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培训是生产力的不竭之源

| 浏览次数:

l培训是促进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私学”教育培
训中心的兴起,不仅带来了当时哲学的大发展,而
且对生产和军械技术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为强
秦富汉奠定了思想和物质基础.古希腊因为有了柏
拉图教育培训园,才出现思想繁荣和科技的进步。
近代西方各国更加重视教育培训教化和传播作用。
从而产生了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进而促进了生产
力的极大发展。由于日本明治维新引进西方近代教
育思想,引进现代科技并进行了教育培训,从而才
迅速挤进了列强的队伍。
2l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到
来。学校教育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生产工
具与工艺的不断进步与更新,使对职工进行再培训
成为更加必要.因此,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除了要普及和发展国民教育外.还必须加强和发展
在职职工的教育与培训工作.加强企业培训必然促
进知识经济的发展,而知识经济的发展又反对来对
企业培训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挑战。
培训的发展史告诉我们,培训是社会变革的重
要力量,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源泉。只有重视
培训,才能彻底解放生产力,才能创造生产力,也
才能发挥生产力的作用。
2培训是生产力的源泉的理论依据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它
反映着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和生产
资料等要素。劳动者是生产力中的人的要素,也是
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
生产资料是生产力中的物的要素。在理解生产力范
畴时,人们通常把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作
为构成生产力的三个实体性要素。把科学技术看作
生产力中的“智力要素”。马克思把科学技术理解为
。一般生产力”,而从。一般生产力”转化为“直
接生产力”,要经过生产力中实体性要素的中介或
者说科学技术知识向生产力实体性要素中渗透。渗
透途径主要包括:把科学技术知识物化到劳动资科
上,改变生产资料的性质和水平:把科学技术知识
物化到劳动对象中,改变劳动对象的状况和范围;
用科学技术知识武装劳动者,强化提高劳动者的智
力和技能。比较这三条途径不难发现.最主要的还
是用科学技术知识武装劳动者。惟有如此,才能将
科学技术知识通过劳动者的生产实践物化到劳动
对象和劳动资料中去.而培训是保证科学技术与与
劳动者结合的手段.因此生产力是不仅包含三个实
体性要素和科学技术这一智力要素而且包含培训
这一灵魂性要素。可以用公式表示为:生产力=培
训×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培训×(科学技术+经营管
理)×(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其中,科学技
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培训是先
进生产力的孕育基地和前导机制.
2.1培训是科学技术发挥智力要素的摇篮和中介
人类社会在进化过程中,先后经历过4次巨大
的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是脱离动物界,进入以游牧生活为主的
熟食时代,开始走向原始公社:
第二次是进入以田园化劳动为主的定居生活
时代,开始走向农业文明社会;
第三次是进入社会化生产的工业社会,开始走
向近代和现代文明;
第四次是知识经济兴起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
类开始向未来文明进军。

