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大治懒治庸力度,着力解决干部管理不严问题”。在党的重大决议中,首次高度关注干部的精神状态和日常工作状态。市委、市政府结合我市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出台了《XX市开展“责任风暴”、“治庸计划”的暂行办法》,《办法》列举了我市当前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十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明确的整改措施。根据《办法》列举的十个方面的问题,结合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下面就“庸、懒、散”的表现形式、危害、成因及对策等问题,谈谈我个人的初浅看法。
一、干部“庸、懒、散”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
贪官当权,祸国殃民;庸官懒政,不逊贪官,同样是社会的癌症。当前干部队伍“庸、懒、散”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上偏疏。干部懒散的首要表现,是疏于学习。对于少数干部来说,理论学习是枯燥无味的,政治学习是搞形式的,时事学习是不讲效果的,业务学习是没有兴趣的。有的人工作上不怎的,赌技上倒很高超;工作能力不见长进,公关本领倒日见提高;解决矛盾束手无策,贴近领导却很有一套。学习上的偏疏,必然导致了思想上的滑坡。思想滑坡,必然导致事业心责任不强,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上拈轻怕重,敷衍塞责,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工作业绩平庸。
2、思想上懒散。在我们的干部队伍当中,有少数人不好思考、不会思考、不愿思考,思想上懒散,行为上懒惰。一是没有思想性。对于中央和上级的精神,只是以文转文,以会代会,照猫画虎,照本宣科。二是没有目标性。思想没有信念,工作没有目标,就象俗语中说的那样“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整天混混噩噩、迷迷茫茫。面对诱惑,忘记了誓言;面对荣誉,忘记了职责;面对鲜花,忘记了前行。
3、工作上迎合。思路决定出路。思想上的懒散,决定了工作中不会出彩。少数干部工作中不是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我们汉阳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而是“悉心琢磨”上级领导的喜好,围绕上级领导的喜好开展工作。对于不明实情的领导来说,这些干部是“工作型”的;而对于群众来说,他们则是“懒惰型”的。他们工作的出发点是个人,不是群众;他们是为个人升迁而“努力”,而不是为了发展而拼博。因此,在工作中常常表现为:遇到棘手问题,则回避矛盾不敢碰硬;遇到急难险情,则不知所措,乱了方寸;遇到有利的事,则抢着干,遇到不好的事,则拼命推;工作一旦出了问题,责任一推了之;如果有了成绩,功劳都归自己。
4、生活上行乐。从最近检查通报的情况来看,上班时间上网聊天、玩游戏、看大片、炒股票等现象依然存在,八小时之外更是“生活丰富多彩”,吃喝玩乐样样有之。有的引吭高歌,追求情调;有的坐拥方城,通宵达旦;有的推杯举盏,寻求刺激。如果说因为工作需要,偶尔应酬未尝不可,但经常如此绝对不行。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花在玩乐上的精力越多,用在工作上的精力就越少;黑夜用的精力多,白天自然萎靡不振。行为上想不懒散都不可能。
二、干部“庸、懒、散”现象形成的原因
干部“庸、懒、散”现象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松弛。干部管理过软、过宽、不严,是干部存在“庸、懒、散”问题的直接原因。干部干部,先干一步。当干与不干差别不大的时候,当务实和务虚一个样的时候,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时候,当勤奋的干部和懒散的干部同样待遇的时候,实干的干部也会变得假干,多干的干部也会变得少干。大家不是见贤思齐,而是见不贤而思齐。问题虽然表现在干部身上,根源却出在管理之上,许多单位的干部管理存在“无为”思想,只要干部不找不闹,管理部门就不闻不动。平时的干部管理主要靠干部自律,一旦干部自律能力不强,干部懒散就是自然而然的现象。常言道,“上梁不正下梁歪”,一般干部的懒散与部分领导的懒散是密不可分的。有的领导干部任一般干部时,能够勤奋实干,当了主要领导就自然而然地有了“放松”的思想,有了“自己休息他人去干”的想法,领导的这种“选择性”的工作法,所产生的消极效应是不可低估的。
2、“鼠屎”效应。常言道,“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应该说,绝大多数干部都是勤奋工作型的干部。但是,实际中总有那么一些“关系广、背景深”的干部,工作不长进,提拔倒挺快。有的干部常常喜欢比较,但他们比较的不是工作,不是作风,也不是服务,而是待遇、荣誉、级别和风光的程度。一个人不自律,以为是个别问题,不去管,就会有部分干部去模仿;部分干部不自律,再不加强管理,就会有更多的人去“学习”。时间长了,“他能坐着休息,我为什么要站着工作”的思想成了主导思想。有了这种主导思想,就会产生懒散行为;行为的懒散,导致工作中的少干事;干事少自然业绩平庸。
