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工作启动会上的讲话

| 浏览次数: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都兰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工作启动会,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刚才,青林同志就《都兰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的制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请大家按照责任书的内容要求全力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的责任感和紧迫性

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加快草原保护,建设草原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都兰县草原面积约占全州草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是海西州的牧业大县。中央、省、州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我县的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近年来,先后实施了生态畜牧业、游牧民定居工程等一系列工程项目,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草原综合生产能力不高,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草原面积确权不清,划定不准等因素,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县草原经济的持续发展。党中央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统筹兼顾,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在牧区可利用草场范围内,通过实施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对牧民实行生产资料综合补贴、良种补贴等一整套支持政策,逐步实现草原生态保护和牧民增收的“双赢”目标,从根本上遏制草场退化的趋势。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思想切实统一到中央和省、州各级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从保护生态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重大意义,增强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落实草原补奖政策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各项措施,确保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不走样、不缩水、不打折,使广大农牧民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牧区改革发展的热情,努力实现“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的目标,为全县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精心部署,强化措施,不折不扣地把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落到实处

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县被定为全州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试点县,2011年草原补奖政策实施总面积为2331.33万亩,其中禁牧面积892.3万亩,草畜平衡面积1439.03万亩,补助奖励总资金达6735.13万元,涉及3862户、1.54万农牧民。这项政策事关牧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施面积大、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各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原原本本地把政策落到实处。在昨晚召开的县政府常务会议上,县政府对县农牧局提交的《都兰县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进行了专题研究,认为这个方案在测算禁牧补助标准等方面,比较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基本体现了补奖政策的公平和普惠原则,会议原则通过了实施方案。针对个别乡镇提出的意见建议,农牧、财政等部门要按照“积极稳妥、同步实施”的原则,严格把握政策界限,结合我县草原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东西部在草原面积、草原生产力、人口数量、人均收入等方面的差异,进一步核清各项基础数据,对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做到慎之又慎、细之又细,着力增强实施方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尽可能把各方面的情况考虑的更周全、更深入,确保每一个环节不出问题,充分体现方案的公平、公正,真正让老百姓得实惠、方方面面都满意。实施方案要争取在四月上旬报请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审定后,报州政府相关部门备案。

三、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实现草原生态保护和畜牧业发展“双赢”

实施草原补奖政策,必将对草原生态保护起到巨大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同时,由于实行禁牧政策,也将对禁牧区的生产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为实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产”的目标,各地要结合补奖政策,积极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强化草原保护与管理,促进牧民稳定增收,努力实现草原生态保护和畜牧业发展的“双赢”。一是要加快推进落实草原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草原承包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严格按照权属明确、管理规范、承包到户的要求,加快推进草原承包进度,年内将纳入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政策范围的草原全部承包到牧户或联户,切实明确草原使用权力和管护义务,确保补奖政策落到实处。二是要全面落实草原保护三项基本制度。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及基本草原保护制度是保护草原的三项基本制度。要进一步强化禁牧休牧制度,全面开展中度以上退化草原禁牧和其他草原季节性休牧。要大力推行草畜平衡制度,严格实施以草定畜,科学核定草原载畜量。要全面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依法开展基本草原划定,把已确定的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全部纳入基本草原保护范围,严格落实保护措施。三是要继续加大草原执法监督力度。要按照省上提出的“机构设置合理、队伍结构优化、设施装备齐全、执法监督有力”的要求,进一步强化草原监理机构能力建设,健全草原管理机构,配备必要的执法监督装备,切实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县草原监理部门要切实发挥好职能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草原保护制度,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加强对草原基础设施的管护,依法坚决打击各种破坏草原、损害牧民合法利益的行为。四是要全力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要以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为契机,结合生态畜牧业、游牧民定居等惠牧工程的实施,加快组建牧民合作经济组织,按市场化要求,优化生产布局,调整畜群和畜种结构,切实加快畜群周转,不断提高牲畜个体生产性能。要全面落实牧草良种补贴政策,切实加大饲草料种植力度,进一步加强养殖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舍饲圈养和规模养殖,积极探索发展柴达木三元牛产业的有效途径,加快推进草地传统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产”的目标。

四、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扎实推进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落实工作

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政治任务。做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落实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惠牧政策的具体行动。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从执政为民的战略高度,强化领导,明确责任,真抓实干,全力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一要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责任落实。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工作环节多,各乡镇要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负专责、具体抓,要及时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切实加强对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落实任务,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县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合力推进草原生态奖补政策的落实。财政、农牧部门要加强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监督检查和指导,抓紧制定相关标准和管理办法,切实建立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禁牧管护和草畜平衡核查机制,切实做到任务落实到户、补助发放到户、服务指导到户、监督管理到户、建档立卡到户“五到户”。

二要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财政、农牧部门要严格按照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补奖资金使用和管理,设立资金专帐,实行分项核算,确保专款专用。要按照对象明确、补助合理、发放准确、符合实际的原则,认真核发补奖资金,做到奖补资金不超发、不剩余,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补助奖励资金的发放要严格实行公示制,对牧户发放的资金数量、发放时间等在村级范围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无异议后采用“一卡通”或现金方式直接发放到户。监察、审计部门要对补奖资金的发放、使用等开展经常性检查,进行全程监督,督促责任单位管好用好补奖资金,对工作不力、出现重大问题的地区,要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当事人和主要领导的贡任。

三要强化政策宣传,营造舆论氛围。要采取广播、电视、标语、入户宣讲、政策明白纸、村民会议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具体政策,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要点及工作程序,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使这项惠民工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宣传工作要做到进村到户,以牧民喜闻乐见的方式,给他们谈形势、讲政策、算细账,使广大牧民充分了解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的重大意义和实施内容,明白应承担的责任义务。要充分尊重牧民意愿,广泛听取牧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意见,充分调动牧民参与补奖政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打牢群众基础,为落实草原补奖政策,保护好草原生态,促进牧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同志们,实施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事关全县农牧民的切实利益,事关牧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主要任务和关键环节,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集中精力,克服困难,切实把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政策贯彻好、落实好,为都兰科学跨越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关热词搜索: 会上 草原 生态保护 机制 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