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村里的“特供”造就地沟油

| 浏览次数:

zoޛ)jiM=M9MOi=P_viZ检查的信心,“现在报道得这么厉害,如果真用地沟油,查出来还不得罚死他们啊!”然而刘军并不清楚,鉴别“地沟油”并不容易。

李伟说:“用地沟油出事儿的,大多是被举报的,没听说谁在家日常检查中被发现的。”

上海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局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稽查人员介绍说,目前检测餐馆食用油采取的方法是“索证索票”,即追问油品来源;另外还可用食用油酸败快速检测试纸检测,这种试纸主要实用来检测食用油的酸价,如果试纸颜色发生变化,则说明该油品质不单纯,并取样送交专业检测机构进一步检测。但这位稽查人员同时也承认,使用这种试纸检测误差比较大,而且现在地沟油的生产技术也在改进,很多情况下,试纸对于掺入地沟油的食用油毫无办法。

刘军的朋友王娜是一家私家菜馆的老板,在北京的朝阳区和东城区各有一家饭店。王娜坦言,她最头疼两件事,一是物价飞涨,二是多如牛毛的各项检查:卫生、肉监、渔政、安监、消防、城管每月都会轮番来“轰炸”。王娜说:“我在政府里没什么熟人,那些有点关系的店根本不用把这些检查放在心上,有时候一两个月都没人来。”

王娜一直注重菜馆的品质,对油品使用格外小心,根本不敢买批发市场上的油,直接从超市购买大豆油,平均算下来要比市场上每斤贵3毛钱,但为了饭店的声誉,她咬牙认了这部分损失。虽然店里的检查几乎踏破门槛,但王娜说,也没遇到过食用油的专项检查。只有一次,是朝阳分店开业之后。整个过程由两句对话完成。

“有没有用地沟油?”卫生监督站一行三人问。“没有。”王娜回答。检查人员到后厨看了一眼,见到品牌豆油的包装,就离开了。

“这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王娜感慨:“如果是把脏油装进品牌油的桶里,这样的检查也什么都查不出来。”

青菜鸡蛋牛奶都搞特供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在北京顺义的一座农场,1.8米高的铸铁栅栏环绕周围,农场的滑动铁门有保安把守,只对特定的一些轿车敞开,这显然不是一座普通的农场。据附近一位村民说,这座农场只向有钱人提供产品,它种植的有机蔬菜并不向公众出售。特供菜的有限产出被供应给了有钱人、以及顶级运动员、驻华外交人员和其他精英阶层的餐厅。

各种食品安全问题笼罩之下,权贵特供经济,将官员食品排除在市场体系之外,从青菜、鸡蛋到牛奶都可能存在特供体系,使官员成为低价绿色菜的受惠者。特供范围可能下移,每一级官员都会如法炮制,让自己成为有毒食品中的安全孤岛。

浙江丽水遂昌县的绿色农产品基地保障了浙江一些部门和单位的内部供应,因而变成“特供”农场。报道指出,遂昌高坪乡高坪村“桃源尖”牌的瓜果蔬菜主要供给对象也是一些高档酒店和上级机关部门。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农业厅以及上海黄浦区环保局等一些外地政府机关,都是这里的定点用户。当地农业局进行了反驳,但网络上依然群情汹涌,这片深山里的绿色桃源,被贴上权贵的标签。

资金堆砌的小农经济,相比权贵的特供经济少些腐败之气,多了暴富的骄矜之气。许多有钱人在市郊农场中租几分地,包几个菜农,关起门来“直供”绿色食品。

绿色蔬菜农家乐,本可以成为前景光明的产业,却在泛滥有毒食品的衬托下,沦为暴发的盛宴。城里人可以到农村种菜消除疲劳,可以将自种的绿色蔬菜发展成庞大的市场,但这一美妙的设想难以实现,一旦离开熟人社会的信任感,消费者对贴上绿色标签的食品照样不信任。大多数时候,在食品恐慌倒逼之下,绿色蔬菜的小规模种植,成为小农经济的复归。诚信的缺失,使人们认为其他行业的人都是投毒者,人们对改变体制感到悲观,宁愿回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小农经济时代,导致社会整体交易成本直线上升。

(来源:《中国经营报》《中国新闻周刊》)

相关热词搜索: 村里 造就 地沟油

【村里的“特供”造就地沟油】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