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县人大常委会分成三个工作专班,采取走访座谈、查阅资料、实地视察等方式,对住建局、金融办、农业银行、人社局等11家部门单位研究处理县人大常委会精准脱贫工作专题询问提出的12个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了跟踪督办。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整改基本情况与成效
2018年8月17日,在县人大常委会精准脱贫工作专题询问会上就我县精准脱贫工作的六个方面提出了12个问题。针对县人大常委会提出的问题和工作要求,县政府领导、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把实施《湖北省农村扶贫条例》同依法履职尽责相结合,咬定如期脱贫目标不放松,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力补短板,实实在在抓问题整改,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迅速行动部署,制订整改方案
县政府以高度政治敏锐性和“豁出去”的勇气担当,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精准扶贫工作决策部署,决心前所未有,力度前所未有,出台了《崇阳县2018年脱贫“摘帽”决战决胜方案》。对专题询问提出的问题正视不回避,整改不推诿,召开相关部门整改会,专题研究部署,各单位按照县政府问题整改安排,行动迅速,一周内将整改方案报县人大常委会,并积极行动开展整改。
(二)突出问题导向,扎实推进整改
1、关于金融扶贫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工作推进迟缓,扶贫小额贷款发放不及时,影响了带动脱贫效果问题”,县金融办统筹推进全县金融精准脱贫工作,县银监办完善了金融机构差别化监管政策,适度提高扶贫小额信贷不良贷款容忍度,并对扶贫小额贷款实行尽职免责。各合作银行精简审批流程,优化信贷程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启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服务,集中快审快签。到9月30日止,全县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1120.41万元,4330户(其中农商行13110.61万元,2711户;农行3071.80万元,630户;邮储行4938万元,989户),分别占任务的105.6%和104.54%,提前超额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两个指标任务。全市金融扶贫现场会10月23日在我县召开。
扶贫小额贷款合作银行县农业银行在询问会后,班子成员全员上阵,变压力为动力,以精准脱贫大局为重,克服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压缩营业网点其他业务(停止了一个营业网点的业务),组织各网点负责人和客户经理战酷暑、抢时间,按政策规定对全县12个乡镇、35个专业合作社、4个致富能手、630户贫困户进行了贷前调整和授信,共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071.8万元,分别占计划任务的101.29%和102.39%。
2、关于产业扶贫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特色产业带动力不强的问题”,县农办聚智聚力分析我县产业发展现状,采取了“五个进一步”工作措施: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克服畏难情绪;进一步壮大特色产业,补齐发展短板;进一步优化联结机制,强化产业带动;进一步抓好对户扶持,抓好政策到位;进一步研透考核项目,确保脱贫验收合格。九月份以来,对近几年产业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整改,对入股入社的发放了“股权证”和“社员证”。同时大力开发扶贫车间,方便贫困劳力就近就业,增设扶贫专岗,安排贫困人口3816人就业增收。
针对“我县茶叶、油茶基地抛荒,产业带动效果不明显问题”,县农业局、林业局均制定了整改方案,完善了两茶发展规划和各项政策措施,从政策、资金、管理、基地、企业、品牌、保障等方面入手抓落实,做实做大做强两茶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3、关于资金整合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整合扶贫资金投入扶贫项目验收付款不合规问题”和“扶贫项目资金拨付缓慢问题”,县农办作为整合办牵头单位,用近一个月时间,集中开展了扶持资金项目专项检查整治工作,制定完善了《崇阳县统筹使用财政专项资金整合方案》,对整合范围、拨付程序进行了梳理规范,对项目立项、实施、报账等程序不规范的责成相关单位和个人补充完善手续,无法完善的收回财政资金并调整用于本年度扶贫项目。同时设立了项目规划审计组、项目督查验收组、资金拨付组、审计监察组对项目资金管理全过程监督。县扶贫办立行立改,从财政等单位抽调专人组成资金拨付专班集中办公,简化资金拨付程序,实行资金拨付会签。整改后,确定每周二为资金拨付会签日,拨付的资金一周内全额拨付到位,真正按照项目抓整改,按照时间节点抓落实,按照摘帽要求抓成效。
4、关于易地搬迁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易地搬迁住房质量问题和易地搬迁转包问题”,县住建局和县易迁办分别成立专班,通过自查复核,在全县共发现156户存在187条质量问题,主要为部分墙体裂缝、墙面渗水、地面起灰、门窗质量差、偷工减料等问题,按照“企业整改、专班监管、部门联动、限时推进”的办法,实行一户一档,整改销号制。通过努力工作,问题基本得到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进行了问责:对三位责任人进行了警告处分,三位责任人进行了诫勉谈话,对四家施工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处罚金额32万元,对一家施工企业记入不良记录,三个月内不得进行招投标。通过排查督察,发现易迁工程有3件违规转包问题。由执法部门依法对3家建设单位和2名经理进行了处罚,处罚金额共计15万余元。
5、关于教育扶贫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问题”,县教育局高度重视,一方面争取市教育局支持,增加了我县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招生计划。另一方面发动教师进村入户宣传教育扶贫政策,增强学生、家长、社会对普及高中教育的认识,引导学生初中毕业后全部上高中就读。再一方面落实责任,对全县贫困学生享受教育扶贫政策进行了全面彻底核查,并逐一满额兑现教育扶贫政策。2018年,全县初中毕业生4070人,普通高中招生2418人,中职招生1078人,外县就读550人,高中毛入学率达到99.4%。
