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2011年上半年**市场县共建工作汇报

| 浏览次数:

2011年上半年**市场县共建工作汇报  

  

**市场县共建办公室  

2011年5月20日  

  

某市域内有某农垦局农场*个,与地方接壤区域为某市、某市和某县,涉及*个乡镇,*个村,耕地面积*万亩。其中某市有*个乡镇的*个村与某农场、某农场、某农场、某农场、某农场、某农场接壤,耕地面积*万亩;某市有*个乡镇的*个村与*农场、某农场、某农场、*农场、某农场、某农场接壤,耕地面积*万亩;某县有*个乡镇、*个村与某农场接壤,耕地面积*万亩。地方推广农垦先进农业技术面积*万亩,共建农机合作社*个,共建农业科技园区*个。共建小城镇*个,分别是某市某镇与某农场,某市某镇与某农场、某镇与某农场,某县某镇与某农场。  

年初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场县共建工作的要求,我市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不断探索共建途径,创新共建形式,推进场县共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农业“三代”效果突出  

截至目前,我市共完成“三代”面积*万亩。农垦为地方开展“三代”面积*万亩,其中旱田代翻*万亩、旱田代播种*万亩、水田代催芽*万亩、代育苗*万亩、代插秧*万亩;地方为农垦开展“三代”面积*万亩。主要采取了三种模式:一是大型机械代深松整地。发挥农场大型机械优势,为地方进行高标准整地作业47万亩,提高了整地作业标准。某市某乡集中旱田1.5万亩,由855农场采用大机械整地,深松达30厘米以上,解决了多年来耕地犁底层上移、土壤板结的问题。二是共建标准化水稻大棚育苗小区代育苗。农场按照工厂化育苗标准,与地方共建水稻育苗小区16个,建大棚960栋,覆盖本田5.8万亩。某农场与某市某镇共建了水稻育苗小区,规格为400㎡的大棚22栋。小区内土地平整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由农场投资兴建,大棚由地方建设,采取农场的工厂化育秧技术和我市自主创新的水稻隔寒增温育壮苗技术相结合,水稻秧苗比普通育苗棚提前10天左右,而且苗齐、苗壮,达到带孽下地。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场全程代耕。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农户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实现规模经营,由农场进行全程代耕。全市有16个专业合作社采取这种模式,全程代耕面积达4万亩。某市某镇组建了某旱田种植专业合作社,连片种植玉米、大豆1600亩,统一采用农场的优质高产品种,由某农场全程代耕,生产管理水平全面提高。  

(二)小城镇共建成效显著。*月*日,某农场某镇一体化建设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场镇一套班子的正式运作。目前,场镇完成了档案管理交接,原某镇的人事、医疗、教育档案移交到某农场某镇进行统一管理。首批某镇居民安置工程同心家园一期工程已完成楼房主体建设任务,预计七月底可以交付使用,届时某镇区内*户平房居民将全部迁入新居。家园建设二期工程于*月上旬全面开工建设。场镇景观大道省道改线工程已完成项目设计报批手续,日前已全面开工建设。其余*个小城镇共建正在启动中。  

(三)旅游资源合力开发。积极与农垦管理局沟通协调,利用旅游名镇建设有利时机,共同建设某省重点旅游名镇“某水城”,重点建设某风情园游接待中心和某水城居民住宅安置区。目前,某风情区和生态宜居区已经开工建设,某湖(滨水景观区)也定址实施。  

(四)社会事业协同发展。双方所属中小学和幼儿园取消了户口限制,有*所学校免除借读费,学生可自由择校就近入学。目前地方在各农场就读的学生达3000多人,地方学校也接纳农场职工子女1000多人。农垦管理局中心医院和各农场职工医院与附近县(市)、乡(镇)医院实现了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农民可在农垦医院就医。垦区与地方农业信息网站全面联网。地方农民可以在垦区的文化中心、文化广场参与或联办各种文化体育活动。  

二、主要做法  

为了确保工作取得成效,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全力推进场县共建工作。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场县共建工作。年初,市委、市政府就对场县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和部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与农垦对接,主管领导带队,先后三次组织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到某县、某农垦管理局参观学习。组建了某市与某农垦局共建领导小组及各层面的共建机构,多次召开场县共建联席会议和推进会议,与某农垦局和农场对接,制定合作共建方案,逐县(市)、逐乡、逐村、逐户落实场县共建任务,做到了“六清一落实”,即人员分布清、地块位置清、共建项目清、作业面积清、质量标准清、收费价格清,具体工作均落实了责任人。某农垦局积极主动参与场县共建工作,要求所属各农场主动与相邻县(市)、乡、村联系对接,不折不扣完成场县共建工作任务。由于垦地双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行动迅速,联心联手,合力推进,有力地推动了场县共建工作的开展。  

(二)探索创新,完善场县共建工作机制。鉴于农垦与地方体制上的差异性、经营管理上的相对独立性,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工作机制,如发展共商机制、联席会议机制、交叉任职机制等,保证了场县共建工作的健康发展。同时,在实践中坚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等,逐步完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推动场县共建规模化、常态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提升地方农业生产经营水平的同时,也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作了初步探索。  

(三)互派干部,加强场县共建交流合作。今年,我市与某农垦局互派干部*名。其中农场选派*名干部挂职任县(市)长助理;选派*名技术干部任副乡(镇)长,协助指导地方农业生产、联系共建工作。地方选派*名副乡(镇)长任农场场长助理。地方通过与农场共同召开整地、播种现场会,不仅学习了农场的先进技术,更重要的是吸收了农场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和科学管理模式,使某区域内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有质的提高。  

