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1
区人大常委会调查组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20年工作要点和计划安排,9月中旬,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带领由部分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区人大财经委成员及预算工委、财经工委的同志组成的调查组,到区财政局就***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听取了相关汇报,并到******进行了现场视察。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现状
截止到2019年底,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亿元,负债总额***亿元,净资产总额***亿元。本次纳入编报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共***家,其中行政单位***家,事业单位***家,纳入比例基本达到100%。
1.土地及房屋情况:土地面积***万平方米,其中在用***万平方米。房屋面积***万平方米,按使用状态,在用***万平方米、待报废***万平方米、出租出借***万平方米、闲置***万平方米;按使用性质,办公用房***万平方米、业务用房***万平方米。土地及房屋价值共***亿元。
2.车辆情况:车辆实有数***辆,价值***亿元。
3.设备情况:通用设备***万台,价值***亿元;专用设备***万台,价值***亿元。
二、我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建章立制,以制度建设促进资产管理规范有序。财政局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作为制度引领,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租赁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配置标准》等配套制度,规范了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
(二)强化资产管理主体责任,全面构建“三级”责任体系。财政部门要按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初步建立“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三个层次的监督管理体系,着力实现各负其责、各尽其责的分层分项管理体制。研究制定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等相关内容,各主管部门负责具体监管,制定和组织实施本部门或本行业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负责本单位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承担资产管理的主体责任。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资产“动态”管理。自2012年起开始建设资产管理信息化及网络系统,经过多次升级完善,系统平台基本实现资产管理四个“全覆盖”:一是资产卡片、使用、处置、产权登记、资产报表和查询分析等事项全覆盖;二是对大型资产信息,如土地、房屋、车辆、大型设备等资产实现重点监管全覆盖;三是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提取折旧和查询分析等事项全覆盖;四是全区的行政事业单位基本纳入资产管理系统,实现全覆盖。
(四)盘活利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充分发挥资产的最大效益。为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发挥国有资产整体效益,经市政府批准,同意将原福利院办公楼、质监站原办公楼、潍城公安分局原办公楼等土地及地上建筑物划转给财信公司,更加壮大了国有企业的资产,也为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有力保证。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思想重视不够。部分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忽视了对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出现“重资金、轻资产”、“重分配、轻管理”的问题;
二是资产绩效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尚未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资产使用绩效评价机制,对资产的使用效益上无法完全掌握,影响了资产管理的完整性。
四、几点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落实到位。要进一步深入宣传国有资产管理政策制度,树立正确的国有资产管理意识,转变重收入、轻支出、轻资产的观念,在实际工作中保护好国有资产。严格落实各项资产管理制度,充实管理力量,强化资产使用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抓好制度执行,提高制度约束力,切实加强资产维护和使用管理,规范资产处置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实施资产管理流程再造,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新体系。要打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流程体系,着力简化审批流程、精简申报资料、建设管理环节,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从基础资产管理工作入手,完善工作流程,构建职能明确、职责清晰、流程合理的资产管理新体系。
(三)健全资产绩效管理机制,推动节约型机关建设。进一步加大资产调剂使用力度,深入推动节约型机关建设,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对低效运转或者长期闲置资产进行调剂使用,有效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关于全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2
根据《关于建立自治区人民政府向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有关要求,形成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2018年度全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政府委托,现将我区2018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基本情况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在法律上确认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主要分布在社会非生产领域的各种组织,保证各项行政事业工作顺利开展,保证社会正常运转。
(一)资产总量
截至2018年底,全区纳入编报范围的区及街道园区两级行政事业单位共358家,其中:行政单位机构60家,事业单位机构298家。
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量926.28亿元,负债总量632.52亿元,净资产总量293.76亿元。
1.按单位性质分,行政单位资产总量163.12亿元,占比17.6%;净资产总量22.81亿元,占比7.8%。事业单位资产总量763.16亿元,占比82.4%;净资产总量270.95亿元,占比92.2%。
2.按预算级次分,区级资产总量236.12亿元,占比25.5%;净资产总量82.88亿元,占比28.2%。街道资产总量34.97亿元,占比3.8%;净资产总量27.32亿元,占比9.3%。园区资产总量655.19亿元,占比70.7%;净资产总量183.55亿元,占比62.5%。
3.按资金类别分,资产类总量926.28亿元,其中流动资产707.4亿元、固定资产100.89亿元、无形资产1.39亿元、长期投资113.02亿元、在建工程2.95亿元、其他资产0.63亿元;负债类总量632.52亿元,其中流动负债568.19亿元、长期借款2.8亿元、长期应付款61.53亿元;净资产类总量293.76亿元。
(二)资产变动情况
1.总资产变动情况。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量比上年增加64.47亿元,其中流动资产增加39.62亿元、固定资产增加17.56亿元、无形资产增加0.44亿元、长期投资增加5.89亿元、在建工程增加1.58亿元、其他资产减少0.62亿元。
