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函件业务的意义
邮政作为信息产业和基础产业, 必须参与社会、服务社会, 才能获得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良好外部环境。在邮政经营的诸多业务品种中, 函件寄递无疑是广大公众依法享有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服务之一。虽然邮政的发展要关注其商业前景, 但决不能放弃提供普遍服务的社会效益, 而函件的传递正是邮政提供普遍服务, 参与社会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的最好方式之一。
1. 函件业务直接体现邮政的本质
近年来, 由于各方面原因, 函件业务发展缓慢, 业务量持续5 年出现负增长, 函件业务收入占邮政总收入的比例在逐年下降。1999 年, 函件业务收入仅占邮政总收入的 11% , 而邮政储蓄等派生业务收入比例却占到了30% 以上。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当前中国邮政函件业务构成比例的快速下降, 已到了该业务不足以成为品牌业务的地步。邮政一旦失去函件这个品牌, 邮政的本质将无法体现, 邮政企业的性质将会发生变化。
2. 函件业务的萎缩将导致邮政丧失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环境政府的理解、支持是邮政可持续发展外部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国家对信件业务实行国家垄断, 交邮政专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规定“信件和其它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的寄递业务由邮政企业专营”, 其资费标准由国家规定。这些规定, 都为中国邮政获得了最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任何行业获取垄断专营的空间并不大, 如果我们不利用政策环境优势, 在尚无竞争对手的领域迅速扩大业务发展的规模, 而是坐视函件量的萎缩而不顾, 将最终导致现有政策失去实际意义。邮政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泡影。
3. 函件业务发展是邮政企业扭亏的决定因素
邮政具有“三流合一”的特征, 为了保障“三流”的畅通, 我们组建了庞大的邮政通信网。但依现有的函件业务量水平, 造成网上实物流量不足, 使网络中大量的分拣设备、运输设备处理能力闲置。依南京邮区中心局为例, 由于信函量的下降, 据测算, 目前信函分拣机的综合运营效益尚不如以前的人工分拣。由于函件业务的成本支出较为固定, 所以, 只有把函件业务量搞上去, 增加网上实物流量, 才能对目前邮政企业扭亏起到决定性作用。
1. 函件业务构成比例不合理
在我国邮政函件业务的主体信函业务中, 私人之间来往的信函比例约为70% , 商业信函比例于30% , 这与发达国家邮政的信函业务结构正好相反。进入90 年代以来, 电话、移动通信、E- mail 等通信手段逐渐分流了邮政信函中纯信息传递的大部分私人信函量。由于私人信函在信函总量中占的比例过高, 其量的快速下降直接导致了邮政信函业务总量也以较大幅度下降。
2. 树立商业信函“媒体”品牌的意识不强
邮政界都认为商业信函是函件业务发展的出路, 其在我国也已有20 多年的发展历史, 但长期以来我们却没有意识到商业信函不只是邮政的一项业务, 而是一种新兴的广告“媒体”, 自然更谈不上“媒体的建设”了。由于没有很好的树立商业信函“媒体”品牌, 其社会知名度不高。加上各地片面强调业务的营收, 甚至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 利用商业信函散布虚假广告, 骗人钱财, 严重败坏了商函的信誉。另一方面, 由于我们“合作和双赢”的意识较弱, 加上自身诸多原因: 名址库个性化不足、严重老化, 投递网最后一公里妥投率较低等, 始终没有为商业信函的使用者—— 工商企业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电视媒体讲究收视率, 而商业信函这一“媒体”投递到位率并不高, 商家无法从寄发商业信函得到他们期望的利益回报。久而久之, 他们对这一媒体失去了兴趣。
3. 函件业务调资幅度过大, 造成商函资费偏高
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 价格是“商战”的一把利器。目前函件业务发展似乎走进了一个怪圈; 行业亏损引起调资, 调资导致业务量下降, 业务量下降不仅没有弥补亏损反而引起新的亏损。由于商函在业务品种上仍归属于信函, 十年来的三次资费调整涨幅高达数倍, 放到市场竞争的环境中去考察, 目前商函资费显然偏高。私人信函由于交寄量不大, 受资费因素影响较小; 而商函不一样, 由于交寄量很大, 过快的资费涨幅使用户缺乏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企业要算经济帐, 由于承受不了资费的压力, 纷纷改用其他渠道做广告。信函量的快速下跌, 很明显是受价格的影响, 而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的便是商函。
