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xxx的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文明美德伴我成长》。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它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值得所有人尊重的“境界”。记得法国著名文学家蒙田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美德并非如学者所说,坐落在陡峭的山崖,挺拔险峻,高不可攀。”没错,文明美德离我们不远,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前段时间,大家应该都听说了刘翔在世锦赛110米栏决赛时被古巴选手罗伯斯屡次干扰,重心不稳,失去了原本很有可能拿到的金牌,只获得了区区一块铜牌。中国队向组委会提出申诉,组委会经过反复核实,决定撤销罗伯斯的金牌,而刘翔也由铜牌变为了银牌。事后,有记者问刘翔:“与金牌失之交臂,你怨恨罗伯斯吗?”刘翔笑着说:“我相信他不是故意的,我们是很好的朋友!”这份大度,令人动容。
宽容,何尝不是一种美德!面对他人的恶意中伤,一笑置之,面对他人的误会欺骗,说一句“我不在乎”,这些不也都是美德的体现吗?这同时也是一种“境界”。
我就不再讲这些事迹了,我想,这可能会给你一种错觉,认为高尚的品格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人人都有,实则不然,人人身上都有好的一面,但是,能将这一面当做自己最真实的一面的人,却是少之又少。下面,给大家介绍另外一个例子。
我们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于1949年,在2009年时,她迎来了她的六十华诞,中华儿女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来庆祝祖国母亲的生日。当然,现场也有很多观众。但在阅兵式结束,观众散去时,令人汗颜的事情出现了:天安门广场占地40万平方米,却有60万块口香糖粘附着,放眼望去,星星点点的白色特别扎眼。更可笑的是,口香糖最多处竟达到九块每平方米!
看完这则报道,我笑了,我真的笑了。这就是中国的“礼仪之邦”?这就是中国人口中的文明美德?这就是在大肆宣扬的公众文明?公众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社会意识又是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上。如果连我们的道德修养都不合格,又何谈公共文明?
我们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我们有一诺千金的季布,有百折不挠的乔玄,有刻木事亲的丁兰,这些都是我们的财富,难道我们就都统统舍去了吗?不,这不应该!
文明其实在我们身边,一直充当着无关紧要的角色。但当我们堂而皇之的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文明美德?当我们满嘴脏话,粗鲁不堪时,有没有想过我们的文明美德?你也许会对我说,不就是美德嘛,哪有你说的那么严重,个人行为罢了。那么我想告诉你:
记得清末时,李鸿章有次出国,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看见,大肆炒作,丢尽了中国人的脸!这难道还是个人行为吗?知道吗,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区,“禁止随地吐痰”“请排队”等标志都是用中文写的!难道不感到震撼吗?这说明了什么?这在变相的说明我们中国人不懂礼貌,说我们不文明!
我们从小接受文明教育,在一年级时,老师就会反复强调:在公交车上要给老人让座;不能乱丢纸屑;不可以随地吐痰。扪心自问,我们做到了吗?我们真的做到了吗?
在一个国家中个人是主体。对于个人来说什么最重要呢?我想首先应该是具备文明素质,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那么这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才能提高。 记得那个小妞妞吗?可怜的孩子,十岁就遇到如此不幸——从十楼掉下!还好,还好,她遇到了那个美丽善良的女人——吴菊萍,她奋不顾身的用手臂接下了小妞妞,真的好险,差一点她和小妞妞就这么离开了啊………真的很幸运,也许是上天也被感动了吧,妞妞和吴菊萍竟都活了下来。这就是美德,奋不顾身、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啊!同时也是一种“境界”。
文明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城市,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内在素质,对一个国家来说,国人的不文明,就等于国耻!所以,让我们拥抱文明,与美德结伴同行!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相关热词搜索: 演讲稿 美德 伴我 成长 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