(四)优势互补,确保场县共建互惠双赢。在场县共建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双方比较优势,互相补充,互相支持,互利互惠,合作双赢。农垦为地方“三代”,在带动地方农民提升农业生产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机械综合利用率,增加了农场的收入;地方农民到农场承包土地,按照农垦标准进行标准化种植和机械化作业,既增加了农民收入,也解决了农垦地多人少、一些生产环节劳动力不足的现实问题。我市把某农场毗邻的*平方公里土地,划归并入农垦旅游开发项目中,为农垦进一步提高旅游品位,提供了发展空间。  

(五)政策共用,保障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按照分属不变、区域一体、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思路,制定和完善各项政策,努力拓展共建领域,提升共建层次。凡出台涉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都主动征求和吸纳农场企业意见,确保政策的公平和实效,在全区域内营造了平等协商、合作发展的氛围。在融资、项目、税收、征费、征地、运输等各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为农垦企业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空间。域内县(市)分别出台优惠政策,全力支持农垦招商引资工作。如某市与某农垦局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给予区域内农垦引进企业优惠政策的决定》,对各项政策又做了进一步完善。在招商引资上,规定农垦企业招商项目享受与地方同等的优惠政策,并规定在税收上企业和企业所在的农场均可从地方留成部分中得到一定比例返成,在土地出让、手续办理等各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充分调动了农垦企业大上项目的积极性。  

三、存在问题  

我市场县共建工作整体上态势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的不同影响共建发展。由于农垦和地方相对独立,产业构建、经营管理难以同步进行,尤其在小城镇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人才流动等方面难以统一规划、统一步调,存在着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地方土地分散自主经营,没有集中连片,农业生产组织松散,影响着农垦大型机械的推广使用,影响了生产发展。二是场县共建项目缺少专项基金扶持。共建过程中一些属于公益性、或短时难以见效的项目,因双方缺少专项资金的投入,只能缓建或不建。突出表现在农业示范带建设、大型水利设施建设、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一些投资大的产业化项目上。三是历史遗留的一些权属纠纷和矛盾难以解决。由于历史原因,有些区域的权属始终很模糊,如林权证发放机关的不统一(森工林业用地直接由国家林业局发放林权证,不需周边邻界地区的认证。而农场和地方林地由所在县(市)政府发林权证,需邻界地区认证)所产生的林权覆盖等问题,导致森工、农垦和地方在林权、土地等权属问题上产生一些争议,纠纷得不到彻底解决。   

四、下步打算  

为加大推进力度,进一步促进场县共建工作,下步我市将重点完成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农业“三代”。 完成夏、秋季“三代”面积*万亩。农垦为地方航化作业面积*万亩、旱田代收获*万亩、水田代收获*万亩、旱田代浅翻深松*万亩、水田代翻*万亩。一是大力推进全程代耕。通过租赁、承包、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促进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为“三代”创造条件。在共建乡镇规划*亩的大豆、玉米、水稻作物高产创建示范区,全程由农场代种、代管、代收,通过经营规模化、作业机械化、管理集约化,实现效益最大化。二是共建现代农业示范带。共同规划、建设*公里现代农业示范带,实现公路两侧*米范围内耕地实现规模化经营面积达到*万亩,实现场县共建机械化耕作、集约化管理,打造一条引领某区域内现代农业发展的高标准示范带。三是继续共建农机合作社。不断完善现有农机合作社运营机制,继续扩大场县共建农机合作社数量,今年再新建*个农机合作社,使农机合作社在“三代”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发挥区域优势,联合发展农业产业化。发挥双方优势,共同引进国内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拉动域内农业主导产业快速发展。新上*个投资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即某有限公司、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和某肉类加工有限公司,拉动域内农产品、畜产品基地的快速发展和水平提高。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确保企业早日建成投产。  

(三)支持新农村建设,打造场县共建亮点。按照省新农村建设星级村标准,借鉴农垦新农村建设经验,完成地方*个新农村示范村共建任务,打造省内共建新农村建设亮点。其中某市、某市各*个,某县*个。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探索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路子。农垦与地方联手加快小城镇建设,通过共同规划城镇、建设城镇、经营城镇和管理城镇,加快某农场某镇住宅楼建设,全面启动某镇、某镇和某镇的小城镇共建工作,使其成为场县共建名镇。完成某旅游名镇总体规划和一期工程。  

五、意见及建议  

从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大局出发,巩固共建平台,创新共建模式,积极提高场县共建层次。一是在组织形式上创新。在不断完善现有的共建农机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探索联手组建农业专业协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股份制农场等多种有效形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二是在经营方式上创新。引导鼓励农民采取互换、转包和转让等方式,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推进整村整乡土地租赁经营。鼓励种田能手和科技大户到农场发展土地规模经营,为农机跨区作业创造条件。三是在村镇建设上创新。农场与地方毗邻或交叉的小城镇,在道路、给排水、供热、供气和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统一规划,联手建设,实现资源共享,防止重复建设。探索协商将地方与垦区毗连的乡村整建制划给农场管理、把与农场毗邻的乡镇政府迁进农场场部的途径。  

最后建议省政府设立省级场县共建专项基金,每年能落实一笔资金,扶持扶助大型共建项目建设,更好地推动场县共建向纵深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共建 上半年 工作汇报 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