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讲稿
不忘民政爱民初心牢记民政为民使命
努力开展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党课讲稿
**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2019年10月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就近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及全国第十四次、全省第十六民政会议的收获、感悟和思考,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是什么?而我们民政人的“初心”和“使命”又是什么?下一步该如何做等方面,与大家做一交流。
一、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党的十九大旗帜鲜明地将大会主题确定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开宗明义,直接指出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集体瞻仰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开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之旅。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一起重温入党誓词,宣示坚定政治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既是今天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主题。
1.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在自己的纲领文件中确立了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鲜明写下“工人阶级”“无产阶级”这些字句。尽管处于初创阶段,但奠定了我们党的前进方向和基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40年后,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仍然要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2.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不断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党从弱小到强大,从党的一大召开时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成为拥有近9000万党员、450多万个基层组织的世界最大执政党。之所以能如此,根本在于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人民立场,能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什么叫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倾家荡产支援前线的宏大场面,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什么是人民的力量、什么叫人民的分量。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血脉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民政工作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是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为民解困最广泛的工作,也是最“接地气”最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的工作之一,我们民政人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站稳群众立场,增强服务意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解群众之所难,真正做困难群众感情上的贴心人、呼声上的代言人、权益上的维护人、排忧解难上的办事人、党的温暖的传递人。
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是什么?就是“红船精神”。2005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刊发《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文章,把“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4.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我们党无论是在腥风血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始终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今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新进展,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取得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还有许多“雪山”“草地”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要征服,依然需要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这就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初心和使命。
二、为什么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不忘初心,是守住本、守住根;牢记使命,是责任、担当、践行。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我们党才能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1.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告慰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奋斗牺牲的先辈英灵。祖国河山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烈士的鲜血,饱含着先辈们一生艰苦卓绝的奋斗。我们只有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在革命传统中,在革命先辈的言行和事迹中不断汲取力量,更加坚定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才能创造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崭新业绩。
2.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激励我们党不断奋勇前进。我们党经过28年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又经过29年艰辛探索,开启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使中国人民逐步富起来了;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国家真正走上了“强起来”的道路。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说明,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初心”和“使命”融入到发展的全过程,贯穿到各个环节,覆盖到各个方面,才能不迷失方向,找到正确的道路,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不竭动力。
3.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永远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赢得了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不竭的胜利源泉。面向未来,我们只有牢记初心和使命,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与拥护,聚合人民的磅礴之力,确保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奋斗目标胜利实现。
三、民政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菩萨事业”,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民政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时刻把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市区委决策部署,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认真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三项核心职能,用好用活民政政策,做困难群众感情上的贴心人、权益上的维护人、排忧解难上的办事人、党的温暖的传递人,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努力开展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牢记中央对民政人提出的光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科学回答了如何定位新时代民政工作、如何认识新时代民政工作的职责任务使命、如何做好新时代民政工作等根本问题,为新时代民政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近年来,民政系统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革弊鼎新、攻坚克难,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有力服务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推动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改革创新,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一是对民政工作政治属性作出了精辟阑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这是对民政工作重大政治属性的生动阑述,表明民政与民生息息相关,是我们党为人民谋福祉的重要方面;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政工作就是为党争取民心、现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
二是对新时代民政工作定位作出明确指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政工作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这是对新时代民政工作的精准定位,明确了民政工作是社会治理之基,兜的是民生保障之底。也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凸显了民政工作在党和国家社会建设大局中的基础地位和兜底作用。
三是对民政事业根本保障作出深刻阐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推动民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这是从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高度,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四是对各级民政部门加强党的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党的建设。这既要求民政部认真汲取前些年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的深刻教训,又要求全国民政系统要大力加强党的建设,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五是对民政事业发展动力作出深刻阑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要坚持改革创新,深刻地指明了改革创新是民政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推进民政事业发展的根本途径,需要进一步革弊鼎新、攻坚克难,推进民政事业创新发展。
六是对新时代民政工作着力点作出深刻阐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民政工作要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三个聚焦”深刻阑明了新时代民政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也对民政部门提出了明确指向和要求。
七是对新时代民政工作职责使命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民政部门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精准概括了民政工作的各项职能,赋予了新时代民政工作新的光荣使命。
(二)以全国第十四次、全省第十六次民政会议为指引,落实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对民政人提出的工作要求
1.李克强总理在会见第十四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与会代表时的讲话要求。李克强总理指明了当前民政工作的三项工作重点。一要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好低保和特困人员包括生活困难的老年人、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困境儿童等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二要着力发展基本社会服务,解决好群众关切的“为难事”。要深化“放管服”改革,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更大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积极发展贴近需求的社区养老托幼等服务,丰富生活服务供给,带动扩大就业和有效内需。三要大カ发展社会工作和慈善事业,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使社会大家庭更加温馨和谐。李克强总理就民政工作对各级政府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各级政府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心民政、支持民政,多做雪中送炭、增进民生福祉的事,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省长在全省第十六次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求。***省长要求,全省民政部门要站在高处、谋在远处、干在实处,以人民满意为根本检验标准,精耕细作,精益求精,做细做实做好民政工作,奋力展现新机构新气象、新作为。
一是把党的领导贯穿始终。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是做好民政工作的根本保障。全省民政部门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争做模范机关。坚持围绕核心聚力、向党中央看齐,坚持从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省委工作要求上来,切实增强做好民政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二是把改革创新贯穿始终。近期,省委召开深化机构改革总结会议。我们完成了组织架构重建、机构职能调整,但只是解决了“面”上的问题,真正要发生“化学反应”,还要扎实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全省民政部门要严格落实“三定”要求,聚焦主责主业,突出重点关键,履好职、尽好责。要结合机构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增强民政服务能力。国家民政部已经印发“互联网+民政服务”行动计划,要按照中央部署要求,探索建立“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办通”一体化民政服务体系,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办事更便捷。这次主题教育检视问题中,省政府党组查摆出民政工作方面3个具体问题,要点对点、硬碰硬、实打实整改到位,用问题整改成效检验主题教育实效。
三是把务实担当贯穿始终。民政工作直接面对人民群众,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必须实实在在做、扎扎实实干,千万不能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民政干部责任特殊,肩负着“上为中央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重担,必须务实担当实干。要争做“孺子牛”。向全国“孺子牛奖”获得者对标看齐,向我省刘德芬、邹倩等先进典型学习,忠于职守、甘于奉献。要当好“贴心人”。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乐于扎根基层,善于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把惠民举措落到实处,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要守好“高压线”。民政领域工作政策性强、资金量大,很多钱都是老百姓的“救命钱”“保命钱”。必须践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把干净和担当、勤政和廉政统一起来,坚决把好廉洁关。
四.下一步民政工作重点是什么?
