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镇2012年工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镇工业发展大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
总结表彰2011年工业经济工作,部署落实2012年工业经济发展目标、思路和措施,动员全镇上下进一步振奋精神,昂扬进取,以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争当赶超争先排头兵、创新转型示范区,合力打造百亿新安宜。
一、坚持高点定位,奋力赶超争先,再创工业发展新业绩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五年翻三番、建设新安宜”的总体目标,坚持重中之重抓工业,创新突破谋发展,工业经济取得了新的业绩。
2011年,我们鼓足劲,埋头干,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高幅增长。全部工业完成开票销售xx亿元、同比增长54%,国税收入xx亿元、同比增长58%,地税收入2.7xx亿元、同比增长55%,财政收入xx亿元、同比增长52%,一般预算收入xx亿元、同比增长66%,外资实际到账5200万美元、占全县30%以上。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了高基数上的高增长,连续两年均实现了50%以上的增幅,两年翻了一番多,“十二五”发展开局良好。2011年,我镇工业开票销售、国地税对全县贡献份额同比约分别增长1.5个和3个百分点。
2011年,我们共谋划,同努力,企业发展规模和运行质态明显提升。设立工业企业发展专项基金,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技术改造、争创品牌、人才建设。全年工业设备抵扣额2860万元,约占全县26%。迅达公司开票销售首次突破xx亿元,比上年净增8个亿;名佳面粉开票销售3.xx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宝航特钢开票销售xx亿元,税收1897万元;润扬管件在高压锅炉管件领域独领风骚,开票销售同比增长59.2%。全年新增规模企业8家,规模企业总数达61家;新增东方电缆料、玉华钢制品、凯德隆、吉利达亿元企业4家,亿元企业总数达14家。新增税收过100万元企业16家。至2011年底,全镇税收过1000万元企业7家,过300万元企业11家,过100万元企业38家。
2011年,我们奋力拼,放手搏,项目建设呈现出又好又快良好态势。始终树立“项目为王、重大项目王中王”的理念,整合招商资源,优化招商方式,项目建设的质量和速度实现了双提升。当年新招引并开工亿嘉铁路新材料、光星电子等8个亿元项目,其中2个xx亿元项目、4个xx亿元项目。当年新竣工迅达薄膜烧结铜扁线、宝航特钢纯铁、润扬重工高压管件锻件、星洋高压电机、赛尔达尼龙阀门等10个技改项目。目前,森萨塔配套园等9个大项目、好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之中。赢洋实业牵手世界500强企业苏美达集团新上的xx亿元汽车轮毂项目即将竣工投产。苏州创微电子有限公司引进的韩国上市公司光星电子项目投资2000万美元,当年签约、当年投产,书写了项目建设新的“安宜速度”。苏州招商办事处招引的亿嘉科技公司创造了当年开票6770万元、税收过1000万元的奇迹。懒洋洋呼叫中心落户安宜,填补了我县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空白。
2011年,我们见势早,行动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型经济加快推进。安宜工业园生产力布局进一步优化,承接重大项目能力进一步提升。城南工业园成功转型为宝应软件信息产业园,将成为全县高端人才集聚区、产业转型升级先导区和示范区。同时,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0名,2人分别入选省“双创人才”、“企业博士集聚”
计划,2人入围市“绿扬金凤”人才计划;建成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个;获批省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2家,市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3家;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个,省高新技术产品13个,省名牌产品3个、市名牌产品2个,省著名商标1个、市知名商标2个。
客观上讲,在国内外宏观环境复杂、要素制约突出的严峻经济形势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各位企业家搏击市场、开拓进取的结果,是各级干部主动靠前、优化服务的结果,是社会各界鼎力支持、鼓劲助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安宜镇党委、政府向各位领导、所有企业家和全镇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谢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面临的困难、矛盾和不足。2012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将更加严峻,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继续上升,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用地紧张、招工紧缺、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问题给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压力。