变动较大的单位有:江宁高新区增加23.27亿元、征收办增加17.99亿元、江宁开发区增加15.16亿元、滨江开发区增加13.05亿元、高职校增加4.13亿元、国土分局减少28.11亿元。
2.净资产变动情况。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净资产总量比上年增加114.16亿元。
变动较大的单位有:滨江开发区增加53.71亿元、江宁高新区增加31.17亿元、江宁开发区增加7.21亿元、高职校增加4.2亿元、开发区学校增加2.97亿元。
3.变动的主要原因。
(三)资产配置情况
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占有房屋293.8万㎡,其中办公用房22.8万㎡、业务用房215.9万㎡、其他用房55.1万㎡;通用设备23.1万件,其中车辆1179辆、机械设备2999件、单价50万以上设备110件;专用设备12.3万件;文物及陈列品3186件;图书档案305万册;家具、用具、装具等58万件。
(四)资产使用和收益情况
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以自用为主,仅有少量房产出租情况,2018年租金收入1715.7万元。对外投资账面价值114亿元,主要集中在三大开发园区,其中:江宁开发区91.4亿元、江宁高新区12.9亿元、滨江开发区7.8亿元。上述投资主要是对一些区属或园区所属公益性平台的资本性投入,基本无投资收益。
(五)资产处置情况
全年处置固定资产账面原值2.25亿元,其中处置报废报损资产1.22亿元,占处置总额54.2%;无偿调拨资产1.03亿元,占处置总额45.7%;对外捐赠24.68万元。
(六)公共基础设施类政府经管资产情况
截至2018年底,全区政府经管资产总额xx亿元,其中市政、交通、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全统计xx亿元;保障性住房15.7万㎡,价值xx亿元;受托代理资产(房屋维修基金)xx亿元;政府储备土地240.2公顷,价值xx亿元;一般文物文化资产8174件(价值无法测算)。
二、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区认真执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按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在区级层面建立了“财政—部门—单位”三个监督管理层次,形成了财政综合管理、部门具体监管、单位具体负责的管理模式,主要做法如下。
(一)完善制度建设,规范资产全过程管理流程
2018年,我区对现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和完善,制订了《江宁区区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办法》、《江宁区区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办法》和《江宁区区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三个制度性文件,对区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从前端的购买配置、到中端的日常管理、到末端的报废处置各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构建了一条从“入口”到“出口”全过程资产管理闭环系统,对区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
(二)严把配置标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
在资产配置管理中,严格执行规定的资产配置标准,根据单位人员级别和内设机构数量,结合单位资产存量,实施资产配置价格和数量的双重控制。对确实因为工作特殊需要超标准配置资产的,组织专家进行论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在2019年预算编制“二上”阶段,我区在全市率先引入专家论证机制,成功举办了一场超标准资产配置的专家评审会,聘请了省住建厅、省电视台、市财政局以及南京外国语学校的4位专家,对5家区级单位的8个项目进行了评审,单位申报资金总额50万元,经专家审核后核减为39万元,评审结果作为部门预算安排的依据,我区的这一做法也得到市财政局的充分肯定。
(三)规范资产使用,房产出租实现网上公开交易
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房产出租行为,避免房产出租的“暗箱操作”和随意性,我区多次赴市财政局和市产权交易中心学习,借鉴他们的先进做法,搭建了我区房产出租网上交易平台,借助该平台实现房产出租网上操作。目前,平台已正式上线运行,相关配套的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也已经出台。这也是南京市首家区级网上房产出租交易平台,实现了我区国有资产交易的公开、公正、透明。下一步,市财政将在全市推广这一做法。
(四)加强部门协作,发挥行业优势形成管理合力
为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我区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各司其职,形成管理工作合力。财政部门履行综合管理职能,负责全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及资产报表的统计、汇总、上报工作。区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负责对行政事业单位房产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区车管办负责对全区公务车辆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各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发挥行业管理优势,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业务指导,对办公用房、公务车辆等重大资产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工作中形成合力,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全覆盖、无死角。
(五)加大信息化建设,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近年来,我区加大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三、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体责任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单位在资产管理上责任意识不强、节约意识不强,存在“重资金、轻资产”,“重分配、轻管理”现象,资产重复配置、超标准配置、资产利用率不高等现象仍时有发生,部分单位闲置资产未能很好地利用,造成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低下。
(二)基础管理有待进一步夯实。部分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报批流程、财务核算及报表统计有待进一步规范,街道园区资产分类管理等基础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公共基础设施价值量尚需进一步核实核准。
四、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强化国有资产管理主体责任
(二)夯实国有资产管理基础
(三)加大国有资产管理力度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国有资产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建立政府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是党中央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和重要部署。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扎实做好基础工作,自觉接受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和指导,认真听取审议意见,及时整改问题,以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为江宁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争做新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 全区 调查报告 行政事业 国有资产管理 情况上一篇:浅谈二年级看图写话教学的策略
下一篇:《干部考核条例》颁布实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