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推行“四种模式”,,,,提升旅游扶贫实效

| 浏览次数:

推行“四种模式”提升旅游扶贫实效

近年来,.....依托“历史源远流长、人文底蕴厚重、文化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独特、民俗产业多彩”的独特资源优势,深入挖掘“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具有本土特色的“国字号”招牌,通过推行“四种模式”,全面实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程,有力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休闲农业、特色餐饮和旅游产品开发等关联产业的快速发展。

——推行大景区带动模式,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围绕“一驿一城一带”“三山三寺三池”和“两馆两园”县域精品景区开发建设,通过整合部门项目资源,全面带动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增收门路等实现极大突破。一是带动基础条件提升。通过开发建设北石窟驿景区、“三池”、潜夫山、彭阳古城等景区,整合部门项目,实施道路项目5个23公里,新建游客接待中心1处、旅游厕所7个、简易停车场4个,压埋自来水、排污排洪等管道18公里,安装1200kw变压器1台,增添垃圾清运车5辆、分类式垃圾箱130多个,新建异地扶贫搬迁点1处79户,有效破解了柳咀、太阳、上城旅游扶贫试点村行路难、用电难、用水难、住房难等突出问题。二是助推人居环境改善通过实施景区景观建设项目、设施配套、绿化亮化、河堤治理等工程,促使景区周边9个乡镇、20多个村庄的乡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呈现出了路净村洁、山清水秀、村绿花红的景象。三是拓宽致富门路。通过鼓励北石窟驿、潜夫山等景区周边群众开办农家乐、出售土特产品、获得土地流转金、参与景区建设等途径和形式,不断增加群众经济收入。近两年,在景区开发建设中直接增加就业岗位1000多个,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3000余人(次),引导500多名贫困户在景区务工,年均增收1.2万元以上。

——推行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以乡村资源环境为载体、以特色产业和地域文化为支撑,以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为引领,着眼旅游资源的全域统筹,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助推全县农业转型升级。一是打造旅游特色村镇。以已建成的太平柳咀村、屯字白马村、闫沟村3个旅游专业村为突破,以18个省列扶贫试点村建设为切入点,辐射带动全县建成具有生态观光特色的乡镇6个(上肖、屯字、武沟、平泉、临泾、新城),具有中药养生特色的村庄3个(太平柳咀村、屯字闫沟村、城关莲池村),具有丝路古镇特色的村庄1个(太平镇柳咀村),具有“历史再现”特色的村庄1个(原峰村乡村记忆”博物馆),具有传承红色记忆的村庄4个,具有景区游览特色的村庄16个,辐射带动全县乡村旅游遍地开花。二是实施旅游观光体验项目。以建设茹河川区乡村旅游生态廊道为抓手,按照“一村一体”“一乡(域)一业”的发展模式,在茹河川区建设屯字天润亚美农业科技示范园花海游基地、上肖乡万亩文冠果和油用牡丹基地、临泾盛洋家庭农场、平泉马洼食用菌观光体验园、武沟5000亩万寿菊、新城镇2000亩大樱桃栽植等集“吃、住、行、游、娱、购”功能为一体休闲农业示范基地8个。同时,计划2018年在茹河川区和孟坝峁合建成两个万亩万寿菊示范片带,同时配套建设婚纱摄影、野外写生、休闲木屋等景观。三是建创建休闲养生基地。紧盯当今“回归原生态,享受慢生活”生活需求,主打“乡村休闲养生牌”,在屯字镇闫沟村规划建设集药村种植、中医养生、文化旅游为一体的中医药养生基地,配套实施百草园、药王雕塑、台阶式瀑布、中医药养生馆、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等项目;在城关镇莲池村规划建设镇原县莲花池健康养生项目,建成集住宿、洗浴、按摩、商超、健身、商务洽谈、小型会议等于一体的“莲花池天士力健康城”。这两个项目的建成可带动闫沟、莲池2个村1000多户群众分享景区建设红利。

——推行特色餐饮体验模式,发展本土餐饮经济发挥镇原悠久的餐饮文化优势,我们通过农家乐、建餐饮体验区建设和餐饮商品开发,不断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和增收门路。一是建设特色农家乐。县上出台了《镇原县星级农家乐扶持奖励办法》,扶持群众兴办农家乐,发展本土十三花老席、土鸡、土暖锅、饸饹面等特色餐饮,引导市民逛农家院、进农家田、吃农家饭、住农家店,体验农村的田园生活。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农家乐85家,逐步形成了“全域覆盖”的良好发展格局。二是打造特色餐饮体验区。挖掘我县独特璀璨的餐饮文化,秉承“方便游客、成规模”的理念,在北石窟建成风情水街特色餐饮体验区1处,入驻镇原本土特色餐饮店56家,在旅游旺季日可接待游客1000多人次,日收益达5万元。三是延伸餐饮业链条通过技能培训,组织动员本地从事特色餐饮业的个体户和有传统饮食制作特长的群众走出去,在周边市县大力发展镇原老席、烧鸡、凉皮、油饼、麻花等特色餐饮店。目前,在西峰、平凉、彭阳、泾川等地建成镇原羊肉、凉皮、糖油饼、烧鸡等产品店铺30多家,从业人员160多人,年销售额在400万元以上。

——推行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模式,拓宽群众增收致富门路围绕“书画之乡、丝路通衢、王符故里、人文镇原”四张名片,采取“公司+农户”、“互联网+”等模式,在充分深度挖掘现有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注入时代特征和新的创意,开发了书画作品、民俗艺术品、特色农产品三大旅游产品。一是书画作品。深入挖掘“中国书法之乡”这一资源优势,投资9000万元,实施了集创作、装裱、展览、鉴赏、销售为一体的书画旅游产业基地开发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建成书画产业基地步行街200米、展厅1500平方米、商铺3000平方米,完成了牌坊门、景观小品、亮化绿化等附属工程,入住商户41家。该基地年累计举办各类书画交流展览活动100多场(次),年书画交易额达1亿多元。二是民俗艺术品。以开边巧媳妇工艺编制公司、镇原淑婷香包刺绣艺术品有限公司等民俗文化开发公司为引领,开发了以香包、剪纸、手工编制等为主的民俗工艺产品,带动全县300多人专门从事民俗艺术品开发工作,累计年销售额达650万元左右。三是特色农产品。依托全县已建成的1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3个乡级服务站、100多个村级服务点、60多家电商网购网销企业和25家物流配送企业或团队,包装推介了以杏脯、黄花菜、胡麻油、小杂粮、苹果、核桃等为主的地方优质土特产品,在全国各地进行销售。目前,通过电网平台和实体店,销售特色农产品年销售额达500万元以上。

相关热词搜索: 四种 实效 扶贫 推行 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