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西营镇赋

| 浏览次数:

西营镇赋  

孙传志  

   

唯我西营,历史悠长,山雄水秀,人居兴旺。地纳小河之灵动,脉承五岭之气阳。东临十堰,西接安康。水清镇丽,商铺连廊;小街繁华,物阜民康。家园依山傍水,民居高楼平房。零总万象,各姿形态;安居乐业,心欢气畅。  

美哉西营,山水形胜,自然氧吧,万木争春。有黄姜金银花药中瑰宝;有板栗银杏果果中之魂。有天然宝藏磁矿铁矿;有取之不尽石灰岩层。洋芋拌汤菜豆腐家乡真味,甜杆土酒叶子茶沁人脾心。天然原生坡地,自具诗情画意;森林绿色原野,恰是情境交融。春天鸟语花香,夏则麦浪滚滚,秋有黄叶铺旧地,冬有白雪迎新春。镇村组户,年丰岁稔;富民惠民,关注民生。自然共人文兼美,发展与生态同行。水清兮,可洗风尘;山绿兮,可养我心。通天大道通县通市通省;展现风流日新月新年新。  

丽哉西营,史册彪炳,中华文明,世代继承:无论贫富凡俗,当是至美至诚;位高者,佳节省亲;异乡客,叶落归根。地处边域,百姓聚族而居;人丁旺盛,千年民风清淳。故而神因地而灵,地赖人以兴。蔓营寨,五岭峰,当年屯兵之要地,花房店,白果村,远族认宗之典籍。土地革命,红色政权尚遗址;先念征战①,战火纷飞留弹痕。恰其时,送夫送子当兵去,鸡蛋柿饼迎亲人,战报一出领袖喜,筹运帷幄定前程--须醒悟:和平岁月当珍惜,天翻地覆血染成。  

伟哉西营,文运恒昌,依托三中,盛名远扬。“当代董存瑞”征战沙场,“优秀基层干部”纪检榜样,“西营百科举”引以为荣,三中千才俊创造辉煌②。山门洞开,青山献宝生财源,人心思富,林茂粮丰助小康。银线飞架,莹灯共日月,卫星天线,银锅姘繁星。商贾流通,百货到千家万户,管狭飞流,清泉入锅边灶头。广播电视,足不出户知天下;移动通讯,千里如在咫尺间。金凤凰,展翅由此飞远,打工仔,岁末结伴回还。民生百态,岁月千春,悲欢啼笑,皆发其馨。擎改革开放之大纛,自力更生以干克难,志士仁人显身手于淑世;乘西部开发之巨舰,艰苦奋斗苦中励志,青年标兵③展才俊于今时。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千难万险,熔铸成“三苦”④精神。三十五年改革频传捷报,数十载春秋风雨兼程。   

  福哉西营,前程似锦。一纸蓝图创新业,凤凰涅槃火中生。沐改革时雨,励精图治;鼓开放飙帆,与时俱进。谋发展之方略,和谐大政;绘科学之新篇,革故鼎新。抓项目,兴产业,调结构,加快科学发展;强基础,扩内需,搞重建,机遇千载难逢。“河塘垂柳、生态家园、蔓营古刹”一枝独秀;“巴山民居”、“百亩藕塘”、蔓营道观⑤,姹紫嫣红。风起云涌,建设大军酣战急,遍地开花,建设项目指日成。特色产业、劳务经济乘势扬帆突起;科学教育、文化艺术继续事业隆盛。  

嗟我乡党,仍需努力,勇立潮头,云灭涛升。遥想百年,煮酒功论,天下名镇安在哉?蓦然回眸是西营!  

年序癸巳,时值深秋,友人海波亦邀亦令,兴至,寄深情以颂家乡,作此赋而歌西营。  

    

注释:  

① 1946年10个月,以李先念为司令员的中原军区遵照毛  

主席“应考虑在陕南是否可以给追兵以打击,歼灭其几部分。并考虑是否可能在陕南建立临时根据地。”的指示,命令部队进军陕南,经西营、双河等乡镇。   

②毕业于白河三中的学生,科以上干部106人,县以上26人,市级以上劳模先进工作者英模60人。82级学生刘安林在自卫反击战中壮烈牺牲,被誉为“当代董存瑞”;“优秀基层干部”纪委书记万里春是白河“三苦”精神的忠诚实践者;曾在三中工作或学习过的教师,遍布安康十县区1000余人。   

③西营新建村一青年被共青团市委授予“青年建设家乡标兵”荣誉称号。  

④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三苦”精神闻名全省。  

⑤西营镇位于白河西部,距县城75公里,面积105平方公里,10村54组13500人。是白河县西部地区人流、物流、信息、商贸流通集散中心。近年来集镇开发,田园小区新增居住面积6000平米,集镇功能齐全,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目前部分村正按照“河塘垂柳、生态家园、蔓营古刹”的建设格局,实施“巴山民居”“百亩藕塘”生态项目,修复蔓营寨道观,形成新的生态旅游开发景点。  

   

     (孙传志,陕西安康疗养院副院长。中华辞赋家联合会理事、副主编,全国微篇会员,省作协会员,安康市诗词学会副秘书长。出版个人作品集3部。古体诗词作品《安康赋》、《家乡辞》分获《中华诗词大赛》三等奖、《全国第二届“新视野”杯文学大赛》二等奖。(此处可能涉及隐私号码/数字))  

   

 

相关热词搜索: 西营镇赋

【西营镇赋】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