1. 调整结构、培育市场是当务之急
当前函件业务的不合理结构, 是制约函件业务发展大的根本因素。我国的私人函件量占整个函件总量比重的七成以上, 这给邮政函件业务的经营带来极大的潜在风险。由于私人函件是最容易受到现代先进通信手段冲击和分流的部分, 事实上, 由于这几年电话的普及, 已经引起居民信函需求总量的大幅下降, 在大中专院校更是如此。据调查, 一些临近高校的邮政支局目前纯私人信函的收寄量连90 年代初期的1ö3 都达不到。从世界范围来看, 电信技术发展的确削减了部分民间函件业务市场, 但发达国家邮政的函件量并未出现逐年下降的局面, 而且还在稳定地增长, 关键在于他们及时实现了函件业务从个人通信到商业使用的战略转移。以美国为例, 美国是电信技术最发达的国家, 但美国邮政函件量并未受到冲击而引起下降, 相反每年仍有增长, 现在已达到2 000 亿件, 人均600 多件。他们主要是抓住了商业函件这一稳定的寄递市场。
在美国函件总量中, 商业函件占了80% 左右, 成为一个支柱产品。由于我国目前的函件结构是脆弱的, 因此, 加快结构调整, 让商业函件成为我国邮政函件的主流是当务之急。由于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 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达到美国那样高的人均函件量, 但经过“十五”期间的发展, 商业函件量占到我国邮政函件总量的50% 以上是完全可能的。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地遏制函件量下滑的趋势和规避市场风险。由于我国居民的文化习惯和邮政自身宣传不够等原因, 人们对商业函件这一“媒体”尚未广泛知晓, 即使知晓, 持不信任态度的居多。在商业信函的使用者中, 目前也以私营中小企业为主, 占到46. 9% , 而国有大中型企业在使用商业函件方面起步较晚, 有待于开发。基于这些因素, 在调整函件业务结构的同时, 积极培育商业函件市场, 树立商业函件的知名度和品牌也是当务之急。
2. 明确重点, 对广告类函件业务实施商业化运作根据
目前的市场特征, 函件业务在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发展方向应是商品目录、帐单类商业信函和广告邮资明信片。在这些业务的发展上, 上海等省市的邮政部门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发展思路。由于定位的关系, 长期以来商业函件没有成为中国邮政的一个单列业务种类。在资费标准上和普通信函的“捆绑”实质上已经成为制约商业函件发展的最大“瓶颈”。因为要承担普遍服务义务, 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信函由邮政专营且资费标准由国务院物价主管部门制定, 报国务院批准。这样一来, 信函资费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小, 邮政也没有自主定价权。
近20 年来, 我们一直把商业广告函件资费与信函资费“捆绑”在一起, 信函资费上调, 广告寄递的资费也随之上调, 与市场脱离了关系, 实际上是降低了邮政的竞争力。再加上邮政经营工作中存在的局部与大网的矛盾, 由于管理不力, 部分地区违规降低资费揽收商业函件, 损害全网利益的现象一直存在, 更加使商函的经营局面混乱不堪。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价格机制起到无法回避的重要作用。中国邮政要实施商业化经营战略, 就必须面对市场调整自己的价格政策。因此, 当前亟待把商业函件资费从普通函件资费中分离出来, 根据市场形势制定灵活的标准, 并使函件业务成为邮政单列的业务种类, 同时制定配套完整的处理规范。美国邮政的第三类邮件中就有单独的广告函件业务种类, 其资费标准约为信函, 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做法。
3. 优化网络, 做好函件业务大发展的支撑函件
业务的发展, 光重视“收进来”问题, 不解决“投出去”问题还是无济于事。目前, 在函件业务大发展的网路支撑上, 商函名址库个性化不足、老化严重, 投递网最后一公里妥投率较低是两大障碍。目前, 各省市邮政商函公司都有自己的名址库, 由于资金投入的原因, 无法做到及时、完善, 尤其是个性化不足, 一遇到有针对性需求的商函业务就造成居高不下的退回率。加上各地由于从各自经济利益角度出发, 商函数据库不能很好地共享, 成为业务发展的又一“瓶颈”。从国外发展商函的情况看,“联合”贯穿商业函件发展的始终。名址库一方面我们自己要搞, 这样可以省钱, 但我们毕竟不专业, 维护是一大问题; 另一条路子是请代理商来提供, 比如中国电信的用户基础数据库, 解决好一些法律问题后完全可以联合开发。这并不意味着把业务分流出去, 而是实行“双赢”的战略, 让商函发展的整个价值链都有利可图, 这样才能把商函这块蛋糕做大。
中国邮政现在这种“统吃”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我们现在正在搞邮政电子商务, 其实从因特网上采集个性化的名址数据也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
相关热词搜索: 函件 邮政 意义 业务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