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扫帚写青春
——记芷江侗族自治县环卫所职工龙小艳
8月30日凌晨4点,整个县城都还在沉睡中。芷江县城最繁华的南门口大街。路灯正耷拉着朦胧的睡眼,马路上不时有去早市场贩菜的车辆驶过,路旁,一个身材单薄的女子正奋力挥动着手中的竹扫帚清扫着马路。随着她熟练的动作,马路上逐渐干净起来, 6点钟,扫地的女子开始归集垃圾并装入垃圾车,而后,她拖着满满一车的垃圾离开了。。。一条洁净的大道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同一份工作,她干了15年,同一条路段,她一扫就是7年。她,就是芷江县环卫所职工龙小艳。
1997年,23岁的龙小艳从农村来到城市,成了一名环卫工人,从此她便与街道清扫、垃圾收运结下了不解之缘。
最初,在街上清扫保洁时,她总把工作帽沿压得很低,担心遇见熟人。亲朋好友劝她:“一个大姑娘,干什么不好,偏去扫大街!”生性缅腆的龙小艳也曾经产生过放弃工作的念头。
直到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看到全国劳模时传祥的事迹后,内心被这位新时期的劳模震撼了。她心想:“同样是为人民服务,时传祥能做到以自己的职业为荣,我为什么不能做到?”龙小艳,这个坚韧的山妹子从心底暗暗发誓:一定要以时传祥为榜样,爱岗敬业,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
15年来,她一直在清扫一线默默无闻的工作,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她的身影。
县城南门口家家福市场门口至县中医院门口是全城中心地段,也是清扫量最大的地段是全城清扫保洁工作的“老大难”。每天清早的早市散了后,就剩下堆成山的垃圾,清扫工作量是其他地方同等面积的至少3倍多。多年来,清扫的工人换了一批又一批,无人能坚持满一年。
“领导,让我去吧,保证完成任务!”正在领导为难之际,龙小艳挺身而出,这一扫就是整整7年。
7年来,她每天凌晨3点钟就起床,3点半准时赶到工作地点,开始外围清扫,等到早市散了之后,又马上进行早市残留垃圾清扫。7点钟,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必定是干净整洁的街面,热闹非凡的南门口。
7年,2555天,至少7665车垃圾,龙小艳用她柔弱的双肩,扛起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工作量。
2008年,南方遭遇特大冰灾,芷江城里天寒地冻,人们正常行走都非常困难,垃圾车根本无法启动,垃圾也无法按时清运。这可急坏了龙小艳。
为了让人们有一个洁净的路面行走,她随时带着铲子铲垃圾,肩挑手提运垃圾,坚持24小时保洁,硬是凭着她的韧劲和狠劲,把那段时间的保洁工作做的有声有色。在冰冻最厉害的的时刻,人们看到的仍然是洁净的南门口。冰冻结束后,全所干部职工一致推荐龙小艳为“抗冰救灾工作先进个人”。
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龙小艳还致力于文明卫生宣传工作。有时在大街上看到有人乱扔垃圾,她会走上去轻轻捡起来,然后告诉他们:“保护环境卫生,请从你我做起。”有时碰到些蛮不讲理的人会嘲笑她:“一个环卫工人,有啥了不起的?”她也会红着脸据理力争:“我是没啥了不起,但请你尊重别人的劳动,也尊重你自己的人格。”久而久之,那些乱扔垃圾的人都不好意思了。
她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尽管自己家里条件不好,女儿自小体弱多病;老公没有正式工作,靠打零工谋生;母亲60多岁了还在外面做零工补贴家用。但她对同事的困难总是有求必应。
和她搭档上班的刘安中,家有一个老父亲年老多病。每当他家有事,龙小艳都是不声不响的替他值班。2010年3月,刘安中的父亲又一次病倒住院了,龙小艳对刘安中说:“你安心去照顾你父亲吧,这里有我呢。”这一次,她连续上了整整3天班,每天16小时保洁,忙得连饭都吃不上,还得让家里的老母亲去街上工作区送饭。
“就知道扫她的地呢,家里有事她都顾不上。”至今她60多岁的母亲还是抱怨她。
工作中,她是个爱岗敬业的好员工,在家人眼里,她却有点近乎不尽人情。因为她一直工作在清扫一线,又苦又累,家务事基本上都是她母亲帮着做。怀孕期间她也坚持工作一直到临产前,所以女儿一生下来就体弱多病。平时女儿有个头疼脑热的,都是外婆带着上医院看病买药。
2010年4月的一天,外婆去走亲戚了,龙小艳正在上班。女儿的班主任打电话来说孩子在学校晕倒了,让龙小艳快去学校。惊慌中龙小艳马上叫个同事来代班就朝学校跑去…等到医院检查完毕,办好住院手续后,她对刚刚赶到的丈夫说:“你辛苦下吧,我还得去上班。”望着妻子匆忙的背影,这个憨厚的山里汉子不禁长长的叹了口气。
龙小艳就是这样一个朴实的侗家妹子,十五年如一日奋战在城市保洁第一线,把青春年华无私奉献给环卫事业,用辛勤汗水换来了城市的干净整洁,用言传身教引导市民热爱家园,用三尺扫帚在大街上谱写了一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之歌!
相关热词搜索: 扫帚 三尺 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