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总人口45.49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5.49万人,占总人口78%,但是2010年1-9月,XX县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86320.7万元,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8.4%,农村消费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要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必须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购买力水平,不断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村消费市场加快发展。
一、XX县农村消费品市场的现状
(一)农村市场稳步发展,但还是落后于城镇市场
近年来,在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和农村消费环境不断改善等多种有利因素的带动下,我县农村消费市场稳步发展。2010年1-9月,全县实现农村消费品零售额86320.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5%,但与城镇市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2010年1-9月,全县实现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7909.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1.6%元,城乡消费市场同步发展,农村市场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城镇市场。
(二)农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城镇居民存在较大差距
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10年1-9月,XX县农民现金收入人均为198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8%,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我县农民消费水平有了明显提高。201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家庭已拥有洗衣机,电冰箱,彩色电视机,摩托车,电话,手机等电器电子产品,都比去年有较大增加。虽然农民消费水平有了提高,但和城镇居民相比,差距仍然存在,微波炉、太阳能、高档彩电等都比较少。
(三)农民消费领域不断拓宽,但总体消费水平依然较低
随着农民购买力的增加,农民的消费层次不断提高,消费领域不断扩大,特别是一些较为富裕的农民在衣着、家庭设备等方面的消费支出不断增加,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10年1-9月,XX县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主要以购买食品、衣着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为主, 1-9月农民人均购买食品支出为394元,同比增长7.3%,农民人均购买衣着支出为82元,同比增长19%,显然我县大多数农民用于购买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较多,相对文化教育、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用品及服务等方面购买较少,着重解决基本的生活开支。
二、制约我县农民消费的因素
(一)消费环境不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民消费增长
虽然近几年我县农村消费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但从总体上看仍然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商业网点少,规模较小,市场信息闭塞,农民消费选择的余地不大;二是农村消费市场售后服务跟不上,商品出了问题难以得到解决;三是农村市场假冒伪劣商品较多,农民识别能力差,致使因害怕上当而放弃购买。以上种种原因,使得农民本来就十分有限的购买力大打折扣,抑制了农村市场的发展。
(二)即期消费欲望不强影响了农民消费增长
尽管近几年我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购买力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消费欲望并不是很强,主要原因:一是农民要承受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压力。不仅要承受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还要承受社会和生活保障各方面的风险,因此大多数农民把收入作为一种风险金转向储蓄。二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据调查,目前农村养老主要是依靠子女供养和自身积蓄来支付生活消费,社会养老仅限五保老人和极少数低保户,农村合作医疗解决了农民大病住院的部分医疗费用,但门诊费用由农民自行承担,因病致贫现象在农村仍然存在,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大多数农民将收入转为储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
三、进一步开拓我县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建议
(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只有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才能提高农民购买力水平,带动农村市场需求的扩大。目前农民收入增速放缓,主要原因是农民还没有完全进入市场,还处于传统的单一的经营方式。因此,要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调整农业产品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品质优良、开发前景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中之重,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使农民从中获取更多的利益。
2、对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根据种植成本核算农产品成本价,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当市场价格低于种植成本价,实行保护价收购,调节市场供求关系,确保农民利益。
3、推广科学技术,减少农产品种植成本。完善基层农技站建设,将先进技术送到农村、送给农民。如近年在广大农村推广的测土配方施肥,既减少不必要肥料支出,又可减轻环境污染。
4、政府部门加强市场监督和引导,积极拓展农产品销路。要密切关注农产品市场动态,预测市场发展趋势,规控农产品(特别是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调节市场供需关系;积极与农产品加工单位联系,拓展销路。
5、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扩大农民收入来源。为农村剩于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提高农业的集约化生产程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人均产量,拓宽农民收入来源。
(二)不断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虽然目前我县农村市场与城镇市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但发展空间十分广阔,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流通迅速能够带动和刺激农民消费,近年来,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扩大农村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的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但总体上仍然比较落后,今后还要在政策、资金上予以支持,进一步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消费环境,同时要改善农村消费的软环境,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和欺农坑农行为,改善服务质量,建立现代流通网络,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工程,提供品质放心的购物环境,让农民在家门口购买到优质商品,享受到便捷服务。据统计:目前全县农家店已建成247家。
(三)积极引导农民更新消费观念
受收入水平、消费环境、消费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广大农民的消费观念还相对落后,因此,要开拓农村市场,必须积极引导农民更新消费观念,使广大农民懂得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收入增加了,生活质量也应随之提高。提高生活质量,不仅要提高吃、穿、用、行、娱的质量,还要提高文化和精神生活的质量,积极树立起现代的消费观念。
(四)大力调整农村消费产品结构
随着收入的增长,农民用于衣、食、住、行、娱的消费品将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发生较大变化,呈现多样化、层次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但是还应看到,目前农民收入水平总体还比较低,不可能去大量购买价值很高的商品。因此,必须根据农村消费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的适合农民需求的产品。
(五)进一步完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
当前,农村市场流通网络不健全、销售和服务网络不完善、消费环境欠佳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民购买力的实现。为此,要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优化配置农村流通资源,建立起高效、畅通的现代化流通渠道。加快改造农村集贸市场。农村集贸市场是农民购物的重要场所,据统计,目前XX县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58个。我县的农村集贸市场目前仍以简易棚架市场、露天市场为主,市场交易集中度低,难以形成规模,产品流出能力薄弱,直接影响农民增收和农村消费,农村集贸市场有待规范和升级改造。如何规范农村集贸市场,改变农民已形成的沿路摆摊的集市贸易习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的重要方面,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给予指导,资金上给予扶持,并积极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加快对农村集贸市场进行改造升级,推动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相关热词搜索: 消费市场 思考 农村 某县 发展
上一篇:在全市招商项目策划座谈会上的讲话
下一篇:2011年酒店总经理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