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世界盆景大会提出“传承文化、亲近自然”的主题,而园林绿地是人们生活中的自然空间,是人们工作之余,舒缓压力,愉悦身心的场所。因此,园林绿地的建设已普遍成为城市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活环境的重要措施。自古以来,中国的城市建设就注重人与自然的结合,典型的城市,如扬州就有“两岸杨柳都傍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建设布局。完美地诠释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真谛。山水盆景采用自然山石材质,将山水、树木、花草的自然美,浓缩于一个小的景观,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而将山水盆景的创意与制作,借鉴运用到开放的园林绿地环境建设中,不但丰富了园林绿地的休憩功能,更为人提供了文化的享受。结合自身实践以及工程实例,通过对山水盆景写意手法和技艺的分析运用,营造园林绿地山石、树木、花草,试解将山水盆景“小中见大”的精致有机嵌入园林绿地,而成万里之景。以期创作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诗画城市。
山水盆景利用大自然中的普通石料,经过艺术构思和技术加工,创造移天缩地的山水景观——有峻峭挺拔、壁立千仞之势;有山峦连绵、景深意长之幽;有玲珑精巧、水穴洞天之奇。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园林绿地的环境质量与艺术品味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的主入口、花园别墅、主题公园等一些主要景点,常以花草树木为环境基础,利用山石
材料,用山水盆景组合的手法和技艺来布置组合园林景观,突出
主题。因此本文围绕上述节点,突出山水盆景艺术在园林绿地中构思立意、造型布局、景点的运用。
一、 构思立意
制作山水盆景要先构思立意,打好腹稿,做到意在笔先。可先定下创作题目,再定采用何种石种,确定布局形式,如何突出主题。
在大自然中,由于石种纹理、色彩以及产地的不同,导致石料形象各异、姿态万千,这就需要制作者根据石料天然姿态、因材制宜,确定应该表现什么主题,充分利用石料某一部分的天然美,并把握石料的质地、色彩、纹理等特征,因材立意造型避免过多的人工造作和暴露加工痕迹。由此可见,立意的基础就是选材,如用锋芒挺秀的石料,着意表现峭拔奇峰的近山水景,用剔透嵌空的石料,作虎穴龙潭,用圆滑浑厚的溪水石着意表现烟波浩渺的远山水景,就恰到好处,稍作加工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
二、 造型布局
根据造型构图的需要:盆的大小与一般主峰的高度比例,高远式为盆长的1/2---2/3,深远式为盆长的1/2左右,平远式为盆长的1/3---1/5。以上是大致的尺度,一般根据实际园林绿地景点的环境比例确定主峰的高度。
山水盆景在制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布局,它强调主题突出,主次分明,不能喧宾夺主,首先要确定主峰的位置,无论其体量及高度上都要占据绝对优势,最简单的布局法是一座主山配一座客山,一大一小,一近一远,主次呼应,主峰不宜放置盆正中,也不宜放在盆的边缘,前者显得呆板,后者显得重心不稳,通常以在盆长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处为宜,亦可偏前或偏后,宾主之石在平面和立面上基本上成不等边三角形的好。
山石雕琢造型特别要注重以下三个部位的加工:
山头部分即山峰部分。峰有主次之分,主峰只能有一个,客峰可以一至数个。主峰的形态大小、位置、纹理等都决定了客峰的状态,即“客随主便”。主客峰的石种、纹理应是“一脉相承”的,但在山头的排列、高低、形态上不可呆板、等齐、雷同,一定要有“呼应关系”和节奏感,要有动势和自然活泼感。
山腰部分即山体的两条腰线。腰忌等腰对称和僵直呆板,宜一长一短、一陡一缓,要求活泼自然。
山脚部分即坡脚、水脚。“上看峰峦下看水脚”,“峰”和“脚”是山水盆景制作和欣赏的重要部位。山脚线对于分割水面,产生动态感和深度感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水脚线要曲折四抱,有开有合、虚实相生、含蓄有味。忌直线、弧线和八字线等。
坡脚有陡、有缓、有平,陡山有的坡脚烘托山势的高大雄伟,多用于近景;斜缓的坡脚是得模糊柔和,多作于远景;低平台的坡脚要使山和水更加融入自然。
在雕琢造型过程中要从前后、左右、高低等不同的方向与部位,纵观全局、边审视琢磨、边加工雕琢,创造出轮廓清晰、色调和谐、山势脉顺、石纹一致、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开合相齐、层次分明、节奏感强,露中有藏和动静结合的山水景观。
三、景点运用
园林绿地山石景点,采用山水盆景的手法和技艺,利用石笋石、太湖石、黄蜡石、雪化石四种不同的质地、纹理、色彩。在徐州潘安湖湿地公园主入口营造四季景观。表达出"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
(一)春景
春景采用的笋石,石笋石是造园的重要石种,高大者最宜布置庭园,也宜置于树木、竹林之侧或矮树花丛中,或水榭、沼池之旁,尤以置于建筑、粉墙形成的小空间最宜,配置中皆以修长矗立者为主体,形成大小各异、高低顾盼、错落有致的格局。小者可顺其纹理,略施斧凿,作为盆景制作
材料,所制山峰和丛山,势峭峻秀,别具一格。园林素材-----竹、石。以“寸石生情”之态,状出“雨后春笋”之于意。春山宜游,原不在游程长短,而在游有所得,游有所乐。

(二)夏景
太湖石为我国古代著名四大玩石之一,因产于太湖而得名。
太湖石属于石灰岩,多为灰色,少见白色、黑色。石灰岩长期受水浪的冲击以及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步形成大自然精雕细琢、曲折圆润的太湖石。青灰色的太湖石是夏景营造的主要材质,制作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皱、漏、透的特性,远观舒卷流畅,近视玲珑剔透。夏山宜看,远看高低都是景,让人左顾右盼、目不暇接。此景表现了初夏至盛夏时节大自然的细腻精致和动势的浪花飞舞。

(三)秋景
黄蜡石之所以能成为名贵观赏石,除其具备以上特点外,还有湿、润、密、透、凝、腻六德外,其主"色相"为黄也是重要因素。中华民族对色的概念是:宇宙的黄、红、蓝三颜色“黄”为首,天玄地黄,黄乃土地之色,阴阳五行中“土居中”故黄为中央正色,黄为帝皇,黄河之象征。黄中透红,赤红如染,夕阳西照,色彩炫目,使秋景富有诗性画意,秋山宜登,游走腾挪于尺幅之间,如历千山万壑,尽得攀登之险趋。

(四)冬景
制作者利用雪化石天然形成的黑白相间的纹理,人工雕琢出相应的画面,构成一幅冰雪消融的北国春光景色;春暖花开,大地复苏,大地银装素裹,高山白雪皑皑,阳光普照,冰雪融化,顺江流而下,潺潺有声,真是雪融江溢,百川归海。冬山宜居,除雪化石外更多为写意,游园者重在联想。

综上所述,山水盆景和园林绿地两者同出一脉,各有特色。 借助山水盆景写意手法和技艺,通过千姿百态的山石,点缀树木花草使山石、树木、花草相得益彰更颇有诗意,每当人们漫步游览在此留影,犹如山水盆景中的人物摆件,真是人在画中,亦是人在画外,而我们所追求的正是这样一种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而又归于自然的美的意念。
相关热词搜索:
盆景
绿地
浅谈
山水
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