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文化兴市战略 加快东阳崛起进程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根之所系、脉之所维。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同样,文化也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城市品格的象征。从科学发展来看,文化也是一个城市最深层、最核心,也是最难替代和模仿的竞争优势。打造城市文化,提升城市软实力,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和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一直以来,我市十分重视“文化兴市”战略,特别是近年来,我市提炼了“崇文重教,精工善艺,大气包容,创新图强”的东阳人文精神,促进了风清、气顺、劲足、实干良好氛围的形成;同时,我市充分依托浙中区域优势,发挥东阳地方特色,着力做大做强工艺美术、影视制作、文化旅游等重点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亮点和增长点。但同时还存在产业功能配套不够完善、产业整体实力偏弱、布局不够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不足之处。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我市方方面面发生了积极变化,为加快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十二五”是“加快东阳崛起、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机遇期,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快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
一、制订“文化兴市”战略规划。做任何一项大的工作或工程,都应有科学的规划,并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以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责任主体,这样可以避免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少走弯路,从而在完成这项工作中有章可循、有序推进,确保落实到位,最终得以顺利完成。因此,要实施“文化兴市”战略,就必须要制订东阳五年、乃至十年的“文化兴市”战略规划或纲要,制订符合我市实际,科学有序、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
1.科学制订“文化兴市”战略规划和工作方案。“文化兴市”规划是工程技术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复杂科学的交融。制订这一规划,要以文化为基本出发点,以系统的眼光完成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文化、从城市文化到特色文化、从特色文化到主题文化的过程。要有科学长远的战略眼光、前瞻的理念和创新精神,以高度的使命感来致力于城市主题文化的建设,以城市主题文化来带动全市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要有专门的部门来落实这项工作,要组建专门的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邀请各方面的领导、专家学者参与,开展先期调研,科学规划,拿出规划初稿,经多方论证、民主决策,通过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工作程序,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不断的修改、补充和完善,最终完成规划制订,并在规划基础上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从而为扎实推进“文化兴市”战略的实施,提供科学指导。
2.深入广泛地宣传“文化兴市”战略。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去年底召开的市委读书会上,张仲灿书记在报告中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市要实施“文化兴市战略”,充分发挥我市文化资源深厚的优势,一手抓文化产业,一手抓文化事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觉得提得很好,很有必要,因为文化发展了,广大民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才能得到保障,社会文化生活才会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的精神面貌才会更加昂扬向上,同时,文化的发展又将极大地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兴市”战略,既是对建设‘文化大市’理念的继承,更有许多新内涵,这就需要广泛地凝聚共识。很多人会认为,“文化兴市”只是某些部门的事,没有认识到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事实上,文化不处不在,它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文化建设中的一分子。因此,我们要加大对“文化兴市”战略的宣传,喊响口号,鼓劲造势,使“文化兴市”战略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全市营造“文化兴市”浓厚的社会氛围,同时通过开展宣传来提升人气、凝聚人心。
二、加快重点文化工程的建设。广电中心、大剧院、体育场馆是一个城市的三大标志性建筑,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重标志之一,是实施“文化兴市”战略的重要工程,也是“文化兴市”战略重中之重的工作。
1.抓紧启动建造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大型综合性的体育场馆。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市城乡健身、体育等群众性体育运动正在各地如火如荼、迅猛开展,并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普及。近年来,我市每年都要举办全市性的大型体育活动。但东阳全市性的大型体育场馆至今还没有,严重制约了全市体育健身运动的开展。而老东中体育馆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已近20年历史,一方面经过几十年的日晒雨淋,体育馆内外显得陈旧破落,与我市的经济发展和市容市貌极不相适应,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中学的体育馆,其场馆规模小、设施简陋、功能不全,许多主要的体育比赛设施都没有,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开展大型健身、体育赛事的需要。体育场馆是一个城市的“窗口”,体现了城市的风格和品味,建造一座群众性、综合性的大型体育场馆对我市的经济、文化、科技以及城市建设、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均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体育场馆是全民健身的基地,是竞技表演的舞台,是发展体育事业的基地,是群众各种集会的场所,更是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展示。建设具有现代化功能、全市标志性建筑的体育场馆已迫在眉睫。为此,我们建议市委、市政府,将建设东阳体育场馆工程尽快立项,尽早动工,争取在“十二五”期的头三年建成使用。