3、选拔误差。有想头,才会有干头;有干头,必须有奔头。但是,在干部选拔上,总存在着“一些误差”:只有想头、没有干头的干部,往往能先得到提拔,干头大的干部往往后得到重用。甚至有的干头大的干部并不能得到组织关照。有人说,“生活就象一部车,有埋头拉车的,有扬鞭催马的,还有什么也不干,只是把方向的”。干部选拔任用,不可能机会人人均等。但是,如果总是“动口的人受重用,出力的人只受用”,那么,出力的人会越来越少,动口的人会越来越多;埋头苦干的人会越来越少,偷奸耍滑的人会越来越多。
三、治理“庸、懒、散”的对策
《暂行办法》对治理“庸、懒、散”现象提出了很好的措施,只要按照《暂行办法》的要求,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治理“庸、懒、散”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1、让群众说话。干部懒不懒,业绩庸不庸,既要让上级领导表态,更要让普通群众说话。有的领导干部,在群众面前,懒的出名,是“油瓶倒了也不扶一把”,而在上级领导面前,则勤的出奇,是“领导吃菜他端盘,领导抽烟他点火”,对领导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组织部门在选拔任用干部的时候,在听取领导意见的同时,要更多地听取群众的意见。群众称赞的人选,要先予以任用;群众不满意的人选,要多加考察;群众和领导看法不一的人选,要慎重使用;群众褒贬不一、毁誉参半的人选,要实地多角度考察。在政治条件、任职资格、身体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只有增大群众说话的分量、减少领导的决定作用,去考察任用干部,干部的懒散和平庸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理。所幸的是,最近区委组织部出台的《治庸计划》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充分体现了走群众路线这一思想。
2、让业绩检验。党中央高度重视干部考核评价工作,中组部根据科学发展的要求,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制的意见》,根据中央的《意见》,我区结合实际也出台了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为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正确用人导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制度和组织保证。要通过建立制度,让符合科学发展的业绩来检验干部的能力。要把能力平庸,工作一般,勉力为之的干部要放在一般工作岗位上,而能力强、德性好、能够推动本单位科学发展的干部要切实加以重用。要通过努力真正建立起一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选人用人机制,让懒散者无位,平庸者下台,优胜者施政。
3、深化机构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已经进行过多次,但至今职能交叉重叠、责任不清、事权分离、多头管理和管理真空的问题依然存在。如街道在城市管理过程中,只有责没有权,只做事没有钱的现象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扭转。要重新划分或界定街道与职能部门,职能部门与职能部门之间的责任和权利,使权责统一,让全区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人员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彻底杜绝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
4、畅通任用渠道。现在干部管理基本上是不犯大错误,就不会失去干部身份。要探索处理懒散和平庸干部的方法,让懒散和平庸的人出去,让勤奋和能干的进来;让对群众和对领导表现不一的人出去,让真正实施科学发展的人进来;让懒人没福,让勤人有位;让庸人自忧,忧其位子,忧其待遇,忧其前途,忧其命运。不能让整天无所事事的人、不关心群众生活的人、上网聊天的人高枕无忧。
5、强化监督检查。要按照《暂行办法》的要求,把监督检查常态化,决不能象风暴一样,风暴一过,则风平浪静。要通过组织集中检查、明察暗访、日常考核、民主平议和群众举报等形式,实现监督检查的经常化和制度化。要拓宽监督渠道,健全电话举报、信访举报、网络举报“三位一体”的举报体系,及时受理群众举报和投诉。对在集中检查与明察暗访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核实,依法处理,决不手软,要让干部有如履薄冰、如挑重担的感觉。
上一篇:治庸从我做起征文
下一篇:区委办公室治庸问责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