6、关于健康扶贫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医疗报销信息共享和贫困人口2018年元至六月份未达到“985”兜底保障问题”,县人社局积极与县扶贫办、县民政局对接,努力争取上级政策支持,9月15日在医保结算系统内完成了新增农村贫困人口标注、动态调整,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四位一体”的“985”医疗兜底保障政策从7月1日起实行“一票制”结算。
针对“基层性服务能力不足和过度医疗问题”,县卫计局任务到人,责任上肩,强化督查抓整改,通过加快推进“五化”村卫生室建设,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加强规范卫生室服务行为,积极推进优质资源下沉对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不足问题加以整改,争取在年底实现“五化”标准卫生室全覆盖。通过加强贫困人口健康教育力度,严格控制医疗费不合理增长,建立完善医疗支付方式,加强医疗机构日常监管,逐渐合理解决过度医疗问题。
(三)完善长效机制,巩固整改成果
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在专题询问会后,一方面梳理问题分类整改;另一方面举一反三,对标脱贫各项指标补齐“摘帽”各项短板,完善各项扶贫政策及其落实的制度体系,从基础工作、扶贫政策、产业带动、脱贫动力、补齐短板等诸方面形成了巩固整改成果的各项保障措施。共安排11500万元资金,实施第二批补短板项目,解决贫困村和非贫困村、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力争实现高质量脱贫,向人民群众交“扶贫大考”满意答卷。
二、整改中存在的问题
(一)推进产业脱贫致富任重而道远
作为长期稳定脱贫的有效途径是发展产业。我县产业发展有“八种模式”,每种模式也有鲜明的示范带动效应,但我县产业基础薄弱,产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发展途径单一,产业效益不高,科技含量低,抗风险能力弱,难以形成支柱产业,这种现状的根本性改变需要久久为功。茶叶、油茶基地的整改成效尚需时间检验。
(二)过度医疗现象不容忽视
“985”医疗保障对于解决因病致贫群体脱贫是一项实惠最强的扶贫政策,是一件让贫困患者看得起病的好事。但是大病兜底的利好信息释放出来后,贫困人口就医需求出现爆发式释放。今年有的贫困患者住院达10次之多,县乡医院人满为患;非贫困户也患上“心”病,尤其是贫困边缘人群对贫困户的攀比心理在加重,影响着村里的和谐。贫困户过度医疗现象尚未得到完全遏制。2018年元至六月份“985”兜底保障还未到位,赔付报销资金尚未发放到贫困户手中。
(三)易地搬迁亟待善始善终
通过易地搬迁安置贫困人口是实施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易地搬迁工作抓得早,崇阳经验也在全省专项总结推广会上得到肯定,专题询问提出的问题也基本得到整改。但墙体裂缝、墙面渗水等问题还没有到边到角彻底整改。集中安置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大力度,入住率有待提高。期待贫困户搬得出、留得住。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产业扶贫,把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
产业扶贫是扶真贫的重要抓手,是脱贫攻坚战的硬仗。要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重要途径和长久之策,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坚持产业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坚持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一是科学谋划产业。编制产业扶贫规划,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活干,从而提高产业扶贫成效。二是培育主导产业,提高产业效益。因地制宜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探索总结和推广产业扶贫有效模式。三是强化管理,激发产业活力。优化整合涉农资源、激活金融资金,强化产业项目管理,提高实施成效。强化技术指导和示范带动,打造产业扶贫示范点。
(二)进一步加大教育引导力度,把扶贫与扶智相结合。
一是要大力培育扶贫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叫响“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脱贫攻坚主旋律,营造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氛围。二是加强对贫困户的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通过教育和培训,增强贫困户我要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个别贫困户将扶贫与享受低保划等号,“等、靠、要”思想,甚至互相攀比,不愿脱贫,克服个别贫困户小病大养,好吃懒做,甚至以不脱贫相要挟,要钱要物。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克服有的习惯于小农思想,甘于现状,发展产业能力弱、效果差。帮助贫困户树立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信心,为产业扶贫取得成效提供技术保障。
(三)进一步加大基层党组织建设力度,把扶贫与党建相结合。
一是要选好一个领头人——村党支部书记,结合村级换届配强村级领导班子,抓好村党组织配套建设,为脱贫攻坚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提高群众满意度;三是进一步加强贫困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扶贫创造条件,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四是进一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公共服务事业提供保障。
相关热词搜索: 脱贫 县政府 精准 整改 委会下一篇:继续教育——教师永远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