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镇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集体经济薄村转化步伐加快,农村各项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得到很大改观,农村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农村社会稳定。安里镇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脱贫致富的“金钥匙”,积极推行“党建+合作社+农户,党建+农户”经营模式和“一入两扶三变”的资产收益性扶贫新模式,打造适合农村发展的集体经济项目,切实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安里镇现有13个行政村,涉及村集体经济有收入的是3个村,年收入规模5万元,村集体企业数1个,暂时没有收入。这些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是依靠租赁收入,全镇村级没有集体积累。2018年共有10个村成立合作社,涉及种植业的有5个,养殖业村有1个,种植种类为金银花1300亩、菊花100亩、黄花菜5000亩、樱桃树300亩,花椒树6000亩,养殖业因牛为主,因为是刚处于起步阶段,暂时没有生产经营收入。个别村原有农村校舍空闲、没有充分利用,村级资源内的荒地大多属于沟坡地,无法耕种。
由于安里镇属于典型的农业大镇,地理属于典型的丘陵地貌,起伏不平,加之地裂缝影响,农业灌溉只能在个别村小范围内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匮乏,自然人为制约因素较大,主要表现在:
一是由于自然因素原因,大多数村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无长远规划,主动发展的积极性也不高,普遍认为村级既无资产、更无资金,没有工作思路,找不到好的发展产业;
二是村集体资产无积累。有的村因发展措施不到位,无后续发展动力,导致集体资产长期闲置,发挥不出实际的经济效益。
三是村干部存在本位思想。由于村委会主任任期一届五年,只考虑本届的经济发展;缺乏长期发展眼光。部分村干部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发展;只求任期内完成考核任务,不求可持续发展。
四是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不强。随着市场经济观念深入人心,广大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并不寄予多大希望,集体意识淡化。
五是投入不足,尽管上级扶持力度逐年加大,但镇、村投入乏力,整合资金难,影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六是村集体经济管理不到位。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多留守人员年龄偏大,对于财务管理一知半解,难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一是加大宣传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力度,积极组织村干部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和建设新农村打好基础。
二是切实抓好“三资”管理。强化村级“三资”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充实工作人员,明确岗位职责,理顺工作关系,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规范“三资”管理工作。
三是对实施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对集体经济项目的收支纳入村级会计委托代管中心管理,认真做好民主监督和村务公开,使项目建设真正推动基层组织的建设与发展。深入总结“资源开发盘活”、“项目资金整合经营”、“投资入股分红”等不同模式的经验和运作路径,确保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目标的实现。
四是为进一步带领、帮助精准扶贫贫困户脱贫致富,要统一思想改变以前送钱送物的做法,由输血变为造血,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以产业帮扶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扶贫开发与合作社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子,将贫困户可以以享受扶贫政策的资金入股当地农民合作社,做大做强合作社产业。这样,既可以帮助贫困户找到找准脱贫致富的产业,又可以使适合当地发展的合作社产业做大做强,实现双赢的目标。
五是按照实现脱贫定导向、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要注重衔接,把精准扶贫工作与其他惠农政策有机结合起来;要认真完善,把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跟上级政策准确衔接,全力推进精准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带动精准扶贫开发新模式工作顺利推进。
相关热词搜索: 集体经济 村级 壮大 调研报告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