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政策视阈下科技报办报方向观察

| 浏览次数:

摘 要 从整体来看,全国科技报大多处于发展焦虑与发展方向选择混沌期。以面向农村、为三农服务的大多数没有事业经费供养的科技报,在国家对农业实施全覆盖、系统化、社会化的财政资金不断加大投入政策的推动下,科技报传统服务三农的有偿技术服务面与范围不断狭窄化。科技报因其纸质媒体的物化特性与传媒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其生存与发展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社会现实发展环境。其生存与发展受社会现实环境的制约与限制,并为社会现实环境改善提供有效服务。科技报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立身于社会现实环境,熟知社会环境,立足于为社会现实环境改善提供有效服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要从学习、研究、熟知、遵从政策导向做起。认真学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认真体会国家发展方略,努力熟知和遵循社会发展趋势,探索并争取早日具有社会发展视阈,摸索出一条适合报社自身实际的创新发展之路。

关键词 科技报;政策视域;社会环境;政策效应;办报方向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5-0145-05

1 办报应具有社会视阈观察能力

当前,科技报特别是地方涉农类科技报,大多处于发展焦虑与发展战略选择混沌期。报纸,除党报外,都市类报纸大多处于类似的发展阶段。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办的涉农类科技报,如果没有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没有完成新常态下的发展战略转型,没有找到报社自身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其境遇会更糟糕。

报纸,因其承载的社会属性,如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就社会资源来讲是一种浪费,就社会服务功能来讲是一种缺失。这类报纸扭转发展颓势,尽快摆脱发展焦虑与发展战略选择混沌期,摸索出一条适合报社自身实际的创新发展之路,就要努力去尝试学习与探索,认真学习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认真体会国家发展方略,努力熟知和遵循社会发展趋势,探索并争取早日具有社会发展视阈。

2 政策视阈关系办报方向

以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衡量,报纸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它体现并承载着人类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传播人类的社会实践信息,指导并规范人类的社会实践行为,促进人类的进步与社会良性发展。由此,其社会属性与形态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必须符合社会发展方向与政策导向。

社会政策导向决定办报方向,这是办报遵循的基本规律与坚持的基本原则。脱离这个规律与原则,就会被社会发展的浪潮淘汰。这就要求我们在办报实践中,以积极进取的心态,主动学习,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勇于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办报实践中寻找发展战略机遇;创新体制机制,抓住发展战略机遇;构建并完善组织制度与保障体系,确保正确组织实施发展战略。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寻找到适合报社自身的发展方向与道路,以达到符合国家政策与社会发展方向、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目标,实现报社发展战略预期。纵观科技报的社会发展演变过程,不论对其进行定量分析还是定性分析,都会得出这样一种结论:政策导向决定办报方向。

3 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家三大政策对科技报办报的作用效应

3.1 70年代后期国家三大政策

3.1.1 恢复高考制度政策

1977年8月13日,国家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该次会议决定恢复我国中断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制度,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大学生。1977年11月,全国举行高考。

3.1.2 发展科学技术政策

1978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在该次会议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标志着党中央把科学技术发展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的层面。

3.1.3 农村土地承包政策

我国农村土地承包自70年代后期开始实施至今,大体经历了6个阶段:

一是只做不说的试点阶段。自1978年开始,国家有选择地在安徽、四川等省的农村,对农民进行土地包干到户的生产方式试点。

二是在国家层面公开阶段。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该次会议决定进行全面农村工作改革,在全国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三是确定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性质阶段。1979年至1982年,中共中央出台《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等一系列政策,明确指出各种形式的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如1979年9月25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农民可以自主生产,自主经营。1980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规定,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要以合同形式确定下来当年或几年不变。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土地承包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干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四是在全国强力推进阶段。1983年至1984年底,中共中央出台《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在全国强力推进土地承包责任制。如1983年1月2日,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中指出,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建立和健全承包合同制。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强调稳定和完善生产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1984年16日至26日,国家农牧渔业部召开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要求大胆探索,勇于改革,巩固和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使廣大农户尽快富裕起来。1983年,在全国农村全面落实土地承包责任制,至1984年年底,全国落实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占全国生产队总数的93%以上,全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0%以上。

相关热词搜索: 办报 方向 观察 政策 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