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服务为要发展为魂真抓实干谋新篇

| 浏览次数:

近年来,汉寿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全县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项目建设的“主阵地”,牢固树立“服务为要、发展为魂、项目为王”的理念,全心全意促项目,真抓实干兴产业。预计,上半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1亿元,同比增长55%;规模企业完成产值42.35亿元,实现税收468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倍、1.5倍。  

一、着力破解瓶颈制约,甘当企业“铺路石”。一是着力破解资金瓶颈。一方面,紧盯国省市产业政策和投资动向,积极争取上级投资。近几年来,共争取上级投资660万元,用于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及高新区周边中小学校、医院、文化站所、通村公路等建设。目前已申报太子庙污水处理厂、太子庙农村综合经济示范镇建设、高新区地表水厂等3个项目,建设总投资2.03亿元;申报扶持高新技术企业项目1个。另一方面,积极推进银企合作,搭建企业融资平台,通过召开银企洽谈会等多种形式促进企业融资。今年已有11家企业与交行达成初步融资意向,贷款6000多万元,缓解了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同时,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原则,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高新区第三产业的各个领域。近三年来,共吸引民间资本20亿元发展住宿、餐饮、商贸、房地产等第三产业,配套园区第二产业的发展。今年共吸收社会资金800万元,用于发展园区步行街服装、餐饮、商贸、休闲娱乐等行业,目前,该步行街已建成营业,极大方便了高新区企业员工的生活。二是着力破解拆迁瓶颈。坚持把征地拆迁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做到了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诚感人。建立了县、区、村三级“联保”责任机制,采取“全面出击、重点攻坚”、“分化瓦解、各个突破”等创新举措推进工作。中联重科汉寿工业园项目共征地1145亩,涉及拆迁房屋55栋,仅55天时间,房屋就全部拆除,并实现了零强制、零上访、零遗留的工作目标。目前,高新区27个在建项目没有因为拆迁腾地延误建设工期。三是着力破解用工瓶颈。加强用工对接,围绕企业用工需求,强化用工培训,针对不同层次的就业工人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大力推行“订单式”、“定向式”、“大篷车”式的培训方式,就近就地开展培训。采取专场招聘会、农民工就业协调会等多种形式,帮助企业破解用工方面的困难。农历年前向全县各乡镇发放招聘广告,年初举办了“就近务工、建设家园”专场招聘活动,为中联重科汉寿工业园、常佛、达立诚、经昌、子明、诚创、徕木电子等企业招聘员工1500余人,及时解决了企业“用工荒”问题。四是着力破解配套瓶颈。科学规划,力争“十二五”期间完成投资5亿元以上,完善高新区的的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去年共投入9000万元。今年重点抓好太子庙供气工程、金凤路建设。同时,计划近五年投资25亿元以上,配套建好教育、医药卫生、商贸购物、娱乐休闲、居住商宅的生活功能区。今年已完成投资3.5亿元以上,其中,中联重科配套产业园后勤生活园完成投资2500万元。  

二、着力创新服务机制,善当企业“小保姆”。 坚持以项目建设锻炼培养干部,以项目建设成效提拔任用干部,以优良的工作作风服务项目建设,力促在谈项目早落地,签约项目早建设,建设项目早投产。一是完善了项目审批“一条龙”服务机制。所有入园项目各项证件的办理及报批由高新区“一条龙”代办,大力推行办事预约制、岗位互补制、特事特办制,大大提高了项目审批速度。去年,高新区新征用地580亩,开工建设项目37个,总投资20.3亿元,年内完成投资12.23亿元,建成投产或试生产的有13家。同时,为充分发挥我县区位、交通、资源、政策等优势,通过强化服务,吸引企业总部加大在汉寿的投资,力求实现价值高端链在汉寿、生产的核心环节在汉寿、利税的主要成分在汉寿。截至目前,全县17家外来企业有13家在汉寿加大投资扩大生产规模或开发新项目,新增投资超过10亿元。其中,康普制药已完成二期和三期建设,新增投资1.3亿元;金能科技投资7800万元,正在实施二期工程。康尔佳等4家企业总部转移手续已经启动。二是建立健全了特派员联系企业制度。由政府给每个规模企业派一名特派员,每人每周必须到企业现场办公一天以上,主要负责协调企业关系,化解企业矛盾,宣传有关政策法规,协助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市场开拓、招商引资和做大做强等工作。为搞好宝龙汽车并购重组工作,高新区企业特派员积极与企业、县直部门沟通协调。目前,宝龙汽车已与中联重科完成并购协议,总投资3500万元的宝龙汽车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半年就已完成计划投资的55%。三是严格执行了涉企检查“企业宁静日”制度。认真执行市优化办规定,每月1-20日各职能部门不得到园区企业检查工作,规定外时间检查也必须先到高新区申请备案。今年来,未出现1起职能部门到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的现象,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三、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勇当企业“护身符”。一是积极协调企业与部门之间的关系。成立项目建设服务中心,组建企业“110”,多渠道受理企业投诉。经梳理后的问题,要求职能部门限期整改,限时答复。对部门检查中发现企业所存在的问题,积极帮助企业整改,促进企业合法经营。召开了听证会,广泛征求执收部门、规模工业企业的建议和意见,完善了“多家费,一家收,分头拨”的“一费制”收费模式。由物价部门审定年度收费标准,县政务中心搭建收费平台,企业按期到政务中心交纳,政务中心按期拨付给各执收部门,全年可为各企业减轻费负共230多万元。二是及时处理企业与当地群众的矛盾。加大宣传力度,促进企业与当地群众沟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高新区执法大队24小时值班巡逻,依法打击欺行霸市、强揽工程、干扰施工、抢劫盗窃等涉企违法行为,确保了高新区项目建设的良好环境,维护了企业的经营秩序和合法权益。总投资3.6亿元的龙阳杂粮产业园项目因出入口用地与当地居民发生纠纷,在政府的积极协调下,最终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整个项目仅用13个月时间建成,今年4月已经开始试生产。三是积极引导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互利合作。在全面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企业实现互利合作,促进企业双赢。与中联重科积极沟通和协调,为常佛、达立诚、经昌、子明、诚创等5家企业与中联重科汉寿工业园达成配套生产协议。去年成功引导桃花源动力与太子化工厂址对调,总投资6000万元的太子化工新生产线于当年正式生产。促成晋丽软包装项目用地转让给中联重科,另外为其安排项目用地,企业双方的扩展空间更大,目前总投资6000万元的晋丽软包装已动工建设。  

相关热词搜索: 真抓实干 新篇 发展 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