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酒类产品流通中的管理哲学思考

| 浏览次数:

摘 要:本文从我国现阶段酒类产品流通的现状着手,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与根源,并从哲学的角度针对这几类问题提出具体措施,以达到对酒类产品流通的科学管理。

关键词:酒类;流通;管理

中国是一个酒类产销的大国,酒类行业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但由于管理和整治的不规范,也出现了很多不良的事故,不少地区相继发生假酒死人与中毒事件。基于酒类商品直接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特殊性,为规范酒类流通秩序,保障人民的健康和安全,维护酒类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酒类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维护国家利益,必须加强对酒类流通市场的管理。

一、酒类市场流通中存在的问题

1.酒类产品安全问题极其严重。市场上制造与销售的产品不仅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尤其是对名优酒和畅销酒的仿冒现象严重,且屡禁不止,假酒中毒伤亡事件频繁发生,酒品质量安全存在着严重的隐患。

2.对酒类行业的监督与管理效率不高。除一些地方对酒类商品抓管不力外,还存在经费短缺、技术人员缺乏、机构不健全、管理方法简单等原因,且大多数市县级酒类管理机构没有专业的检测设备,使检验结果有偏差。

3.酒类市场地方保护和封锁现象严重,全国酒类统一市场难以形成。地区间市场的保护与封锁,严重限制了竞争,保护了落后,造成各种生产资料及资源大量浪费,并使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酒类流通发展不平衡,不能实现公平竞争。

4.酒类产品流通秩序混乱。很多酒类小作坊不仅无证生产、经营,其产品质量也大多不合格。许多酒类企业没有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存在着货源不清、渠道不明、手续不全等问题,并不顾禁令向未成年人出售。

5.酒类税收流失情况严重。部分酒类经营企业没有建立酒类经营购销台账,酒类零售企业主动索证、索票意识薄弱,导致税收流失极为严重。还有一些企业以现金交易不要发票、关联交易等方式,规避和逃税漏税。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酒类行业暴利的驱使。酒类产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是一个高税高利的商品。许多商户唯利是图,受暴利的驱使制假贩假。

2.部分酒类业主法律意识淡薄、投机意识明显、酒类行业信用体系不健全。许多企业并没有建立起严格有效的酒类流通与管理制度,存在着货源不清、渠道不明、手续不全、无证经营、明零暗批等问题。

3.对酒类流通市场的稽查与管理力度不够。除管理体制和手段的限制、经费短缺、技术人员缺乏、机构不健全、管理方法简单等原因外,还包括缺乏专业的检测设备等,造成酒类监管的多处不到位。

4.市场准入机制不够完善,对酒类行业在准入的管理上存在着难度。一些“三无”小酒厂、小作坊将不合格的酒类产品投放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这正是管理部门管理较为薄弱的部分。且各部门之间有时出现缺乏有效协作的境况,导致管理效能降低。

三、应对管理措施

1.积极落实“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加强对酒类流通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各级酒类流通监管部门的职能作用,解决好机构性质、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问题,全面贯彻落实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文件精神。

2.打破地方体制强加的保护壁垒,消除体制障碍。要建设法制统一政府,以消除法制和市场的部门分割与地方封锁;清除产生各种形式地区保护壁垒的不当权利,清理地方保护主义政策文件和观念。

3.开展“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宣传教育,提高社会认知,培养酒类企业知法守法的自觉意识。加大实施对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积极倡导和推行诚信经商。

4.认真落实酒类流通备案登记、随附单制度。这种方式可以在制度上有效地杜绝各种假冒伪劣产品以及不规范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情况。强化酒类商品市场准入制度,杜绝不合格酒类商品上市销售。

5.加强执法检查,维护市场秩序。大力开展酒类市场检查活动,对酒类流通市场进行联合检查、整顿检查,以规范和完善酒类市场秩序。

6.建设流通领域酒类行业信用体系,一手抓酒类行业的诚信创建,一手抓整顿规范市场秩序。认真贯彻有关市场准入和行业标准,加强行业建设,逐步使酒类各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在酒类流通市场的管理过程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和保障人民生活及生命安全的主线,用矛盾的分析方法主动了解与应对市场上不断产生的新问题和新变化,全面体现市场发展的新要求,提高酒类流通管理事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推动酒类行业的流通管理再上新台阶,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 酒类 流通 哲学 思考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