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

| 浏览次数:

    2010年,我县在全面总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前五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牢牢把握统筹城乡发展主题,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八大工程(实施“183”试点工程,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实施“4321”示范工程,大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实施“123”标杆工程,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实施农村能人引领工程,增强农民自主发展能力;实施“书香XX”文化工程,提升客家XX人文魅力;实施基层组织堡垒工程,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实施设施环境优化工程,增强农村经济发展能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打造生态文明和谐村镇)。在统筹城乡发展试点上有了新探索、新突破、新成果,在新一轮新农村建设中创造了新模式,打造了新亮点,形成了新经验。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1、以村镇联动为重点,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2010年,我县按照“村镇联动、整村推进、一体建设”的要求,以大村庄、中心村和圩镇整治建设为重点,着力抓好61个建设点(其中49个省扶点和12个自主点)的整治建设。一是坚持整村推进,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在去年统筹城乡一体化综合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渡江镇荷恩堂综合试点建设。通过抓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土地流转、农村融资、房屋登记确权和户籍制度改革、统筹城乡党建新机制等八个试点项目载体建设,完善了公共服务体系,使群众享受到了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带来的实惠。二是依托杨村中心镇建设,全面提升圩镇整治水平。2010年,我县启动了杨村中心镇建设工作,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把杨村镇规划建设成为城镇人口规模3—4万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和谐新镇”,成为名副其实的赣粤边际第一镇。同时,南亨、程龙两个市级试点圩镇按照五整治三建设的要求,高标准完成了圩镇整治工作。汶龙、夹湖、渡江等乡镇按照圩镇发展规划,在圩镇建设农民住宅新区,并完善圩镇功能设施,引导农民在住宅小区居住,聚集村镇人口,扩展圩镇规模。三是开展“三区同创”活动,构建生态文明示范村。2010年我县在历年和2010年新农村建设点重点创建17个文明、卫生、生态社区试点工作,通过开展“三区同创”试点活动,逐步建设一批村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卫生整洁、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文明、卫生、生态农村新型社区。里仁镇正桂村在开展“三区同创”活动中,凸显“三透”,即环境透“绿”,村容透“亮”,管理透“明”,真正实现了环境绿意盎然,村容整治一新,民风文明清新。四是贯彻落实赣州会议精神,纵深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全省新农村建设五周年总结表彰暨农村清洁工程工作会议在赣州召开后,我县立即召开全县新农村建设流动现场会,督导各乡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和农村清洁工程。目前,全县兴建了2个中型环保垃圾焚烧炉(渡江、里仁),另有3个乡镇(汶龙、临塘、南亨)已进入招投标程序,在年底前将完成建设,现构建覆盖全县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网络已现雏形,已配备农村专兼职保洁员460余名,并保证每名保洁员月工资报酬在300元以上,为乡村两级配置分别17辆垃圾专用运输车和200余辆保洁车(平板车和小型垃圾运输车),进一步完善了全县垃圾收运网络体系建设;建立农村垃圾回收网点200多个,有630多人垃圾回收人员活跃在全县农村各村庄。

    2、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和现代农业科技园为带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以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为突破口。紧紧围绕脐橙、生猪、蔬菜三大优势产业,不断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先后引进正邦集团、宏昌公司等企业兴建了5个万头生猪养殖场,引进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江苏雨润集团兴建15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引进华昊水产集团设立了供港水产品中转站。引进广东、浙江客商建立了九连山千亩有机蔬菜基地和渡江千亩无公害大棚瓜菜基地及杨村现代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县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有力促进了产业基地规模加速拓展和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二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在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蓬勃发展,全县合作经济组织有69个,其中2010年新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社员2200人,辐射带动农户18900户。基本覆盖瓜菜、脐橙、生猪、花卉等多个主导产业和产品,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进了农业的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进程。三是以现代农业科技园为示范。2010年,我县按照“民营体制、特色园区、市场机制、技术示范、辐射推广、稳步推进”的运行方式,打造了关西镇锦绣生态农业科技园,园区拥有果园1000多亩,脐橙及其他果树11000多株,新建了月加工果品能力5000吨的果品加工厂一个,建了可储藏鲜果500万斤的果品储藏库一座,并拥有智能果品采后加工线一条。采取与农户签订脐橙销售合约的形式,为果农解决了后顾之忧,辐射带动1400多户农户,从事脐橙种植、家禽、梅花鹿养殖,农户人均增收达160元。

    3、以县农民学院培训为龙头,提升农民现代化进程。为了健全农民培训体系,2008年,我县整合利用职专的教育设施资源,采取“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方式组建了“XX县农民学校”。2010年,为了提升学校在全县农民培训中的龙头作用,增加建设了多媒体教室、学员宿舍,并把学校更名为“XX县农民学院”。学院按照“分类分层培训、规模规范培训、对口对路培训”的思路,采取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规模化“四化”培训方式,整合“农民知识化工程”、“公民职业化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金蓝领工程”等各类专项培训资金,着力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建设赣南次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同时,新建了2个县级实训基地,乡村两级均建立了1个以上实训基地,并广泛引导农村能人牵头组建文体、乐器等农民小型组织,积极组织农民进行自我教育培训。目前,我县共培训农民20000多人次。

