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学院 图书馆,重庆 万州 404000)
摘 要: 文章分析了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阐述了图书馆信息 化的含义,并提出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构想。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网络信息时代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6921(2008)21—0168—02
1 网络信息时代迫使高校图书馆推进信息化建设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普及,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人类进入了一 个全新的时代——网络信息时代,信息增长呈爆炸之势,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 样化的特点,作为信息中心的高校图书馆,为了准确、快捷地组织信息、提供优质、高效信 息服务,满足广大读者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必须加快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在教育部颁布的《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 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大大丰富了 高校图书馆的内涵,体现出很强的时代特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成为每一个图书馆的当务之 急和长期任务。
2 图书馆信息化的含义
图书馆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概念在图书馆的应用。确切地说,图 书馆信息化是指图书馆在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制作、传递利用等各项工作中,应用计算机 、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等手段,对图书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改造,以实现 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普遍共享,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最终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 和经济效益。图书馆信息化包括3个方面的内涵。
2.1 技术和资源信息化
抓紧建设图书馆的信息基础设施,在图书馆内全面使用计算机、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力求 将图书馆业务工作——信息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实现自动化管理。近年来,我国大部分高校 图书馆已基本上完成了自动化和网络化的基础建设,同时,在文献资源建设上,高校图书馆 的资源呈现传统纸质文献和现代电子文献并存的信息资源格局, 在实施“馆藏资源数字化 ”和“社会资源馆藏化”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技术和资源信息化是图书馆信息化绝不可少的,但这只是图书馆信息化的初级阶段,是图书 馆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2.2 管理信息化
管理信息化指的是图书馆从管理理念、管理组织、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等方面要与图书馆信 息化的要求相匹配。具体在高校图书馆来说,在网络信息时代,要求图书馆尽快从传统型向 现代型转变,图书馆必须改变传统管理观念,更新读者服务理念;建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制 度,建立和健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做好文献开发工作,增 加文献的附加值;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实现集成化管理。
2.3 馆员信息化
图书馆员信息化是指图书馆员要对自己传统的服务理念进行全新的改造,树立和增强馆员信 息意识,实现图书馆员观念信息化。这是决定图书馆信息化能否成功的关键。因为再好的信 息技术、再好的组织管理制度,是由人来使用、人来指挥的。在现有高校图书馆员中,人才 结构比例严重失衡,复合型人才匮乏,知识结构不尽合理,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缺乏,造成 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远远不能适应网络信息时代图书馆事业迅猛发展的需求。
技术和资源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馆员信息化是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可分割、不 可替代、不可或缺的三个组成部分。图书馆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必须加强对技术、资源、 管理和人员的信息化建设。
3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构想
图书馆信息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发展的速度,随着高校的发展而发展, 也随着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图书馆员对信息化认识的提高而提高。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图书 馆一方面要向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图书馆学习,另一方面要不断地总结自己在信 息化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思路。
3.1 加大投入,为图书馆信息化奠定坚实基础
要搞好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首先要进行图书馆的技术与资源的信息化。领导要加强对图书馆 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的重视,统筹兼顾、合理规划,多角度筹措资金,加大软、硬件设施的 投入,确保自动化、网络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图书馆必须及时更新日趋老化的 计算机等硬件设备,增加图书馆磁盘阵列、扩充和优化图书馆网络等用以开展读者服务的辅 助设施。
其次,加大对文献资源建设的力度。目前,信息资源呈多元化趋势,除了购藏传统的纸质文 献并对其进行标准化编目处理外,磁带、光盘等多媒体资料也应进行有序化整理。尤其是在 信息网络时代,数字文献传递日趋成为文献传递的主流,图书馆必须加大电子文献的建设力 度,购买电子图书和期刊数据库,对馆藏纸质图书进行数字化,同时加大对网络资源的开发 力度。目前,加大图书馆的资金投入主要依靠学校增加经费投入,高校图书馆普遍面临经费 紧张的现状,因此,这方面的工作要量力而行,保证资金有效投放。目前最有效的途径就是 坚持资源互补的原则,通过开展联办共建,馆际互借等方式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3.2 深入开展信息教育与信息化服务宣传
在信息网络时代,图书馆的信息纷繁复杂,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图书馆员 及广大读者都应增强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质,即对信息应具有确认、评估、寻获和使用等 方面的能力。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信息教育,提高馆员及读者的信息素质 。同时,图书馆是高校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支柱,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其海量信息是满足 个性化教学和保障学生自主化学习的重要设施和场所。因此,除了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 文献保障外,图书馆还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网络化优势,充分发挥数字图书馆、CALI S、CNKI等文献信息系统的信息服务功能,依托现代网络环境,对学生进行全天候、全方位 的开放型服务,深化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拓宽图书馆的服务途径,充分发挥图书馆教育的辅 助性功能。
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图书馆还必须加强信息化服务的宣传工作。①让读者了解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新动态、新进展;②将图书馆采用新技术,建设新资源、如何使用图 书馆资源等信息及时向读者进行宣传;③通过积极宣传,加强与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 、读者协会等组织联系,了解读者信息需求,确保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针对性,提高信息的 利用率。同时改变传统的读者服务工作方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高读者服务工作的 效率和质量。
3.3 推动部门结构调整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随着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信息存储的数字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服务方式的现 代化、信息产品的多样化。图书馆传统的组织结构已不适应现代图书馆发展的需求。因此, 必须辅以部门结构的调整。除了传统的采编部、流通部、阅览部等部门应予以保留并且与先 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外,还应根据需要成立信息咨询部、配置专职的信息咨询服务人员, 开展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同时,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深入应用,促进了图书馆的部门结 构和信息技术的协调和整合,逐步向网络化结构发展。因此,必须积极加强图书馆各部门之 间的联系,促进相互之间的合作,更好发挥高校图书馆信息中心的作用。
3.4 组建专业的图书馆员队伍
在构成图书馆各要素中,图书馆员是图书馆最具有生命力的物质力量和技术力量。在美国, 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建筑物占5%,信息资料占20%,图书馆员占75%。特别是 在网络信息时代,对图书馆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既要知识面宽,又要掌握现代信 息技术。相对传统的图书馆来说,网络信息时代图书馆员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从 传统借借还还的“图书保管员”向“信息咨询员”、“网络导航员”转变。
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它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图书馆 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大批具有强烈信息意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使图 书馆员转变传统的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深入到文献的具体内容中去,为读者提供广、快、 精、准的高质量信息服务。因此,应以不同的方式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科学地建立有层次 、阶梯形的人才发展模式,有计划、分层次地加强图书馆员的专业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积极 培养适应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信息收集人才和信息分析人才,成为信息社会专业知识的 掌握者,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掌握现代技术,适应网络信息时代图书馆发展的要求,保障图书 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是网络信息时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图 书馆的工作方式和服务模式。因此,作为高校及图书馆领导,必须了解图书馆信息化含义, 通过转变观念,加大投入、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深入开展信息教育和信息化服务的宣传 工作、推动部门结构调整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等措施,推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提高图书馆的 实力,推进我国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王浩川,杨明明.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和对策[J].网络安全技术与 应用,2007,(8).
[2] 张云霞.浅谈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2):1 64-165.
[3] 刘红梅.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 005,(15):69-70.
[4] 司有和.企业信息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下一篇:对CFR合同风险转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