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了三个有代表性的领域:教育服务供给是否充分、教育资源分配是否有效率以及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公平。[9][10]目前,国内关于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研究问题基本上都属于以上领域。本文根据本森的提法对国内有关学前教育政府投入与公办园办学情况的研究做了分类梳理。
(一)公办园供给不充分
宋映泉(2012)使用2001~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及2008年截面数据,通过多元回歸分析,指出通过财政投入等措施调整民办与公办学前教育机构协同提供数量足够且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是我国各级政府面临的严峻挑战。[11]郑楚楚等(2017)利用GIS技术对上海16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进行研究,指出公办园存在教育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区域调配不合理等现象。[12]刘鸿昌(2018)通过访谈、问卷研究方式,指出政府不是学前教育公益性实现的唯一主体,其主要责任在于兜底、确保起点公平。[13]以上研究从财政投入不合理、资源配置不合理、投入主体单一等方面反映了公办园供给不充分的情况并进行了原因分析。
相关热词搜索: 必然性 投入 政府 普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