第四次与前三次相比,经历的时间显得很短,
但却使“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科学与技术同步
发展的景象。科学愈来愈技术化,技术愈来愈科学
化;社会走向科学化,科学走向社会化”.科学技
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人类征服自然的行动不再局限
于“地球村”,而是开始向宇宙进军。现在部分太空
资源已开始为人类所利用。无数事实说明,科学技
术最集中地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是推
动生产力发展和改变社会形态的关键性因素。然
而,科学技术不是自发产生的,也不是自然而然地
得以推广和应用的。培训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摇
篮;科学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即转化为现实的社会
生产力,需要依靠培训来实现。培训是科学技术转
化为生产力的中介。
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决于培训教育发展的水平。
科学技术的发现发明及其传播应用,都必须以培训
为基础,没有现代化的培训,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
科学技术.更谈不上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正是在
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培训同样
也是生产力。正如科技本身并不是直接的生产力,
培训本身也不是直接的生产力。然而,培训作为科
学技术的摇篮载体。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提供了
必要条件。
2.2培训是管理的基本形式和基本手段
管理活动把人们联系和组织起来并与大自然
结合,形成了生产力并保证着生产力的运行。没有
管理活动,就谈不上生产力的存在和发展。生产力
是一种人为的社会巨型系统,其人为性最集中地体
现在管理活动过程之中。有效的管理活动成功地将
个体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利益动机、生活期望
和行为习惯等有机凝合起来,使个体品格与社会公
德协调一致,从而创造出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社会
环境。然而,科学有效的管理离开成功的培训,就
像是纸上谈兵一样。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使
劳动者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与时俱进,对管理目
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程序产生正
确认识,明确职责和义务,改变不良习惯和不切实
际的生活期望等.才能使劳动者的观念、行为符合
管理目标和程序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
展,生产力已成为一个崭新的技术系统,科学技术
转化为生产力已不再单纯地表现为机器的普遍使
用——人的手臂的普遍延长,还表现为以电脑为代
表的高科技的广泛运用——人的大脑的普遍扩展。
从代替人的劳动这一角度看,科学技术已进入了
“手脑并用”的历史新阶段,生产过程可以在电脑
的控制下相对独立地运行,劳动者由以往的生产过
程直接参与者变成了生产过程监督者。生产过程的
高度自动化.要求管理必须高度科学化和严密化。
这不仅对劳动者和管理者在技术技能和科学知识
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而且对他们的心理承受能
力和心态调控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有这些,
必须通过更高层次的培训才能解决。
2.3培训是生产力中合格劳动者的孵化器
在人类社会生产过程中,人始终处于核心地
位。因为人不仅是物质生产活动、精神生产活动的
参与者、组织者和创造者,始终处在生产活动的主
体地位,是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而且物质
生产活动、精神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一切成果最终都
是为改变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使人类得
以继续生存和不断进步服务的。培训使科学知识与
人结合起来,把人培养成能制造和操纵机器设备的
人,能在科学上、生产技术上有所发明创新的人,
能适应现代化生产管理的人.培训实现了科学知识
的再生产.实现着科学的继承和积累.使更多的人
掌握科学知识.将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
力。人们已日益认识到,今天的培训决定着明天科
学的发展与后天的工业水平,日益重视培训经济效
果的研究。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是把生
产力对培训的要求纳入自己的利益范围之内的,资
产阶级的利润和它对工人剩余价值的剥削,对现代
培训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社会生产力制约着培
训。它制约着培训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培训内
部的结构,它制约着培训目标和课程设置的制定,
它制约着培训教学的手段。但是生产力的发展又能
促进培训,促进培训教学器材、方法和组织形式的
改进和运用,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培训作为一种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
活动,在个人的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培训可以使个人提高政
治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世界观、人生观,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精髓,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
培训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风尚和价值观念,弥补个
人智能和素质的缺陷,调剂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
量,从而达到良好健康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准,促
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培训可以使劳动者学习岗位所
必须的专业知识.掌握科学技术理论,提高智力水
平,完善劳动者所应必备的知识结构。培训可以补
充劳动者的技能,使劳动者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
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培训使这个最活跃的因素
得到了发展。
2.4培训是促进生产工具的革新和劳动对象的充分
利用的推进器
生产工具的先进或落后,是生产力发展程度的
主要标志。现代化的大生产是由劳动者操作机器设
备,由机器设备直接完成的。因此,生产率水平的
大幅度提高,主要依靠设备的充分利用及其技术革
新和技术改造。作为重要劳动工具的机器及机器体
系。无一不是知识和智力的物化。因而,操作先进
复杂的设备和装置的劳动者,必须掌握相应的科学
知识和技能。近年来,由于以PLC为核心的自动化
和生产信息化培训的开展,促使了行业对信息化和
自动化的理性认识,很快全行业基本都采用了基于
信息化和自动化的生产线,促使了行业生产线的升
级换代,提高了效益。
综合利用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类可以从废弃物
中提取出愈来愈多的新的有使用价值的物质。这种
向深度和广度扩大的劳动对象同样包含着大量的
智力成果。这些智力物化的唯一来源是劳动力的知
识化和智能化,而劳动力的知识化和智能化直接取
决于劳动者所受的职业教育和培训.
3烟草培训中心促进了烟草行业的大发展、大跨越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无论从生产力运行中
的主体部分一人的生产过程看,还是从生产力发
展变化的关键因素——乖}学技术的孕育和发展看,
还是从生产力运行的维护系统——管理的基本形
式和基本手段看,培训所起的作用都是“源泉”性的,
具有“母体一意义。
烟草行业由于有国家专卖垄断政策的保护,20
多年来在为国家财税做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为自
身积累了丰厚的发展资金,综观国内各行各业,烟
草行业一直处于科技进步的最前沿,无论是管理理
念、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抑或是生产装备和配套
技术,都堪称世界同行业中的时代翘楚。这一切都
与国家烟草局党委重视培训和科技分不开的。
2000年2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00)ll
号文件精神,国家烟草专卖局决定把原来郑州烟草
中专学校转制为中国烟草总公司职工技术培训中
心。并确立了培训中心的发展目标:坚持以服务行业
为宗旨,以建设高素质烟草职工队伍为目标,充分
利用现有师资、校舍、设备等教育培训资源,建成
烟草行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工的培
训基地,为烟草行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
障.几年来,在国家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
培养了大批的创新人才和技术骨干。2000年举办行
业职工培训班23期,培训2570人次;2001年举办
行业职工培训班30期,培训3260人次:2002年举
办行业职工培训班48期,培训3998人次:2003年
举办行业职工培训班78期,培训6309人次:2004
年举办行业职工培训班141期,培训13117人次.
2005年培训中心举办各类培训班96期,培训11865
人次;2006年共举办行业职工培训136期,培训
14596人次;2007年,培训中心举办各类培训班145
期,培训16783人次。通过网络平台,开展远程培
训与交流,共培训l 1001人次.这一系列举措,为
行业的生产力解放和科技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
贡献.
随着烟控条约的生效和对外开放市场的需要,
烟草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面临着进一步解放生
产力的困难。因此,加大培训力度.培养和造就数
量更多质量更高的各级各类人才,已经成为企业的
呼唤、员工的心声。在全行业营造“大创新、大培
训”的良好氛围与局面,通过大规模培训,大幅度
提高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科学判断形势的能
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
总揽全局的能力,提高其他各级各类人才抢抓机
遇、应对挑战、发展经济、社会、文化各项事业的
素质和本领,造就一批又一批蕴含先进生产力因
子、建设现代化的生力军,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提
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人才保证、精神动力和智
力支持。

相关热词搜索: 生产力 之源 不竭 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