《一池荷花两样情》、《高瞻图》便呈现出了一种个性的、内敛的、平和的意蕴,以及对那片土地壮阔、苍凉、宁静、神秘的境界特有的领悟。2000年之后,韩书力走遍了西藏七十四个行政县中的七十一个,深入到百姓家中、寺院中,感受藏民的生活。这一阶段的韩书力更为懂得“减”,他总说“善取不如善舍”,这也成为他作画的主题。2003年的《新五佛五智系列》中所体现的“善舍智、中庸智、不染智、虚怀智、宽容智”,实际上正是他人格理想的象征。

对于投身西藏艺术四十年来的感悟,正如韩书力在他的文集《西藏走笔四十年》中写道:“我不是记者,我只能算是近四十年西藏历史进程的经历者与见证者;我不是作家,我只是以美术从业人的眼光来认知与判断西藏文化;我不是西藏人,我只是自愿加盟并最后成为西藏文化之旅的一分子。”

相关热词搜索: 西藏 绘画 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