1.聚焦脱贫攻坚,着力完成脱贫攻坚政治任务。全面落实《***区精准脱贫社会保障兜底专项行动方案》(2018-2020年),进一步细化兜底保障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兜底保障保基本、救急难、兜底线作用。一是严肃低保政策。结合精准扶贫“组级为战”工作及查短板强弱项查找出的问题,全面摸排建档立卡贫困户及非贫困户家庭状况,逐户筛查,凡月人均收入低于380元的农村家庭全部办理低保,严格执行低保申请受理、入户核查、民主评议、公开公示等关键环节,坚决杜绝“漏保”现象。二是加大动态管理。继续通过全省低保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聘请第三方机构等形式加大对全区城乡低保家庭经济收入状况的核查,及时新增或取消,做到动态监管,有进有出,提高全区低保精准施保率。三是加大乡镇幸福院规范化管理。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推进幸福院标准化建设,开展乡镇幸福院“分类评估、分级管理”,推行“智慧养老”模式,全力提高幸福院管理及服务水平,切实让五保老人安心养老、快乐生活。四推进临时救助扩大化。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落实“分类救助”“分级审批”“先行救助”等政策规定,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返贫人员纳入救助范围,有效解决特困家庭“支出型”困难。五是继续加强流浪乞讨人员主动救助工作,妥善安置滞留流浪乞讨人员,多渠道推动滞留人员返家。
2.聚焦特殊群体,着力提高基本社会服务水平。一是全面贯彻落实《郧阳区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落实养老机构税收、用地、建设、运营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不再实施养老机构设立许可,依法做好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登记,主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繁荣养老服务业市场。力争全年新增社会养老机构4-5家,新增社会养老床位500张以上,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达40张以上。二是推进乡镇幸福院养老服务创新。结合我区已被省民政厅纳入第一批特困供养服务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试点县及全区乡镇幸福院提档升级、床位富余等实际,在***乡幸福院建设区域性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养老服务中心,将全区所有失能、半失能特困供养人员集中起来供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承包,提高失能半失能老人护理水平。三是继续狠抓“三留守”关爱帮扶。继续落实“三留守”人员关爱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村福利主任制度,推动关爱保护工作落实落地;加大动态管理,健全区、乡、村工作台帐和三留守人员基本信息台账;继续推动教育、卫计、妇联、团委、残疾、人社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关爱活动,形成关爱合力,确保应扶应扶。四是继续狠抓殡葬改革落地。加快推进***公墓政府回购工作,完善相关手续,转为城乡公益性公墓。有序推进全区火化区扩面,近期发布公告,加大对火化区扩面的宣传,扩大群众知晓率,从***年1月执行新的火化区;建立殡葬改革信息员制,在各乡镇、区直各部门、各村(居)设立殡葬改革信息员,及时报告情况;持续开展“三沿五区”散埋乱葬坟墓治理,持续强势开展殡葬稽查执法整治行动;加快农村公益性公墓规划,在前期初步选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论证,启动建设规划、土地征用划拨等程序。五是继续狠抓慈善事业发展。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慈善项目,继续开展“精准扶贫慈善一日捐”等捐助活动,力争全年募集善款***万元以上,为助力全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基础。加快慈善超市建设,加强对已建成的***余个慈善“爱心超市”的指导督导,确保规范化运行,切实通过“以奖代补、多劳多得”的脱贫正项奖励机制,激发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促进社会风气不断好转。
3.聚焦群众关切,着力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一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扎实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指导全区350个村(居)依法开展村民自治、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活动。出台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和加强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切实提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服务能力。积极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工作,有序开展社区减负增效专项行动。贯彻落实《**省物业服务和管理条例》,积极引导社区居委会与业主委员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年内完成2019年6个农村社区示范点建设,积极参加全省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创建活动,扎实开展社区公益创投活动。继续纵深掘进村民自治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二是规范社会组织管理。始终坚持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一手抓积极引导,一手抓依法管理。继续深化社会组织党建“两个覆盖”成效,引导社会组织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按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关要求,推进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制建设,重点加强社会组织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加大执法工作力度,依法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行为,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进一步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行为,推动落实脱钩后的行业协会商会综合监管办法。加强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工作,继续开展社会组织评估工作。推进“互联网+社会组织服务”,继续推进社会组织网上登记、网上年检,实现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信息系统与湖北政务系统对接融合,推进电子证照工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管理水平。三是加大社会工作发展。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联合**文明办继续加大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引导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定期开展志愿活动。
相关热词搜索: 民政局 初心 党课 讲稿 不忘上一篇:派出所教导员先进事迹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