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区畜牧业绿色发展在全省会议上的典型发言

| 浏览次数:

区作为全省4个县(市、区)代表之一,作典型发言。衢江区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金仕建围绕“聚焦五个一,全力推进畜牧业绿色转型发展”主题,介绍了衢江区畜牧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衢江模式”。

近年来,衢江区以创建全省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为契机,聚焦“五个一”,按照“守底线、创机制、优结构、树品牌”的发展路子,实现了畜牧业绿色转型,描绘了畜牧业发展新蓝图。2018年11月,全省畜牧业绿色发展现场会在衢江区举行,2019年,衢江区荣获省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

举措一坚持规划引领,一张蓝图绘到底

规划前置。按照养殖量与土地承载力、地力提升需求相适应的原则,科学调整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形成区域化、集聚化、小区化等多规融合的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体系。

标准先行。推广规范养殖标准,加快推进国家(省)级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推动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和粪污无害化。

政策跟进。出台“3+x”政策体系,强化顶层设计和扶持政策,全面完成对100家规模化养殖场的生态化改造提升,创建省、市、区三级美丽生态牧场46家,发放奖补资金1900余万元,建成规模集聚、生态循环、安全高效的现代畜牧养殖产业体系。

举措二突出生猪整规,一江清水送钱塘

生猪整规,铁腕治理。2014年开始,衢江区全面开展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共发放生猪养殖污染整治补助资金xx亿元,完成了全区320.2万平方的生猪养殖用房整治,全面完成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工作。

综合施策,系统推进。统筹推进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商品有机肥生产应用、耕地地力提升等工作,实现村庄内零养殖,规模猪场零排放。

绿色循环,全域推广。打造1+1+10+n网络化运行机制,实现养殖业与种植业相结合的大循环。

强化监管,闭环运行。建立区、乡、村三级监管机制,落实一场一干部的督查机制;委托第三方对规模养殖场全程监控,严控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规范台账记录,控制养殖规模。

举措三构筑防疫网络,一道防线保供给

源头环节。建立区、乡、村三级联动的长效机制,明确养殖场监管责任人,对辖区内的生猪养殖场、屠宰场、无害化处理厂等重要场所进行全面疫情监测排查。

流通环节。建立区级检疫中心,对养殖场出售生猪时拍摄的装车、消毒视频严格核验,杜绝黑猪洗白。

屠宰环节。安排专业兽医和协检员定点检查,确保生猪屠宰环节监管到位。

群防群控。通过钉钉群引导群众正确认识非洲猪瘟;建立部门、乡镇、村联防联控,在公共区域环境做好定期消毒。

增产保供。正确指导养殖场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生猪产能。目前有8家养殖场进行了改造提升,56家养殖场申报了引种需求,预计可提高产能10万头。

举措四加快模式创新,一套机制促转型

联合联动,打造李泽模式。鼓励规模养殖场联合建立畜牧专业合作社,实现村社联建、户租社管、农民入股、融合发展。

因地制宜,推广“以猪换养”模式。利用整治后的空闲养殖场发展其他畜禽养殖,如湖羊、土蜂、鹌鹑等产业。

提高附加值,打响区域公共品牌。加大培育以具有本地特色的土猪品种养殖,如大美山黑猪、金华二头乌、藏香猪等养殖基地。

举措五促进三产联动,一个产业助增收

近年来,衢江区大力实施“畜牧+”战略,打造畜牧业休闲旅游,吸引资金、要素和游客流入农村和牧场。如荷鹭牧场,该牧场目前集休闲参观、养殖体验、娱乐为一体,牧场收入的80%来自于二三产业,“十一”黄金周期间,有4万多人到牧场游玩。

再如华统生猪全产业链项目,采用多层立体化生态养殖的新模式,在节约用地的同时,通过三产融合降低了养殖成本、疫病风险和生态污染,为畜牧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新样板。

相关热词搜索: 畜牧业 典型 发言 发展 会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