2.完善东阳市广电中心的功能设施,对二期工程建设用地进行有效规划控制。东阳市广电中心是省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也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建设广电中心,既是我市广电事业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助推我市文化大市建设的迫切需求。东阳市广电中心大楼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广播电视基础设施,提高广播电视硬件设施的科技化水平,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和整体宣传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撑。东阳市广电中心原规划设计用地为67.6亩,市里后来调整为35.4亩。由于整个面积比原来减少32.2亩,造成了面积 1000平方米 的大型演播室等重要设施无法安排,将导致新建的东阳市广电中心功能不全,影响了广电中心整体功能的发挥,限制了今后我市广电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大型演播厅是我市大型电视节目制作、中大型文艺节目、重要文化活动举办的重要场所,是整个广电中心二期工程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项目。我们建议市委、市政府,充分考虑广电中心规划的合理性和广电事业快速发展的前瞻性,对东阳市广电中心二期工程32.2亩建设用地进行重新规划,并进行有效控制。
三、深度挖掘东阳特色文化。特色就是事物表现的独特色彩、风格等。特色就是个性,人无我有,才叫特色。特色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才有影响力。特色文化说到底就是地方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以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主体的民族民间的物质上、精神上和制度上的传统,它包括生产与生活习俗、节日礼庆习俗、社会组织习俗、民间文学音乐等。民俗文化是高层次的旅游文化,它可满足人们“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探秘心理,无论是国内或国外,民俗旅游均蓬勃发展。
东阳是浙江中部的历史文化名城,其中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东阳木雕、东阳竹编、东阳卢宅营造艺术和翻“九楼”等四个。东阳民俗风情浓郁,民俗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如何经过开发和加工,将资源性文化转变为资产性文化,形成文化产业,为城市带来财富,并成为城市的品牌,是大有文章可做的课题。就东阳的民俗文化开发来看,已进行了一些挖掘和开发,但开发的不够充分、特色不够突出,形象不够鲜明,还可加大力度。因此,我们要深度挖掘东阳民俗文化,充分利用地域特点和东阳特色的文化资源,不断加以开发和利用。春秋越国时期,东阳属越国地域,深受古越文化熏陶和影响,如何进一步加以开发和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说起新疆阿凡提的民间故事,可谓人尽皆知,其实我们东阳也有这方面的杰出人物——马坦,马坦堪称东阳的阿凡提,是人民群众智慧的象征。还有东阳婺剧源远流长,深受人民群众所喜爱。我们建议,建立全市性的民俗文化研究小组,组建民俗文化挖掘、编写队伍,在近一、两年内拿出研究成果,通过文艺表演、拍摄电影、电视剧等多种形式,加以表现和展示,使东阳的民俗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为我所用。
四、倾力打造东阳影视旅游文化品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开辟特色文化旅游,开发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形成文化产品品牌链,提高东阳文化的知名度,扩大东阳文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挖掘文化资源,精心打造横店影视文化旅游品牌、东阳卢宅肃雍堂等古建筑群文化品牌,形成具有区位优势、地域特色、时代气息的城市文化品牌。同时,在文化品牌的打造中不断提高居民素质,让每一个东阳人都为自己的城市骄傲和自豪
1.营造“山清、水秀、岸绿、景美”的横店影视旅游环境。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横店影视实验区建设,专门建立了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管理机构,促进了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各项重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经过六年的发展,集聚了360家影视企业,经营业绩连年增长,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的其他各项工作也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从加快东阳崛起和实施“文化兴市”战略的高度来看,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横店影视旅游景点环境。要改变横店影视各景点目前存在的布局松散、游客游览观光不方便、景点外围存在脏乱差现象,进一步优化横店影视旅游景点环境。我们设想可以把秦皇宫、清明上河图、梦幻谷、广州街、香港街、度假村等主要景点和酒店,用人工开凿运河方式连在一起(按大运河的特点建造),游客乘坐游船画舫游览各景点,让游客在游完一个景点后,通过乘坐运河上的观光游船到达下一个景点,这样既可极大方便游客观光游览,免除游客来回乘车奔波之苦,又可以改善交通拥堵现象。沿途还可观赏运河两岸风光。在游船上可以用视频播放横店影视风光片、东阳古越文化传说、东阳婺剧等影视片,还可以在游船上配备导游,讲解影视景点故事,以增加游客兴趣,充分体现了我市江南水乡文化特色,从而提升横店影视旅游品位。
2.赋予东阳卢宅肃雍堂这座静态古建筑以动态的文化内涵。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深度开发东阳古建筑旅游文化,特别是要打响卢宅肃雍堂古建筑旅游文化这张名片。一是要通过提练通俗易惜的宣传口号叫响户宅;二是要通过拍摄电视剧形式,利用户宅明清几百年辉煌历史,像电视剧《乔家大院》一样,迅速红遍全国;三是要赋予卢宅更多的文化内涵。要通过认真提炼书香门弟的教育文化、忠君报国的儒家文化、木雕竹编等工艺美术文化、婚庆婚娶等东阳民俗文化、影视拍摄基地的影视文化等,大力宣传东阳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卢宅古建筑群文化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四是要互动卢宅。卢宅以明清古建筑等老房子为主,平时显得冷清,通过发展卢宅吃、穿、住、行、玩等第三产业,使卢宅民俗文化互动起来,兴旺发展起来。
东阳市广播电视台 吕 远
2012年10月
相关热词搜索: 东阳 崛起 进程 兴市 加快
上一篇:追求美好人生
下一篇:乡镇扶贫开发产业培育工作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