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最近,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相继召开,陆续出台了发展实体经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一系列刺激投资、扩大内需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信心胜似黄金,曙光终会出现。因此,我们既要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又要善于抢抓机遇、顺势而为。用百折不饶、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迅速摆脱困局,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创新精神闯出一条新路。
二、加快调优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迈开新型工业化步伐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之年,是宝应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打牢基础的起步之年,也是实现“三年跨越”的决胜之年。我们将以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
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进字为先,好中求快、快字当头”这个总基调,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力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40%以上的增长,全年工业经济实现“六个一”工作目标,即:工业开票销售硬过100个亿,国税收入净增1个亿以上,新招引10个亿元以上项目、其中xx亿元以上项目2个、xx亿元以上项目1个,新增10个亿元企业,合同利用外资1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6800万美元,新引进高层次人才10名以上。
1、主攻重大项目,强力引领转型发展
重大项目是安宜赶超争先的“定海神针”,牵一发而动产业全身。安宜不缺项目,最紧缺的是顶天立地的重大项目,我们要矢志不渝地把重大项目的突破作为创新转型的“火车头”,全力以赴抓推进、抓落实、抓出成效。
一是围绕主导产业招大项目。重点围绕“一主两特一新”主导特色产业,对输变电、软件信息、高铁、有机食品等产业链进行深度剖析,编制招商目录,紧盯产业链上高端项目、关键节点项目,主攻国内外行业龙头型、产业旗舰型大公司、大集团,以重大项目为引擎,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强力拉动主导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依托迅达电磁线强力招引输变电产业项目;依托光星电子、禹硕手机、懒洋洋科技等企业强力招引软件信息产业项目;依托杰特沈飞、亿嘉科技等企业强力招引高铁产业项目;依托名佳面粉、宝泰米业等企业强力招引有机食品产业项目。
二是优化专业力量攻大项目。进一步优选招商人员,调整招商布局,全面提高研判、洽谈和服务水平。瞄准国家产业政策调控的新方向、新领域,加快招商向择商、引资向选资转变,不断提高专业招商的层次和成效。紧密跟踪武汉风光新能源产业城、无锡垃圾焚烧环保设备、澳门励骏会等重大项目信息。对突破xx亿元、xx亿元以上项目的办事处和个人继续给予重奖重用。力争全年招引xx亿元以上项目2个、xx亿元以上项目2个、xx亿元以上项目1个。
三是结交重要客商引大项目。鼓励外来客商和本土企业家利用现有的客户、供应商、合作机构等资源优势,行之有效地开展择商选资。通过光星电子的现身说法,加快推动韩国南盛电子、艾福电子等项目落户发展;通过懒洋洋科技的宣传介绍,大力吸引北京国际呼叫中心加盟发展;通过亿嘉科技的优质运行,加快同乡企业江苏昆力珂实业公司落户进程。委托宝航特钢、凯菱空调等帮助我们拜访大企业、结交大客商,努力推动重大项目落户。如引进自身合作伙伴合资合作的,对新增税收部分加大返还力度;介绍引进其他重大项目落户的,按固定资产投资的1%进行奖励;同时,解决项目签约前期基本费用。
四是突出嫁接合作做大项目。出台激励政策,鼓励本土企业靠大靠强,引大引强。放大赢洋实业与世界500强企业苏美达集团合作新上汽车轮毂项目的成功效应,对全镇骨干企业进行全面筛选分析,优选赛尔达尼龙、星洋电机等一批与国内外知名的行业龙头型大公司、大集团有业务合作关系的企业,强化行政推动,实现强强联合,快速做大做强。坚持既重体量、又重质量,既抓长远、又抓现实,在突出重大项目招引的同时,也要抢抓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见效快的短平快式的好项目。
2、突出创新驱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世界经济发展轨迹表明,只有加快要素投入向创新投入转变,实施从“红海”驶向“蓝海”战略,才能在一轮又一轮竞争、一波又一波冲击中抢占先机,独占鳌头。因此,我们要紧紧依托科技、人才、平台等载体,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强力推进科技创新。既当“红娘”,又做“保姆”,努力构建“一项产品一名专家、一个项目一个团队、一家企业一所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力争全年申报并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30个、专利500件,省工业支撑项目1—2家、国际合作项目1个,企业院士工作站1家、省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2家,省名牌产品8个、著名商标2个。充分发挥“3+1”主平台作用,大力发展新城软件信息产业,力争招引软件信息项目10个;对企业开展软件企业认定、软件产品登记、软件著作权登记费用给予全额补贴;对经认定软件企业或经备案的信息服务业企业年收入首超100万元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企业获批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的也分别给予一定的奖励,力争新增省、市两化融合试点企业各2家以上。
