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为目标,以规范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三资”管理为基础,我就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在海星镇六个村进行了全面调研,因地制宜探索资源有效利用、提供服务、混合经营、产业发展等多种集体经济增收实现形式。思考如何发挥村集体经济优越性,调动村集体成员积极性主动参与,从而增强村集体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和水平。
截止目前,全镇6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组织账面资产总额225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账面负债总额达1576万元,村集体经济组织账面净资产674万元,债权总额1251万元,银行存款66万元,集体收入510万元,集体收入10-100万元的6个,占100%;同时我镇各村债务负担沉重,村均负债263万元,其中海星村资不抵债。
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的不断发展,村干部对集体经济的理解比较片面和滞后,认为发展集体经济已经过时了,搞市场经济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有无集体经济无关大局。由于村干部思想认识偏差和发展观念滞后,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思路不多,积极性不高,导致了村集体经济不能取得创新和发展。
由于村一级招商引资在资源开发、基础设施、政策措施、投资服务体系等软硬环境上无法与市、中心镇相比,虽然努力引来一些客商前来考察、咨询,最终不了了之。更何况现在国家非常重视保护资源,报批开发用地的手续严格,村级招商引资难度加大。在融资方面,村集体贷款难度远远大于农户。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既是巩固和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村(居)党组织“三力”的物质基础,可以有效解决村(居)组织“有钱办事”的问题。目前,洛南县351个村、30个社区中有过三分之二的村(居)仍处于“空壳”状态,“无大钱办大事”的问题十分突出,致使农村(社区)社会化服务功能软弱无力,村(居)干部说话做事底气不足,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区)党组织“三力”。洛南县委组织部利用1个月时间,深入全县部分村(居)开展了一次专题调查,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了研究分析。
一、存在问题
本次调查,主要从村级总体收入负债情况、收入负债构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了解。经过分析比较,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以下五个方面问题。
1、村级集体收入较少。全县有102个村有村级经济积累,占村级总数的26.77%。但收入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是县级财政拨付的行政办公经费、出卖土地收入等;而且数量较少,有经济积累的村年收入均在5万元以下。
2、村级集体负债较重。全县381个村(社区)不同程度均有负债,负债最多的达到300万元。这些负债有三个特点:一是村级负债主要与民生工程建设有关,仅村级道路、水利工程、文化设施建设达6713万元,占总负债87.19%。二是因兴办民生工程,管理型费用相应增加。三是经营性负债基本上为零,基本没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3、干部创业能力不强。绝大多数干部思想相对保守,观念滞后,“等、靠、要”思想意识普遍存在,缺乏创新发展能力,在集体经济发展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能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发展。
4、创业人才相对缺乏。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年富力强、有创业经验和创业实力的人才,都选择在城市或城镇发展。加之农村基础设施落后、资源相对不足、政策环境制约等原因,许多有识之士不愿意或不敢在农村创业发展。
5、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近年来,按照县委“强烟、兴牧、抓桑、扩薯、优果”的思路,各镇村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全县五大主导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除了烤烟产业的其他四项主导产业,目前尚没有形成规模较大、运作规范的龙头企业,一些维系农户与龙头企业的产业链一时无法形成,或无法正常发挥市场功能。
二、问题原因
经过深入调查分析,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重视程度不高。大多数基层组织对集体经济的重要性感受深,但具体到如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依靠思想严重、办法不多、重视程度不高,动劲不大,得过且过;有的村组织整体素质偏低,开拓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两手抓的自觉性,造成村级建设发展迟缓,这是致使村级集体经济长期匮乏的一个主要原因。
2、长效机制没有形成。目前,我县尚未制定出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具体办法,用于指导、考核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一些基层党组织发展村集体经济处于“盲动”、“自发”状态。
3、引领发展的人才匮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离不开人才引领。受市场经济影响,农村许多懂经营、懂管理、有能力、有门路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包括大学生村官,不愿长期扎根农村、干事创业,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4、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由于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大多数村虽建有产业合作社,但合作社服务功能有限,依托产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平台”尚未搭起。另外,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一些环境污染大的项目己难以落脚,原有的现在也难以生存下去,致使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路子相对变窄。
5、陈年旧账太多。一些村多年来因兴建民生工程,项目资金缺口较大,村级债务包袱沉重,加上立地条件较差,致使发展村集体经济起步艰难;即使有些积累,也入不敷出。
6、政策扶持倾斜不够。由于金融机构对村级贷款控制过严,使村里很难得到必需的资金支持;上级的一些帮扶资金又过于分散,不能集中财力解决发展问题。一些村对外接触少,走不出去,请不进来,信息渠道不畅,加上群众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关心,很少提出发展集体经济的好建议,即使村里想发展也缺门路、无项目。
三、发展思路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当前结合洛南实际,我们应从建立机制、配强班子、制定思路、政策扶持、量化考核等方面入手,首先实现村级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的突破。
