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当前我国最大的问题就是腐败,而行政腐败是我们社会腐败中最严重的腐败之一。具有腐败主体的个人与团伙并存性,腐败形式的复杂性,腐败行为的欺骗性和隐蔽性,腐败动机的多样性等特点;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经济、政治、法律等体制的不完善,社会环境及其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通过进行廉政文化建设,逐步完善政治经济等体制,加强立法司法等手段,有效治理行政腐败问题,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 行政腐败 体制 法治 监督
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的人民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其中腐败问题很突出,腐败现象已经成为了现阶段中国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和政治问题。虽然腐败现象和腐败分子与党内健康力量相比,仍然是少数,但由于行政腐败的特殊性,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极其严重的,如何有效地防治这一现象,是我国必须解决的一大课题。
一.行政腐败的现状及其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实生活中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对于行政腐败的程度性,很多人都在关心。由于行政腐败的特殊性,如何定位和正确看待我国的行政腐败现象显得十分重要。目前,主要存在着两种认识误区:(1)腐败绝望论:近年来,随着我国反腐败力度的加强,一些有影响、典型的大案的查处和曝光,有些人不加理性的分析和添油加醋的宣传,导致了一些人谈“腐”色变,认为我国的腐败现象已经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2)腐败有理论:又有一些人对我国当前的腐败现状盲目乐观,认为腐败“有理”,在经济发展僵化和过于集权的情况,腐败行为可以刺激经济的发展,而且腐败行为也是可以打破阻碍发展的传统法律和行政法规的一种手段,提高行政效率。
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走入了认识上的误区,片面的夸大事情的一个方面,用静止的眼光看待问题,没有辩证的分析问题,都不可取。
针对近年来行政腐败问题的发展,笔者认为当前我国行政腐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腐败主体的个体与团伙并存性:主要表现在腐败人员的数量上,随着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的恶化,腐败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犯罪行为,更多的是一个案件的背后往往牵扯着大量的人员,他们在政治上拉帮结派,经济上相互牵连,结成“利益同盟”,如厦门走私案,北京陈希同案等等。
(2)腐败形式的复杂性:这主要表现在从其简单的基本形式“政治权利与财物的交换”发展到“权,钱,色”的政治上颓败,经济上贪婪,生活上腐化的复合式腐败。
(3)腐败行为上的欺骗性和隐蔽性:欺骗性主要表现在腐败分子的自我伪装上,搞两面性。他们在公共场合大讲廉政建设,为人民服务,背地里却行为不轨,大贪特贪。
(4)腐败动机的多面性:从违法乱纪的案例来看,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种,第一,“臭豆腐心理”:表现在心理失衡,正如张辛泰所说“腐败如同臭豆腐,闻起来臭,看别人吃自己吃不上嫉妒”。第二,“蜘蛛网心理”:表现在为了升官发财,结党拉派,如果团伙中一人有事则整体相助,亡羊补牢,反而越陷越深。第三,拜金享乐心理:表现在为了追求享乐,生活富足,丧失信念,我行我素。不再吃苦耐劳,反而嗜钱如命。当然有些人员热衷迷信;为了帮助亲朋好友办事;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等等原因,不惜挺身走险。
除了上面所说的几点特点外,还存在着腐败范围的国际化,腐败案例中经济类案例的比重大,党政主要领导特别是“一把手”腐败问题较为严重等特点。
二.关于行政腐败的原因分析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产生腐败的根本原因。腐败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从根本上说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从理论上来说,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还不能消除腐败现象呢?这是由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2)我国当前处于转型期是腐败现象增长的直接原因。自从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就高度重视腐败问题,众所周知,建国初期我国的腐败现象并不严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来,虽然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反腐败斗争,但腐败现象还是屡禁不止,这是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决定的。
第一,经济体制不健全。经济是基础,所以在产生腐败的众多原因中经济是个很重要的原因。
第二,行政体制不完善。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由于新旧体制的交替中出现的脱节现象,容易造成行政权利的真空,同时由于监督的不利,也有可能造成行政权力的滥用等现象,这些问题都是十分危险的。
第三,法律制度不完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了,我国的法律制定在有些方面的空白性,是很多人存在侥幸心理,打“擦边球”来钻法律的空子。
(3)社会因素是兹生腐败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一,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变得复杂,各种社会文化思想丛生,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潮,侵扰了一部分人的头脑,是造成腐败的一个重要外因。第二,由于我国公民素质偏低,参政意识不足,缺乏对公职人员的有效监督,形成的一些人民的公仆却欺压人民,不给人民办事,以公谋私的腐败现象。第三,社会转型时期,造成了新旧价值观交替过程中,道德失范,是一部分人迷失的原因之一。
除了上述这些原因以外,有些学者从人性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由于人性的卑劣性和贪婪,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期,不能够满足其需求,而且由于人性的脆弱,渴望建立一种“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结构”也是促使其腐败的一个重要动机。
三.对于惩治行政腐败的若干建议
(1)立足基本国情,明确总体方针。
由于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消灭腐败,反腐败斗争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的反腐败斗争的经验,我们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方针,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
(2)立足当代国情,完善、创新体制。
当代我国的腐败现象主要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产生的,特别是2000年以来腐败现象不断增多,有着深刻的转型期的烙印。如何有效的防治和解决腐败问题,根据我国的历史经验,制度的设计是第一位的。正如邓小平曾经深刻的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为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充分做事,甚至走向反面”。可见制度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市场规范机制。正如前面所分析的,经济体制是产生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廉政文化机制。之所以很多的人民公仆走入歧途,其信仰的迷失,思想的颓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所以我们要加强对行政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第三,权力分解机制。主要是对一些地方和部门的个人集权行为的制约,对集权行为的适度分解,从领导体制上理顺权力关系,建立起集权与分权的有效制衡体制。
第四,测评预警机制。“某种腐败现象的发生,从其萌芽到基本得到遏制,一般存在一个较长或短的过程,这就是腐败与反腐败的时间差。
第五,法律监督机制。法治不仅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防治和解决腐败现象的一个重要手段。
(3)立足社会,改善、净化行政环境。
一件事物的成长,受其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正如前面所分析的一样,社会上的一些因素也是导致腐败产生的一个重要外因,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注意:
第一,强化公民教育,鼓励公民参政。封建文化在我国历经了2000多年,臣民的思想在一部分人心中仍然没有消除,大部分人都多多少少的受着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
第二,发挥媒体效应,做到全面客观。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的普及,人们得知信息的途径更加快捷。
第三,提倡“三德”教育,以德防腐。“三德”即“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环境的效应是无声无息的,是潜移默化的作用。之所以一些人丧失了信仰,迷失了自我,不仅仅来自自我的颓败,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
总之,腐败现象是一个社会历史现象,反腐败斗争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想有效地防治和解决腐败问题,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等体制的全面平衡发展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构建和谐社会。■
参 考 文 献
[1]泥土.贪官忏悔录[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
[3]金太军行政腐败解读与治理[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4]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D】人民出版社2002
[5]邓小平文选【M】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
[6]金太军.行政腐败解读与治理[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相关热词搜索: 腐败 几点思考 行政上一篇:小麦条锈病防治资金分配工作意见
下一篇:党校领导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