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是一个特别需要关心和帮助的社会弱势群体。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残疾人事业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区现有残疾人2.98万,现有持证残疾人7256名。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改善残疾人状况,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做好八项工作,全面发展残疾人事业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握机遇,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努力在我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各项社会建设中,大力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开创残疾人工作新局面,使广大残疾人得到更多的实惠。积极争取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把残疾人工作列入区残联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稳定的残疾人事业经费保障机制。
(二)、认真实施康复工程,推动康复工作全面开展。把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与"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相结合,将残疾人康复工作列入全区卫生工作规划,纳入村街一体化卫生服务体系,完成社区康复示范区建设和白内障无障碍建设,大力开展社区康复,推进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继续实施国家重点康复工程,着力解决农村贫困残疾人康复难的突出问题。制定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救助办法,对贫困残疾人康复给予补贴。为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200例,为截肢肢体残疾人装配假肢50例,为脑瘫儿童做矫形手术,为重度肢体残疾人配备轮椅及座便椅3000件,为听力残疾人安装助听器200件,切实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
(三)、加大扶贫工作力度,扶持残疾人尽快摆脱贫困。将残疾人扶贫列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扶贫规划,统筹安排,采取有效措施。根据残疾人特点,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生产,每年扶持、培养1-2个公司+公司基地,辐射带动更多的残疾人脱贫致富。重点改造农牧区残疾人危房,做到每年改造100户以上,争取用五年时间实现所有残疾人危房改造目标。进一步将贫困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社会救济和补贴政策,提高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贫困残疾人家庭的保障标准,最大限度地保障其基本生活。
(四)、依法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稳定扩大残疾人就业。认真贯彻执行《残疾人就业条例》,依法落实残疾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把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工作纳入劳动监察的范围。鼓励就业岗位多、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兴办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同时积极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扩大残疾人就业面,使残疾人就业率逐年增加十个百分点以上。完善各级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功能,为残疾人就业提供职业培训和指导服务,加大对残疾人进行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使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建立多种形式的适合残疾人工作的公益性岗位,完善残疾人就业保护措施,实现残疾人稳定就业。
(五)、发展特殊教育,不断提高残疾人综合素质。完善阿拉善特殊教育学校各项建设工作,使其成为集特殊教育、残疾人康复、职业技能培训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教育机构,满足残疾儿童少年教育需求。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扶持残疾学生和残疾人接受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全面推行随班就读,在具备条件的普通中、小学校设立特教班。建立健全残疾学生就学保障机制,组织实施公益金扶残助学项目,努力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率。积极筹措资金,开展残疾学子"圆梦行动",绝不让一名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大学生,因贫困而辍学,切实保障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
(六)、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氛围。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残疾人事业宣传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加大残疾工作在各新闻媒体的宣传,全方位、多角度地对残疾人事业进行综合报道、跟踪报道、系列报道。开展残疾人事业公益宣传活动,宣传普及人道主义精神和现代文明的残疾人观,倡导助残为荣的社会公德,把开展扶弱助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舆论环境,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七)、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代表、服务、管理"职能,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按照"城市抓社区、农村抓乡镇"的要求和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标准,全面完成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任务,落实残协活动场所和活动经费,为各乡镇、街道、村配齐残疾人专职联络员,推动全区残疾人各(!)项工作的发展,形成基层残疾人工作"三个活跃"的局面。加强残联干部队伍建设,切实转变作风,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履行好"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实现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使残疾人同全盟人民一道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
相关热词搜索: 蹲点 残联 科学发展观 调研报告 实践上一篇:十八大精神学习笔记
下一篇: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初浅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