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积累的现状和出路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在农村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该县村级集体经济,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期间,该县结合农村实际,成立调研工作组,采取听、问、看、查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深入全县12个乡镇24个村,开展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调研工作,摸清了全县301个村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基本情况,找准了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并认真分析研究村级集体经济的前景和出路。
一、基本情况
该县共有301个村,2005年全县实现村村有集体经济。据统计,2007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 541万元,其中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在5万元以上的村有65个,占全县总村数的21.6%;1万至5万元的村有74个,占全县总村数的24.6%;5千至1万元的村有87个,占全县总村数的28.9%;5千元以下的村有75个,占全县总村数的24.9%。
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制约因素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难度加大,发展后劲不足。区域位置好的村,依靠土地资源,通过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办法,多渠道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而靠自然资源的有限开发的村,随着对生态自然要求的进一步控制,收入来源渠道正在逐步萎缩,增收后劲严重不足。同时,部分基层干部群众思想模糊,认识不到位,许多农民认为“凡是集体的都搞不好”,对发展集体经济束手无策,存在畏难情绪;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新形式下要不要发展集体经济存在模 糊认识,出现了无人关心、无人负责的局面。
(二)农业基础薄弱,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不强。当前,我县农业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不高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还比较低,农民向市场提供的农产品还是很初级的产品,价格不高、竞争力不强,造成农民增收缓慢,农村大多数人还在温饱线上徘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需要资金投入,要承担市场风险,这个风险部分农民群众显然是难以承担的。
(三)农村缺乏发展集体经济所需的人才。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还不高,缺乏为发展集体经济所需要的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和科技人才。现实中,农村真正有知识、有本事的农民绝大多数走出了农村、脱离了土地。农村党员年龄老化的现象日趋凸现,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日趋突出。有的村干部长期呆在农村,思想观念和工作思路受到很大局限;有的村干部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有热心没能力,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愿望很迫切,但“想干不敢干,想干不会干”。
(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资金得不到充分保障。搞村级集体经济,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资金问题。没有资金,集体经济就无法启动;集体经济要发展壮大,同样需要资金,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但是解决的难度也非常大。其一,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不具备法人资格,从金融部门贷不到款。其二,农业项目资金实际上是只对农民个人不对集体,集体经济从项目资金那里得不到支持。其三,农民自身还不富裕,个别村至今还欠着农民的债,向农民集资也很难。
(五)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多年来,各级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对镇村发展的总体规划、生产布局、资源优势、发展思路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对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缺乏必要的引导,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扶贫资金分散,“造血”项目不多,起不到切实帮扶作用,无法引导村集体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六)薄弱村经济发展的后劲比较缺乏。一些集体经济薄弱村原有的收入渠道趋于萎缩,缺乏新的收入来源,仅靠财政转移支付筹资;集体经济薄弱村和负债村,村级集体经济无实力,发展生产无财力,提供服务无能力,干部说话无威力,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村级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影响了这些村的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紧张。
三、村级集体经济的前景和出路
(一)建立共同支持、指导、帮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格局。一是坚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组织、财政、金融、农业、科技部门组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指导协调机构,明确各自的职责任务,并加强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共同支持、帮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社会氛围。二是帮助解决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困难,对风险低、见效快、有发展前途的集体经济项目,要舍得投资,加大扶持力度。三是结合农村的实际,深入研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指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提高基层干部的素质。一是加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健全完善党组织班子成员“两推一选”工作机制,选准配强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头人。二是加强从县直部门、乡镇机关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中选拔一些青年优秀人才,到农村基层挂职锻炼,为他们创造施展才能的舞台,充分发挥他们在知识、观念、活力上的优势,影响和推动农村工作,从而拓宽农村干部的选拔任用渠道。三是注重做好在农村培养人才的工作,深入实施把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为党员的“双向培养”工程,积极推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
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充实和扩大村干部的后备力量,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四是正确处理村党组织与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村党组织要积极支持、指导这些组织自主管理、自主经营。五是认真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三)紧密结合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任务,选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子。一是面向市场寻求发展。运用市场调查、互联网技术等手段,了解掌握市场的需求,经营适销对路的农产品。二是组建中介、服务组织共同发展。通过组建产业协会、农会及其他中介服务组织,把农民组织起来或者为农民提供各种有偿服务,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三是借助资源优势滚动发展。充分利用村集体拥有的土地、山林,招商引资,采取资源作价入股的方式,获取收益。
(四)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增强村级集体经济信用度,畅通银行贷款这一间接融资渠道,积极做好农业项目的研究论证,争取中央、省、州、县农业主管部门立项,从项目资金上获得支持。对于发展前景看好、经营稳定、管理科学的集体经济,可以实行一些政策上的倾斜,在资金上加大扶持力度。经济实力雄厚、发展业绩良好、条件具备的集体经济,还可以争取上市,开辟直接融资途径。
(五)进一步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水平。一是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完善积累机制。加强集体收益的收取和管理,对山林、水面、果园等多种经营承包项目,按承包合同按时收缴承包金;对多种经营专业承包,要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公开招标经营,确保集体收益稳定增长。二是加强村级财务民主监督和审计监督。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级财务公开的制度和做法,特别是一些集体经济收支行为较多的和经济相对薄弱的村,要在增加村级财务公开次数的同时,建立村级财务审计制度,对村主要干部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增加村干部分配使用集体资金的约束力。三是采取有效措施化解村级不良债务。按照国家、省、州、县明确的政策及要求,对村级的各种债权、债务和担保金额组织全面彻底清理,对清理出的不良债务,应采取多种途径进行有效化解,要积极组织清收村级的有效债权来化解村级债务。
(六)大力营造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良好环境。一是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规范的村级组织。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形成在村党支部领导下,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合理分工、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组织管理体系。二是建立结对帮扶责任制。确定一批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落实县直机关部门,从班子建设、发展规划、人才、资金、项目等方面对集体经济薄弱村进行结对帮扶,建立结对帮扶责任制。三是切实加强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领导。县、乡党委政府要切实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工作的一项基本任务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措施,作为践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各有关
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有效的服务。
相关热词搜索:
集体经济
村级
出路
积累
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