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特征及内涵高职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突出时代特征。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发展到今天, 被时代赋予了新的丰富的内涵。一方面, 我们要对大学生继续进行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教育; 另一方面, 更要审时度势, 对大学生进行新形势下反映时代特征的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和基本要求的教育, 这是使每个大学生做到正确爱国、真正爱国的前提和基础。认清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和内涵成为当前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区别于其他历史时期的主要标志。把握住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教育, 也就抓住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和灵魂。
( 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教育时代主题中共中央关于 5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6指出:/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突出时代特征。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0当今时代, 国际局势风云变幻,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既面临难得的机遇, 又遇到严峻的挑战。我们要通过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的教育, 把高职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 引导和凝聚到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上来。
(二 )对高职大学生进行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今天, 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 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教育, 还要注意以下方面:第一, 要把维护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在新世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文化渗透加剧的时代, 文化扩张会深入到人的思想深处, 消解其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尤其对于青年学生的毒害更不容忽视, 因此, 爱国主义教育更显得尤为重要。高职大学生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以祖国大局为重, 以祖国利益至上, 坚决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 绝不能容忍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对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侵犯。第二, 维护民族团结, 反对民族分裂, 促进祖国统一。当今世界, 极端民族主义、民族分裂主义的逆流泛滥, 已造成许多国家战火连年、人民流离失所。教育学生做真正意义上的爱国者, 而不至于因为个人的偏见和错误理解而沦落成看似爱国、实则误国的 /愤青 0或偏激的民族主义者, 这是爱国主义的重要任务。高职大学生要强化民族认同感, 维护我国多民族的大团结, 反对民族分裂主义, 做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国格、民族尊严的坚决捍卫者。第三, 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随着对外开放的推进, 我们引进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物质技术和管理方式, 同时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为核心的颓废文化也随之而来, 严重地冲击着我们的民族自尊心、民族凝聚力; 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泛起, 对外国盲目崇拜, 对祖国妄自菲薄、丧失国格和人格的现象屡屡出现。对此, 高职大学生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为自己的民族、为作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对民族昌盛满怀信心。时刻不忘中华民族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二、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
( 一 )对高职大学生的健康文化引导高职大学生群体与同龄的青年相比, 有着更深厚的爱国热忱。他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并不少, 但问题更多的在于外在大环境对传统文化氛围营造的重视程度不够。比如媒体的引导更多的是重视时尚的宣传。大学生并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他们是文化创造的生力军。给他们什么样的文化条件, 他们可以依此条件创造出放大了的文化成果。政府教育机构和传媒应当注意要营造一种健康的文化氛围, 加强本民族文化经典的教育和营造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文化活动, 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力。引导和开发蕴藏于青年学子身上的无限的文化创造力, 这的确是关乎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大事业。
( 二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学校要全员动员、全员参与, 全体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该结合自己的教育内容, 将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校报、广播、网络、宣传橱窗等要大力宣传爱国主义精神; 升国旗仪式、人文论坛、文化艺术节、文艺晚会、体育赛等一切校园文化活动都要渗透爱国主义精神; 要精心设计人文景观、布置校园环境, 体现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要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 举办系列专题讲座, 播放相关电影、电视片有意识地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 让大学生在浓厚的氛围和良好的环境中, 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得到净化和升华。
(三 )必须坚持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往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 往往偏重于理论讲解和逻辑推理, 硬性灌输较多, 感情互动较少, 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法单一, 使得青年学生难以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主观感受, 影响了教育效果。在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过程中要努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优化; 其次, 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师资的培训, 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与此同时, 学校还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组织社会实践, 把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紧密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祖国的伟大, 进而将爱国之怀不断扩大、深化和升华。
相关热词搜索: 全球化 爱国主义教育 高职院校 研究 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