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农村工作的重点,也是农村工作的难点,更是广大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近年来,我国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但是,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的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与此相关的大量乡村债务的累积,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这不仅给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埋下了隐患,也给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
一、存在问题
(一)执行财务制度不严。一是以支代收。很多村实行村干部包组、包片收税费等任务,本来是一项很好的措施,但也造成一部分村干部将所收税费自行开支,年终用发票和工资抵顶。二是村级财务制度明文规定,账款要分管,但有的村干部包揽了会计、出纳之职,直接经手现金的收支,买了东西开了票,回去告诉会计入了账。包办代管,一人说了算,会计成了“记账员”,出纳成了“票据保管员”,会计、出纳形同虚设。现金管理制度执行不严。三是白条支出。从我们审计的几个村看,白条开支占支出的70%左右,而且白条的类型也是五花八门。
(二)挥霍公款现象严重。一是收支失衡,支大于收,非生产性开支过大。有的村集体收入很少,甚至连正常的开支都难以维持,但村干部在花钱时,从不考虑这项支出是否必要,有钱就花,没钱再想办法。有的村村级集体经济条件虽然好些,但村干部只顾自己享受,用公款购置小汽车,给自己配备手机、BP机、安装家用电话;有的用公款吃喝玩乐,年招待费达几万元,甚至达到十几万元;有的以外出学习考察、调产增收为由,到处游山玩水,村民意见很大。
(三)集体资金管理混乱。据我们对某镇一个村级财务管理情况的调查,截止到2002年底,该村级债务120万元,人均债务0.134万元,其中:两年以上欠款占70%,基本上是呆账;无头账约占10%;有部分欠款是1980年以前借的;村干部本人及亲属借支比重较大。
(四)物资管理手续不全。有的村部分财产早已卖掉或报废,但账面没作任何处理。不少村是,账有实无,账实严重不符。个别村干部自身要求不严,打着借用公物的幌子,实则占用集体资产长期不还,最终达到个人营利、占有的目的。
(五)财务账目混乱不清。一是财务科目设置不规范,基本是流水账,不能正确反映财务收支的情况,查账相当不便。比如说要查招待费,每个科目中都有反映,要一笔一笔地登记后再统计,不是专业人员根本没法查出问题,不便于群众监督。二是有的村几本账,我们查的一个村就有两个出纳。有的村一届班子一任会计出纳,各自保管账本,没有统一保存起来。
(六)吃尽分光、分钱分物现象严重。尤其是最近几年,由于煤炭形势的好转,煤炭价格不断上涨,有的村干部为了“讨好”村民,大肆分钱分物,既按人口、又按户数,还有的按劳力、承包地面积。这样,村集体没有积累,没有了可持续发展力量,而且在社会上形成了不好风气。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对农村财务监督渠道不畅。由于司法机关、纪检机关监督乏力,导致村级干部的经济问题成为法律空白。村干部是党员的,纪检部门还可以查处,对不是党员的,纪检部门根本无法查处。
(二)对农村财务问题重视不够。一是目前乡村干部普遍存在着“重税费、轻管理”的片面认识。二是认为村级自治,不宜多管。由于这种认识上的误差,导致乡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不重视,三是财务方面的政策、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有些主管财务的村干部不熟悉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不按财务规章制度办事,不听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造成财务管理新老问题不断、一片混乱的局面。
(三)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低。还有一些村,在挑选财会人员时,不是从工作考虑,而是完全凭个人好恶、凭感情办事。一些素质低下、根本不具备会计条件的人,被选拔到会计岗位上来。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要提高乡村干部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乡村干部要端正思想,摆正关系,搞好财务管理。要把加强财务管理放在密切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障村民合法利益的高度上来认识。
(二)建章立制,规范农村财务监督管理体系。一是要进一步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体制,实行会计委派。二是要建立和完善财务工作的规章制度,如民主理财制度、现金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集体收入分配制度等,通过制度来规范财务工作。三是将“权”进行适当分解,由一人掌握变为多人交叉掌管,正式发票或收据至少要有两名村干部签名,避免财务开支的暗箱操作,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四是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民主监督的有效方式,加大财务公开的力度。成立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参与财务管理;集体重大事项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定期对村干部使用资金的情况进行审核;设立村务公开栏,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专项公布,增强财务工作的透明度。五是要保证财会人员工作的独立性,认真听取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村干部不准兼任会计、出纳。
(三)要加强对村级财务工作的监督
检查。乡镇要建立有权威性的审计组织,加强对农村财务的监督检查。由镇农经站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要追究财会人员和村干部行政、法律责任。
(四)提高财会人员素质。一是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召开座谈会、研讨会,举办培训班、知识竞赛,制作黑板报、张贴画、标语等,宣传广泛提高认识。二是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和
教育。财会人员作为特殊从业人员,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要有较强的政治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因此,要通过举办业务讲座、法制讲座、学历
教育、继续教育等,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三是针对部分农村财会人员年龄偏大、素质不高的问题,将一些年富力强、爱岗敬业、业务精通的社会人员选拔到会计岗位上来。四是对村级财会人员的配置,要由乡镇农经站进行
考察选配。在选拔财会人员时,要坚决杜绝“任人唯亲”的行为。
太原市尖草坪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梁红英
相关热词搜索:
财务管理
薄弱环节
对策
思考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