1、建立发展的长效机制。在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贴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洛南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施办法》,用于指导全县基层组织发展壮大村(居)集体经济,建立起促进村集体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2、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发展村级经济,关键在于选优配强村级班子。一是要建强农村党支部,按照“双推双审双选”工作法,真正把懂经营、善管理、具有开拓进取精神、不怕吃苦、秉公办事的农村“能人”,推选为村级带头人。二是注重从市场经济意识强的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配强村级干部。三是加强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为主题的“三化”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干部科学发展的能力。
3、科学定位发展思路。因地制宜、选准经济发展的好路子,是壮大集体经济的根本出路。一是合理资源利用。充分发挥各村(居)土地、林木、矿产等资源优势,挖掘经济潜力,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二是盘活集体资产。充分利用资产集体所有、土地统一规划的优势,通过盘活闲置土地、闲置固定资产及流动资金,找准市场需求,实现资本增值。三是强化产业服务。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围绕特色产业开发,积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公司、加工公司等,为农民发展产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有偿服务,增加集体积累。四是扩大招商引资。认真落实县委关于招商引资的重要决定,围绕全县发展工业及农业产业化的思路,合理引进、培育龙头企业,通过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发展中介公司等形式壮大集体经济。
4、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在整合力量上做文章。一是注重政策引导。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壮大集体经济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具体发展目标及措施。二是加大经费投入。协调金融财政部门,对经济效益好、示范带动强的村级经济组织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三是开展对口帮扶。制定中长期帮扶计划,组织项目资金相对较为集中的部门,对有一定集体经济实力、发展愿望强烈、团结共事的村(居)予以对口帮扶,解决村级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四是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的监管,定期组织对村级集体经济状况进行清理清查,严格按照市场运作模式,加强集体经济管理,确保村级经济不断健康快速发展。
5、加强考核评比力度。将集体经济发展情况作为村(居)“升级晋档”考核评定以及支部书记任期目标及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不注重集体经济发展致使村(居)无积累、甚至严重负债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以后,从优秀农村支部书记中选拔镇党委副职,将村级集体经济积累是否大幅提升作为一项硬性指标,凡是无集体经济积累或有负债的,一律不作为选拔人选。
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集体经济越发显现出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我县农村集体经济状况却不容乐观,集体资产枯竭,造血功能不足,严重束缚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严重威胁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根据县委壮村工作的要求,县农委组织人员对结对帮扶的岔河镇淮徐村进行了实地调研。一、2014年淮徐村基本情况淮徐村位于岔河镇的西南边,与朱坝的朱高村相邻,全村总面积8.4平方公里,有2005人,250户,16个生产组,党员45人,村组干部7人;耕地5700亩;村民主要收入:粮食生产、外出务工。二、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原因1、思想观念上的落后,导致集体经济缺乏发展后劲。部分领导干部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无法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2、受政策因素的影响,导致集体经济严重萎缩。3、受人为因素影响,导致集体经济包袱沉重。多年来,有些村干部时常把集体利益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筹码,损公肥私、大吃大喝,管理上有漏洞,导致集体积累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1、集体积累来源渠道单一,村集体积累为负数,集体全部收入几乎仅来源于少数的机动地和拍卖集体树木。2、资源没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闲置、浪费现象严重。3、非生产性支出过大,管理上有漏洞,导致集体积累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4、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1、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干部队伍素质建设。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通过各种方式对村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2、挖掘自身优势,为增强集体经济拓宽发展渠道。针对该村地理位置、外部环境、资源状况,做到以地生财,保证村集体经济的经常性收入。3、借助外力作用,为增强集体经济寻求政策支持。积极向上争取农田水利、种植业、林业等补助资金。同时依托帮扶单位,增强集体经济。4、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防止集体资产流失,节约各项经费支出,减轻集体经济负担,实现集体经济的资产积累。五、帮扶工作的具体措施1、倾心宣传,帮扶先帮心。明确一名驻村联络员,协助被帮扶村两委成员做好壮村富民的思想宣传工作,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2、贴心服务,服务前置。协助做好闲置校舍等存量资产的盘活利用工作,针对该村闲置的村部小学校,改造成标准厂房,进行合理利用,吸引项目落户。3、真心帮扶,输血强身。帮助将废沟整理为鱼塘,对外租赁承包,增加集体收入。4、热心解难,壮村富民。为该村新建垃圾池、购买垃圾周转箱,做好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促进村风村貌进一步转变,打造宜人宜居的新农村。5、根据现有资源,增加集体收入。①村集体土地85亩发包收入7万元。②资产投资收入2.1万元。③鱼塘发包收入2万元。④库房出租收入1万元。⑤万通国际门面房租金收入5万元。⑥水稻全承包统防统治服务费收入2万元。⑦现代服务税收返回收入3万元。
相关热词搜索: 集体经济 壮大 思考 调查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