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村民委员会、乡级各部门: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XX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更好地服务XX经济社会发展,特制定《XX乡“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全乡教育发展状况
“十一五”期间,全乡教育战线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上好学、教好书、管好校、治好教”为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乡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化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为构建富裕、和谐、秀美XX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基本实现了“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的目标,为“十二五”期间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发展,国民素质进一步提高
“两基”成果不断巩固和提高 实现“两基”以后,我乡健全防辍控流工作机制,定期实施“两基”监测,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了一定范围内。全乡城镇3-6岁儿童接受学前三年教育率达到96.2%,农村学前一年入班率达到95.8%;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年度辍学率城关严格控制在1%以内,农村控制在2%以上,12-14周少年入学率达到98%,全乡小学毕业合格率达100%,初中毕业合格率达98%,三类残童入学率达95%以上,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9.29%。
(二)创新德育工作模式,学生的文明素质不断增强
坚持德育为先,不断深化“校风育人”工程。积极拓展德育工作的途径和内容,制定了XX乡《中学生行为规范100条》和《小学生100个好习惯》,开展以礼貌、礼仪、礼节为主要内容的“三礼”教育活动,注重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基本实现了学生“举止文明,学习勤奋”的“校风育人”初级目标。坚持开展“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夏令营、科技比赛等活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
不断推进体卫艺教育工作。认真做好防手足口病、甲型流感等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大力推进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深入开展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学生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三)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牢固树立“精品教育”理念,学校特色创建工作成效显著,全乡确定的首批特色学校和重点项目彰显了学校特色和内涵。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加强“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提高了成果质量。加强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深入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健全了课改工作的领导机制、协调机制、督办机制。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和实施全乡各学段《教学要求》,开展洋思教法的推广活动,优化了教学手段和评价机制,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加强备课组三级网络建设,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提升了全乡教育教学质量。小学生文化课学习成绩在良好以上的达80%,毕业合格率达100%;中考总位置值、优良率、一次性合格率逐年增长,文化课合格率达98%,升学率达80%以上。
(四)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队伍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大力推行公开选拔和交流任职制度,增强了干部队伍的活力。坚持以实绩考核干部,营造干部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调动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坚持常规培训和特色培训相结合,开展干部培训工作,提高了干部的领导能力和行政执行力。
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则,大力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制定和实施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全乡中小学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推动师德建设科学化、制度化。开展“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师德教育活动、“规范师德行为”承诺活动、教师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提升了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文化素养。定期开展“师德风范奖”、“教学桃李奖”和“扎根边远地乡奉献奖”评选活动,大力表彰先进教师,树立了一批师德先进典型。
加强骨干教师管理和培养,壮大骨干教师队伍。对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及乡名师实行动态管理和任期考核制度,切实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启动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强化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工作。
(五)强化教育督导,教育督导制度得到进一步落实
进一步落实教育督导制度,加强乡镇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促进了全乡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发挥督学功能,引导学校内涵发展。创新中小学督导评估机制,2007年启动小学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工作,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稳步提升。
二、全乡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也日趋明显。教师学段配置不合理,教师整体超编,高中教师短缺。教师年龄结构趋于老化,中小学中老年教师比例偏高,年龄结构矛盾加剧。教师的学科、学识结构不配套,全乡中小学音乐、美术、体育及初中英语、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缺少教师。高水平、高素养的骨干教师数量不足,全乡特级教师、省名师、市名师偏少。
三、全乡“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XX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按照“促进公平、追求卓越、推动创新、服务发展”的工作方针,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新XX提供更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目标任务
1、战略总目标
“十二五” 期间,XX教育要瞄准教育发展特色化、教育设施标准化、教育管理规范化目标,紧紧围绕学生的终身发展,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凸显各级各类教育的育人功能,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信息化和优化教育资源为重要支撑,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教育服务全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2、具体目标
(1)基础教育
高标准巩固“两基成果” 进一步确立基础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年度辍学率控制在0.3%以内,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为100%,年度辍学率控制在0.5%以内。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稳定在99%以上。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 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完善幼儿园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力争做到每所街(桐湖)乡镇拥有1-2所规范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教办幼儿园。保证幼儿就近入园,确保学前毛入学率达到95%,城镇3-6岁儿童接受学前三年教育率达到95%以上,农村学前一年入班率达到95%以上。
(2)家庭教育
构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体系和家教网络新格局,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到2015年,家长家教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普及率达100%,家长受教育率达90%以上。
(3)师资建设
到2015年,全乡高中教师中具有研究生(硕士)学历(学位)人数占专任教师数的15%;初中教师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其中80%达到本科学历;小学教师90%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幼儿园教师98%以上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全乡中小学信息技术专职教师达到100%。
(4)教育质量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手段和评价机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小学生文化课学习成绩在良好以上的达80%,操行评定良好率达95%以上,毕业合格率达100%;初中生文化课合格率达98%,操行评定良好率达90%;逐年提高高中教育教学质量。
四、“十二五”期间全乡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
(一)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完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积极探索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制订《XX乡义务段学生学业水平评价标准》,加强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测和管理,打造一批品牌学科,提升一批发展学科,培育一批特色学科,建立一套学科课程建设新机制,全面提升义务段课程建设整体水平。
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积极作用,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知识、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论述,提升教育理念,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的意识,引导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总结推广研究成果,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执行《XX乡教师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对教师的规范化管理。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开展经常性的师德教育活动,引导教师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完善师德规范,健全激励机制,不断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师德风范奖”评选活动,表彰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辛勤耕耘、为人师表、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健全师德监督机制,严格考核管理,不断端正师德师风。
(三)实施学校德育创新工程
构建有效衔接的德育内容体系,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国家意识、民族情怀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学生守法、诚信、勤俭、感恩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开展世界多元文化理解教育,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文化沟通鉴别力。推进生命教育和生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然、自我、他人和社会。注重学生意志品质磨砺和团结协作精神培养,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深化“三礼”教育活动,将“三礼”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
(四)实施学校特色发展工程
深化教育内涵发展,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挖掘特有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特色创建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拓宽学校的发展道路。引导学校树立“特色立校、质量兴校”的办学理念,走内涵发展道路,深入挖掘学校文化底蕴,创新学校管理办法,积极构建以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为核心、以人文和谐校园为目标的学校文化。
(五)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
大力推进乡镇成校的规范化建设。完善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独立设置和规范化建设工作,努力将乡镇成校建设成为集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农村党员干部培训中心、社乡学校、老年学校于一体的农村公共教育基地,建成综合性、多功能的科教兴农基地,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益。
(六)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
认真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完善学校体育设施,保证每位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掌握几项基本体育运动技能。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完善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制度,对达到合格等级的学生颁发“阳光体育证章”,达到优秀等级的颁发“阳光体育奖章”,培养学生重视体育锻炼和健康生活的良好习惯。
认真实施《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继续坚持以抓好食品安全为工作重点,切实提高学校后勤管理人员的水平。认真抓好“放心食堂”建设,确保学校不出食品安全事故。
完善学校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关注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制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开展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全面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相关热词搜索: 发展规划 乡镇 二五 教育
上一篇:2011年交通运输局工作要点
下一篇:乡镇十二五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