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县2012年全县总人口为125985人,其中农业人口83217人,农民人均纯收入8974元,全县总土地面积2292平方公里。
一、基本情况
我县地处渭北旱塬,每年降水多集中在七、八、九月份,春旱较长,雨量不均,无霜期短,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易受干旱、暴雨、冰雹、干热风及病虫等自然灾害袭击。2012年我县遭受风灾、洪涝、风雹等自然灾害的袭击,造成全县7个乡镇,1个办事处,3个社区服务中心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4.9万人,农作物、经济作物等受灾面积11.08万亩,损坏房屋301间,经济损失3135万元。今年我县共发生四次较大灾情。其中:6.21风灾造成受灾人口44879人,受灾面积10.38万亩,直接经济损失2523万元;7.16洪涝灾害造成受灾人口532人,受灾面积870亩,经济损失52万元;7.30冰雹灾造成1995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680亩,苹果2800亩,造成经济损失180万元;8.18洪涝灾造成1720人受灾,农作物受灾2615亩,经济损失380万元。今年共下拨各类救灾救济资金586万元。发放救灾棉衣被1310套。倒危房较2011年的倒房403间,损坏房屋3872间,有大幅的减少,没有发生重特大自然灾害事件,其他灾害较往年相比没有很大差距。
二、应对工作评估
1、组织领导体系。我县编订《黄陵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时,建立了长效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指挥长由县人民政府县长担任,县政府主管副县长和民政局长担任副指挥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民政局,办公室主任由民政局长担任。负责协调处理相关事务。
2、应急准备工作。今年我们按照省市要求,对《黄陵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同时制定了《黄陵县自然灾害会商制度》,明确了各成员单位职责,规范了报灾程序,同时我们要求各成员单位和乡一级按照各自职能成立应急分队,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3、预防预警方面。我们严格按照《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统计报送灾情,建立了县、乡、村级灾情信息员制度,保证自然灾害信息及时、准确。国土部门建立了滑坡地段监控点和撤离预案。气象部门建立了气象预报一周预报制度,和各级政府共享气象预报信息,并对可能造成灾害的天气通过媒体、短信等方式提醒预防措施。
4、宣教培训和应急演练。民政部门每年都派灾害信息人员参加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举办的汛前灾害应急管理专题培训班和不定期的省市灾害管理培训班。在每年的全县民政工作会上对乡级民政站工作人进行自然灾害信息报送和救助业务培训。同时,在每年的“国家5.12防灾减灾日”,组织相关单位上街结合主要灾害风险,立足群众广泛参与,有针对性地向广大干部和群众介绍灾害基本知识、防灾减灾基本常识和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在中小学开展防灾减灾专题活动,通过组织演练、板报宣传、观看防灾减灾影视作品等活动,提高学生防灾减灾素养。
三、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6月22日凌晨,我县8乡镇遭受大风袭击,苹果受灾严重,果袋掉落达百分之20-30,,此次风灾共造成受灾人口44879人,受灾面积10.38万亩,直接经济损失2523万元。
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对救灾工作做了重要批示,各级政府组织人员及时查灾,组织生产自救,评估损失,力争使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民政部门及时下拨了救灾资金,用于解决受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
通过这次灾情看,首先我县对灾情的发生能做到及时应对,受灾后,县政府能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赶赴受灾村组,开展生产自救工作。这次灾害受损最严重的是果农,对气象部门、果业技术指导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体现了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
四、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虽然没有发生大的自然灾害,但不能麻痹大意,存在侥幸心理,一定要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力度,防患于未然。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淡薄,无论从政府各职能部门还是群众都停留在形式上的工作,只在活动日上街宣传,发发传单,没有从根本提高认识,解决根本问题。每到汛期,各级工作人员虽然进户排查隐患,督促危房户搬离住所,但没有从根本解决居住环境,居住危房群体主要是农村留守老人、困难户等。
五、工作建议
各级、各部门都建立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防范灾害,转变灾后救助为灾前防范工作,进一步加大危房改造工作。
各相关单位严查违法建筑。农业部门进一步做好农作物的防雹工作,水利部门做好防汛、防洪工作。气象部门提高气象预报准确都以及气象信息全民共知水平。
黄陵县民政局
2013年1月22日
相关热词搜索: 自然灾害 评估 某县
下一篇:西营镇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