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企业法务的精益化管理模式探究

| 浏览次数:

精益化管理要求企业的各项活动都要以最小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设备、资金、材料、时间和空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精益化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也是一个过程,涉及每项制度、每道环节、每个指令、每名管理者和员工。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复杂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提高市场竞争力,适应未来发展要求,愈来愈多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在企业管理上逐步从“粗放管理”向“精益化管理”转型。  

管理转型必须依靠职能部门、管理层等载体来实现,企业法务部门作为一级重要的职能机构,怎么才能积极地参与到用新的、更精益的方法来从事业务的过程,适应精益化管理的要求呢?本文认为,企业法务管理需根据工作要求适当对其进行改造,即在涉及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法律宣传等主要业务上实施“流程化、制度化、指标化”改造。将工作步骤用简洁流程来描述,对流程的“关键结点”进行控制,做到业务内容可操作、可监控、可评估,把每个阶段、每个环节、每个步骤抓扎实,从根本上转变观念,逐步实现精益化管理工作,实现企业持续发展。  

一、依法规范合同,预防纠纷发生,建立适合企业精益化管理特点的合同管理制度   

合同是现代企业交往的重要纽带,是取得经济效益的前提和保证,如果在这一环节上出现问题,对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会形成瓶颈、制约作用,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合同管理制度,依法规范好每一份合同,预防纠纷的发生,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此,要不断探索,在实践中改进和创新,摸索出一条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合同管理之路。  

一是建章立制、明确责任。制订相关合同起草、审定规定,要求合同不论大小必须进行法律审查把关,同时以合同会签单的形式简化合同审批流程,对项目承办人、项目负责人、分管领导、法务部门在合同各阶段的责任明确进行了确定,以加强各部门责任感,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对移送审查的合同建立起档案,登记造册,以便将来的核查。  

二是合理分工、制定流程。为了减少合同审批环节、加快合同审查速度、避免相互扯皮、职责不清等现象,要对合同制定了详细的流程图,对企业各部门的要求、任务、职责作明确规定,对合同审查人员的审查时限、责任作具体规定,在审查合同过程中,应采取初审与复审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合同的类型对合同审查工作进行了分工,实行专人专审、谁主审签字谁负责的考核办法,同时规定对重大合同须经集体讨论,以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利益。  

三是事前培训、普法宣讲。为提高合同签订的质量,应当对相关部门进行了合同法、广告法、建筑法、招标投标法、技术转让等法律知识及合同签订操作实务的专门知识培训,使合同经办人员掌握基本的合同法律知识,在合同谈判时能够掌握主动性,维护企业利益。  

四是事后监督、健全机制。合同经过审查后,在实际的履行过程中,是否完全按照审查后的合同履行?履行中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合同还需要作哪些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为解决以上问题,应建立合同履行监督机制,制作征求意见表、定时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抽查和监督,主动发现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从法律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找出合同审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总结提高。  

二、全方位控制,动态化调整,建立适合企业精益化管理特点的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作为法律规范的主体之一,只要其行为涉及法律规定,就有可能存在法律风险。因此,企业需要对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法律风险监控,实施法律风险控制措施,建立高效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从而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全方位管理。法律风险产生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风险防范管理也要从其源头开始,在风险产生最初加以控制。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要贯穿到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管理环节,嵌入适当、足量的风险控制点,实现全程监控、全程管理、整体把握。  

二是规范化运作。法律风险防范要明确各部门、关键岗位在法律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作用。合理配置资源,建立制度,将风险管理纳入各项管理流程,形成系统化的制度体系。  

三是动态化调整。法律风险本身是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随着法律环境的不断变化,新的风险种类、性质和表现形式不断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律风险的影响范围和发生可能性也在产生变化,从而影响法律风险的排序,企业对法律风险的控制要有准确性和针对性,法律风险控制应不断动态更新,建立定期评估、调整更新的机制。  

四是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系。  

1、建立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制。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一项重点工作,自觉遵守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专利信息的检索。对商业秘密等建立规章制度,划分保密范围、与员工和经营对方当事人签订保密协议、确定涉密人员的权利义务等,实施有效地防范管理。  

2、建立重大决策法律论证制。企业应在对外投资、产权交易、企业改制、融资担保等重大决策上建立一套可行完备的法律论证制度,强制推行重大决策法律论证程序,避免重大决策失误。  

3、建立诉讼风险管理预警制。加快完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防控、处理和备案机制,建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统一负责,企业总法律顾问或分管有关业务的企业负责人分工组织,企业法律事务机构具体实施,有关业务机构相互配合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管理工作体系。建立有效的案件统计体系,使领导能够及时、准确了解企业案件情况。  

总之,为有效预防、减少各种经营风险,国有企业迫切需要加强法律风险防范工作。不断健全组织机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建立、完善重大经营活动的法律审查机制,规范法律服务工作程序。加强合同管理,防范合同陷阱,预防、减少企业经营或决策风险,为企业更好的发展形成法律的保护墙,为国有企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保驾护航。   

相关热词搜索: 法务 探究 管理模式 精益 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