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文化是重要的地方名片

| 浏览次数:

   文化的素养,决定了人的气质;文化的积淀,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独特性。要保持一个地区的独特性,必须高度重视发掘发展地区的优秀文化。  

地方名片  

名片起源于交往,而且是文明时代的交往,因为名片离不开文字。名片最早出现,始于封建社会。文化历史界的专家考证说,中国最早的“名片”叫“木刺”。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南郊的三国东吴名将朱然家族墓葬出土的“木刺”被考古学家们用来推断墓主身份。据说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名片”实物,表明“名片”在三国时期已开始使用。到近代,名片开始走向平民化。而现在,名片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也已经电子化了,存在电脑里手机里,查询起来便利了许多。  

“地方名片”是一个随着“地域经济”一词走俏而时兴起来的新名词。名片是用来宣传介绍名片的主人的,那么“地方名片”自然也就是宣传介绍某个“地方”的。当然,这只是功能定义,地方名片不像私人名片那样是一张印着主人信息的、有形的印刷品,而是地方特色的信息代称。地方当然有大有小了,所以“地方名片”就有乡镇名片、县市名片、省份名片,还有所谓的国家名片,都是说某一特产、风俗、文化现象足以代表那个区域。学地理的人都知道有一种特殊的地图,标注着矿产、特产等等的分布,其实就是把各个地方的地方名片集中在一起形成的一个“国家名片”。  

国家名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我国的国家名片是由疆域广阔、多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等等所构成的,这早已被世界所公认。  

地方名片则是由相对独特的文化、历史、民族、版图、区位等因素构成的。随着“地域经济”概念的普及,各个地方政府日益重视“地方名片”的打造工作,许多地方政府除了在硬件如旅游设施、生产设施方面加大投入之外,还不惜重金在各种各级媒体上塑造地方形象,极力推助地方特色资源成为本地地域经济发展的招牌名片。近些年来出现了各种打造“地方名片”的方略,有的追求大,要气势;有的追求靓,讲品位。据报道,一个只有20余万人口的贫困县,大兴土木欲建可与天安门广场相媲美的全国一流城市广场;某市为了营造休闲氛围,学起大城市的样子,把市中心一条主干道建成了步行街,禁止一切车辆通行,弄得群众怨声载道。还有的地方则大搞种养业,于是出现了所谓的全国第一黄牛县、奶牛县等等,其结果都是闹剧一场,徒然劳民伤财。   

事实上,“地方名片”的要义并非要“高大全”、“新奇特”,也不在于一定要达到“人无我有”的境界;而是要的是地方的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不与历史文化名城争风流;不与经济强市讲总量,而是沉下心来,把地方经营管理好,把人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好,自然会使“地方名片”熠熠生辉。  

而这其中突出独特的地方文化更是增强地方意识的首要问题。文化上的亲和力、地域上的亲近感,最能使本区域的观众产生思想共鸣。区域文化是本地区人民群众长期生活的创造和积累,并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着眼地方的发展道路,文化则是重要的“地方名片”。  

  

与打造城市名片相关的三个问题  

与新世纪新阶段相关的问题。一是文化建设是提升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新世纪新阶段,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一个地区强大与否,既取决于经济实力,也取决于文化实力。二是新阶段要在全球化背景下来审视地区文化。全球化给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引起了文化的焦虑。一些地区的文化失去了自身的特点,找不到传统文化的影子,感到有一种被融化、被改变的危险。  

与城市吸引力相关的问题。如何满足城市所想要吸引进来的人群的生活方式的要求,成为打造城市名片的重要方面。一个城市吸引力不能只停留在吸引外来投资上。一谈到吸引投资,必先打出资源牌,尽管这是所有投资都必须考虑的内容,但并不一定就是决定性的。相反,多元文化的城市总是充满着吸引力,因为不同的人可以比较容易的找到与自己相适宜的生活方式和交往人群,也使城市的影响范围得到扩大,从而使其发展更快。  

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关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依托的是先进文化。和谐是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前提,只有和谐文化才有可能是先进文化。从和谐入手,构建和发展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该把握的原则。  

  

传承我市的优秀文化  

双鸭山发展历史积淀成的文化,我们现在有意识地认真的梳理,挖掘和开发利用,不让有些文化逐渐淡化、弱化,以至于湮没。文化厚度也在不断增大,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文化体系,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使这种体系更加严密,让其适应当今世界文化竞争的形势。传承我市优秀的文化资源,突出地域特色,使极具地域特色和魅力的文化资源得到深入挖掘,这样才能如一张张“文化名片”不断地将双鸭山推介到全省、全国。  

挹娄古都。我市正加大对挹娄文化资源的宣传和开发力度,以此来打造城市特色文化品牌。挹娄人建造了气势雄伟的凤林古城,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迹,是黑龙江古代文明发祥之地,我们应该把这条脉络续起来,继承丰厚的文化底蕴。  

满源故里。双鸭山是清王朝发祥地。1616年,努尔哈赤在双鸭山所辖新宾满族自治县的赫图阿拉称汗,自此拉开了中国清朝的历史序幕。在这方面我们应加大开掘力度。  

赫哲文化。今天的赫哲族文化已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赫哲传统文化面临着现代文明的空前挑战。赫哲族虽然人口稀少,但赫哲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将赫哲族文化整理出来,作为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留给我们的后代。  

湿地文化。湿地被称为“地球的肾脏、生命的摇篮、物种的基因库、鸟类的乐园”,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双鸭山有着七星河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内,这是没有被破坏、没有被人触动的原始湿地,是珍贵的生态资源。我们应在认识湿地、利用湿地方面形成感觉认识、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行为习俗、建筑标识,然后由此产生文学艺术、科学常识等等。即人们在利用湿地和使用湿地的实践过程中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总和,即人与湿地的关系而形成有双鸭山特色的湿地文化。当然湿地生态系统是非常脆弱和敏感的,一些不适当的投资开发会降低湿地的价值,一定不要草率行事,如果要开发,一定要有合理的规划设计。  

企业文化。随着我市的招商力度不断加大,许多大企业落户双鸭山,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于种种原因,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的发展相当缓慢且很不平衡。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能片面地把企业内部传统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视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容;二是不能仅仅提出几句口号式的诸如“开拓创新、勇争一流” 的所谓企业精神,就宣布已经建成了企业文化;三是企业文化不能随着企业人事更迭而盛衰荣枯,应具有一贯性与连续性。  

农垦文化。农垦文化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一个特殊的群体,用特殊的方式,为完成特殊的使命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它包含军旅文化、知青文化、黑土文化等等。农垦精神让人感动,给人启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应为农垦文化搭建平台,让农垦的开拓、勇敢、团结、奉献与创新精神得以发扬和传播。  

  

  

相关热词搜索: 名片 地方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