    4、以倡树文明新风为导向,促进乡村文化活跃常态化。深入实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123”工程,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目前,全县共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8个、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196家、文化中心户465户。组建了9支农民剧团,20余支农民演出队,初步形成一个覆盖城、乡、村、组的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大力实施“书香XX”建设工程,规划建设农家书屋800个,已建设农家书屋187个,初步形成了县有图书馆和桃川书院、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图书室、组有阅读室的覆盖县、乡、村、组的四级书屋网络体系。

    5、以党建机制创新为动力,力求城乡党建资源共享化。将志趣相投的党务工作者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开展聚会讨论的形式成立“两新”组织党务沙龙,使党务沙龙成为党务充电的驿站、经验交流的平台、信息整合的抓手、相互促进的磁场。依托中国(深圳)家具产业XX实训基地成立了由全县村党支部书记组成的农村党支部书记联谊会和5个村党支部联谊会分会,目前开展各种活动25次,重点对工作基础较差村制定帮扶项目26个。此外,还创办各类农村党员创业培训孵化园(基地)25个,共培训党员762名,这些党员出园后兴办创业基地155个,带动2310户农户致富,并吸引了238名有一技之长、文化程度较高、年轻有培养前途的创业能手入党。

    6、以统筹城乡社会事业为主线,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按照“突破重点、做好结合、创新机制、稳妥推进”的整体思路,确定渡江镇荷恩堂、里仁镇鸳鸯厅、东江乡中和、XX镇东湖新区四个先行试点区,在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胆地进行了一系列惠民机制的社会事业改革探索。一是推行户籍制度“一元化”管理模式。大胆而谨慎地在渡江镇荷恩堂试点区试行“一元化”户籍管理方式,取消了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分类管理性质,统一登记“居民户口”。从试点区试行情况和群众反响来看,实行“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有利于促进城乡人口自由流动,有效地消除农民工最终要返回农村养老的后顾之忧。二是推行自由规范的土地流转模式。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引导农民建立“土地入股、量化到人、合股经营、按股分红”的土地流转机制,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村人口向新型社区集中、农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业生产向基地集中,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后农村土地资源的闲置问题,使农民从土地流转中获得一定的租赁收入,而且加速了土地资源向种植大户、农业龙头企业集中,为农业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全县已有5万多亩农村土地向种植能手、农业龙头企业流转集中,建成规模种养基地200多个。三是推行农房确权及抵押贷款融资模式。积极在农村房屋抵押融资方面寻求突破,在渡江镇荷恩堂社区试行农房确权及抵押贷款制度,对该区域建房规划区内依法利用宅基地建造(购置)的村民住房和依法利用其他集体所有建设用地建造(购置)的房屋,尝试进行确权登记,并允许农户以确权后的房屋按2—5万元额度抵押贷款,目前渡江镇荷恩堂社区共办理房产抵押贷款48笔共计170余万元。在总结渡江镇荷恩堂经验的基础上,近期又将试点范围到了里仁镇鸳鸯厅。四是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在未被列为国家新农保试点县的情况下,由县财政承担参保人员每人每年30元的缴费补贴,先行试点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成为了全省探索试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最早的一个县。试点中有560名参加了新农保,有 155名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开始领取基础养老金。由于XX县新农保试点工作启动早、成效显,2010年已成功列为全国新农保试点县。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在总结2010年工作的基础上,下一步我县将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在形成整体效果、主攻难点特色、创建长效机制三个方面下功夫,围绕“七大重点”,做好“七篇文章”,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以农业科技园为抓手,做好农村产业化文章。继续大力实施 “六个十”工程,依托规模性产业基地以及带动能力强农业龙头企业或者示范性作用明显的合作组织建立农业科技产业园,通过示范园区的建设,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同时以出口创汇农业为突破口,带动外向型农业迅速发展,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二是以农业项目建设为重点,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文章。从群众要求最直接、最紧迫、最现实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入手,择优扶持一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把供水供电、道路公交、垃圾处理、卫生改厕、干渠道治理、畜禽场污染治理和农村信息化等作为重点来抓。以乡镇为单位划分区域,统筹安排建设项目,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以五整治三建设为要求,做好新型城镇化文章。重点做好杨村中心镇建设和渡江镇重点镇建设,打造出示范街道,同时大力推进住宅小区建设,打造一批新农村建设新亮点,提升农村形象。四是以发展旅游经济为依托,做好乡村旅游产业文章。以广东德利国际企业研究发展有限公司投资旅游开发项目为契机,在龙关线和横黄线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打造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综合旅游服务区。五是以创新载体为依托,做好农民素质化文章。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开发区用工需求,按照分类分层、规模规范、对口对路三种培训模式,稳步有序地组织农民开展培训,通过农民学院的龙头带动,力使70%的农村劳力完成就业、创业技能轮训,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树立农民培训的一面旗帜。六是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做好统筹城乡发展文章。以“四化”为目标,以缩小城乡环境、收入、素质、服务“四大差距”为着力点,以创新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机制、深化农村社会保险体系建设、繁荣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增强农民增收致富能力等工作为重点,进一步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把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由试点破题阶段推向重点推进阶段。七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中心,做好生态文明建设文章。大力消除农村地质灾害隐患点,积极引导农户拆除危房、向集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建设搬迁安置点,全面提高农村民房抗风险能力。积极创建一批生态文明示范村。(文/徐露林 陈志诚)
 
 

相关热词搜索: 新农村 统筹 城乡 推进 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