二是强力推进招才引智。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不动摇,深入开展“三排三寻”活动,力争全年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名以上,获批省“双创”和市“绿杨金凤”引才项目5个以上,力争在国家“千人计划”上有所突破。同时,灵活运用柔性引才机制,开展“专家假日企业行”活动,助推骨干企业、规模企业以及成长性企业开展研发、设计、技术、产品等“百企创新升级行动计划”。设立县外人才特别贡献奖,建成生态新城2万平米高档人才公寓并入住,大力构筑创新人才高地,努力以高素质、高层次人才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带动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
三是强力推进园区转型。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建设,打造产业集聚平台,加快形成项目集聚之势。按照省级经济开发区的标准,进一步拓展发展规划,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项目配套,将安宜工业园东扩至白田路,着力提高重特大项目落户承载能力。以创扬州一流软件产业园为目标,高起点、高品位规划建设200亩软件信息产业园核心区,建成软件信息大厦、产业楼及人才会所等综合体,实现功能配套高端化、信息化,2—3年内将软件信息产业园打造成全县高端人才集聚区、产业转型升级先导区和示范区。以建专业特色产业园为追求,加快实施江苏迅达产业园建设,3—5年内建成双百亿产业园。同时,全面加快管件管道、电机、轨道交通、家电空调、有机食品及森萨塔配套产业园建设,力争3—5年内开票销售达100个亿。
3、培大培优企业,不断提升发展效益
按照“微小企业进规模、规模企业冲亿元、重点骨干企业超五亿、龙头企业三十亿”的思路,坚持量质并举,一手做规模、一手抓效益,努力实现速度、规模、质量和效益的良性协调发展。
一是加强政策激励。深入推进“梯度培育”计划,安排工业转型发展专项奖励基金1500万元,兼顾不同类型,进行分档推进,鼓励企业上技改、扩总量、出效益、促转型,不断做大做强做优。继续设立工业经济特别贡献金牌奖、开票销售贡献奖、税收收入贡献奖、技改投入和品牌建设贡献奖以及开票销售首次过亿元、2000万元进步奖。年终严格按开票占30%、国地税占70%的比例,对企业重排位次,将前20强企业优先推荐为各级文明单位或镇以上党代表、人大代表和县以上政协委员、劳动模范候选人预备人选。力争全年新增亿元企业10家、亿元企业总数达24家,新增税收过3000万元、2000万元、1000万元企业各1家,过500万元企业8家,过100万元企业20家以上。
二是加大技改投入。引导激励企业用足用好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快由以设备更新为主向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体改造转变,由单纯生产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领域改造转变,由使用、掌握核心技术向控制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转变。对一次性投资设备超500万元的项目加大增值税抵扣返还奖励。视技改投入大小和产出效益,加大企业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先征后返奖励力度。对企业技改投入新增效益部分,同等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力争全年工业设备抵扣额3000万元以上。培育和申报节能减排示范企业10家以上。
三是加快上市步伐。进一步加大财税、投融资、人才等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引导迅达、润扬、赛尔达尼龙、杰特沈飞、星洋电机等骨干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资产重组、品牌联盟等形式,进一步做大规模,提升质态,强化管理,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认真谋划上市准备工作,对企业组建集团公司一次性奖励5万元,进入上市辅导期奖励10万元,上市成功奖励100万元。
4、坚持服务至上,全力保障经济发展
实践证明,在区域竞争越来越同质化、白热化的今天,谁做优做响了服务品牌,谁就会赢得客商的青睐和项目的集聚。要真正视客商、企业家为朋友、为亲人,大力开展友情服务、亲情服务,真情帮助他们破解各种瓶颈制约,全力保障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想方设法化解土地制约。加大点供工作力度。发挥迅达产业园示范效应,坚定不移主攻大项目,力争再获批“点供”项目1个。强化用地政策导向。坚持项目会办制度,对引进项目进行集中评估,按产业类型、规模层次安排落地园区,确保大项目、好项目优先供地。加快盘活存量土地。实行最终土地价格与投入强度和产出挂钩,对投入少、产出低、开票数额和税收贡献达不到要求的项目先告知,对到期仍未达到投入产出强度的,对其资产进行置换,力争盘活存量土地300亩以上。突出节约集约用地。鼓励企业对现有单层厂房进行“一改二”、“一改三”,“架电梯”、“上楼梯”升级改造。对新建工业项目中无特殊行业规定的,要求建设多层厂房,增加容积率,提高土地利用率,向纵向、向空间要土地、要发展。
二是全力以赴保障劳动用工。突出考核奖励。加强城乡劳动力和企业用工需求的调查摸底和信息管理,将劳动用工指标作为硬任务分解到村(场)、社区,年终严格考核奖惩,大力推动本地在外劳动力返乡就业。多着拓宽渠道。加强与本地和外地的职校联合,利用订单式、冠名班等形式,为企业提供大量的技能型人才。成立“宝应县第二人力资源市场”,紧盯云、贵、川等劳务输出大省,打开县外招聘用工的新路子。规范劳资行为。引导企业和工人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以真诚招人,用待遇留人,力争解决用工2000人以上。
三是千方百计破解资金瓶颈。助推银企合作。及时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确保银行贷款向优质企业安全、及时投放。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进风投公司,助推骨干企业发展。大力引导企业提高信用等级,争取更大授信额度;同时,实行抱团发展,开展联保组团贷款。扩大转贷基金规模,完善转贷基金运行机制,提供资金周转保障,帮助优质中小企业及时调剂到期贷款。主动帮助企业办理“两证”进行融资。充分发挥宜兴隆实业公司作用,着力打造投融资大平台,多头多路保障中小企业正常运转和加快发展。
四是真情实意服务企业发展。实行集中服务制。将园区办、招商办、企管站、科技办、劳动所等部门进行整合,设立园区一站式服务大厅,零距离贴近企业、保姆式服务客商,全身心、全过程为客商提供备案、注册、交地、建设等优质、高效和便捷的服务。实行挂钩帮办制。依据项目体量和层次,构建挂钩帮办服务制,将目标责任落实到人,序时进度细化到月,挂图作战,倒逼序时。实行督查推进制。对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坚持旬安排布置、月交流推进、季督查点评,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推动发展、保障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三、汇聚强大合力,务实高效创新,奋力打造百亿新安宜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们更需要良好的精神状态,更需要饱满的战斗豪情,更需要务实的工作作风,坚定信念、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共同推动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
各级干部要提高本领,善学善谋善服务。面对充满风险挑战的经济环境和繁重艰巨的发展任务,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要更加勤奋
学习,善于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中沉着应对、寻找机遇、奋力突破,不断提高经济工作的驾驭能力和组织水平;要更加务实创新,多思考研判、多调查分析、多把压给力,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实践是最好的课堂,实干是最好的提高。全体机关干部要主动深入企业、深入一线,与企业家打交道,与一线人员做
朋友,切实为园区转型、产业升级、企业发展出谋划策、破解难题。广大基层干部要形成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村场、社区劳动就业保障平台的功能作用,全力为企业发展做好后勤保障。
企业家们要鼓足干劲,敢拼敢冲敢争先。工业经济发展关键靠企业,企业发展关键在企业家。企业家一定要志存高远。要始终保持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胆识魄力,时刻以“不做第一、就做唯一”的雄心壮志来激励自己、提升自己。我们的骨干企业要勇于做标准、当龙头,争做产业和行业的“第一”和“老大”;我们的中小企业要善于做特色、出精品,争做产业和行业的“唯一”和“新秀”。这样我们才能不被对手打败、才能做大做强、才能走得更远。企业家一定要抢抓机遇。紧紧抓住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时机,加快转型升级,加强品牌建设,培育企业文化,不断增强企业的硬实力、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始终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企业家一定要奉献社会。企业的最高价值在于奉献社会。企业家们要努力干实体、做实业,多开票、多纳税,为职工、为家庭、为社会担当实干,共同塑造好安宜企业家团队形象。
职能部门要真抓实干,抓细抓实抓到位。发展是硬道理,落实是真本领。各相关职能部门冲在经济发展第一线,直接为企业服务。要“干”字当头。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也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更好地贴近企业、贴近项目,确保项目加快签约、建设和投产。要“快”字为先。少设卡、多服务,加动力、减阻力,关红灯、开绿灯,不说不能办、多想怎么办,大力提倡马上办、主动办、特事特办。要“比”字为荣。强化竞争激励机制,要相互比能力、看行动,比服务、看质效,比创新、看成果。要“严”字为进。强化倒逼机制,坚持责任倒逼、督查倒逼、考核倒逼,保证落实的进度、质量和效果,以强有力的举措确保各项
工作落到实处。
同志们,赶超争先、创新转型既是县委、县政府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和要求,也是我们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不二选择和必由之路。让我们豪情满怀,昂首阔步,携手并进,众志成城,一起共圆“百亿安宜”的梦想,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相关热词搜索:
大会上
工业发展
乡镇
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