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病理解剖学是临床涉及生命体结构与组织的生物学最重要的分支学科,关于此学科的教学一直是当前医疗教育研究热点。本文归纳了现阶段病理解剖教学期间,PCL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进展,总结了应用PBL教学模式的应用体会与思考,并以此提出PBL教学模式现存的不足与展望;以此完成分析,供业内同行参考。
关键词:PBL教学;病理解剖学;应用;体会与思考;不足与展望
中图分类号:R3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2-0023-02
病理解剖学(anatomy)被定义为涉及生命体结构与组织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包括动物解剖学(zootomy)与植物解剖学(phytonomy)两种。人体解剖学从其实用性来看,对于人类的研究是专论解剖学中最重要的分组,包括健康人体各样结构确切心态、大小、位置、各结构间的关系等知识,又有描述性或形态性人类解剖学之说。病理解剖学主要目的在于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因素、机制、规律、过程中,人体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病变转归的病理表现,构成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桥梁。由于人体的复杂性,对病理解剖学的教学增加了难度,如何借助医学生对临床此学科的渴求,以充分促使临床知识贯穿于整个病理学教学过程,一直是医学教育研究重要课题[1]。PBL(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也称作问题式学习)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以为题为导向展开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关于PBL应用于医学教育中,在诸多报道中表现出收益可观,获得了大量学生的正面反馈与业内同行的肯定。本文就其应用现状与体会展开总结分析,为PBL教学模式在病理解剖学的不断完善提供助力。
1 明确PBL教学目标
在展开PBL教学前,作为教师应明确PBL教学的目标所在,我们总结设立如下几点:①基于案例为先导条件,培训对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结合;②基于问题为根本,促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③基于学生为核心,提升学生自我学习的认知与习惯;④基于教师为导向,促使学生养成正确学习态度与方法。
2 PBL课前的备课与准备
2.1 设置病案
展开PBL课程前,教师应依据教学纲要、目标综合要求,依据课程需要,采集、制备、编写“实用性”、“典型性”病案,并在课前对下次课内容布置任务形式,安排学生课下预习,留有充足的时间检索有关资料。关于病案资料应涉及到主诉、既往史、诊疗、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查、手术外科病例、尸检资料等综合,可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实现对患者病史、体征等展现,以协助课堂内容的形象、直观、生动,便于学生了解患者机体临床表现、症状特征[2]。特别在对部分典型病案中,如肝硬化患者伴有的肝掌、腹水体征、蜘蛛痣等表现;又如肺淤血患者存在的缺氧、气促、咳嗽存在浆液性泡沫痰液等症状;关于此应尽量录制临床视频、音频等资料,逼真的临床感受,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满足学生自发性的积极主动观察到此类症状与体征出现,并以此自发性提出“为什么会发生?”、“发生的机制是什么?”等问题,以此加深学生对病理知识的兴趣、理解、掌握。
2.2 设置病案问题
PBL教学中最重要环节之一在于对病案问题的设置,我们对此总结分析,建议可涵盖如下几个方面:①病理解剖基础知识问题;②多方向知识的拓展类问题;③实用性、应用型问题;对此三个方面、层面的问题,不断深入分析,做到环环相扣,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自我分析、解决、临床思辨等能力。例如,在面对临床常见的风湿性关节炎中,对其问题的设计应主要思路涉及到:①风湿性关节炎的属于什么性质的炎性反应?此病主要病变部位与牵连部位在哪?病理的基本改变有哪些?②人体关节在解剖学中的构成是什么?临床对于风湿性关节的诊断方法是什么?内科学与诊断学等实验室检查方法有哪些?③疾病早期患者表现在那些方面?构成这些典型表现的基本病理学机制是什么?有无伴有其他并发症?如何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发生并发症后如何治疗?等等。
3 PBL教学模式的应用体会与思考
为保证PBL教学模式在病理解剖学中的顺利展开,于课前应通过邮件、微信、QQ等交流平台,利用此类快捷的信息技术通知学生授课目标与基本内容,以满足学生充分利用课下时间,收集与课程同步的相关资料内容,强调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小班授课”(8~10名学生为一组),配合完成资料查询、组内讨论、摘选归纳等。在展开小组学习期间,应促使学生通过问题本身,了解到隐含在问题背后涉及到的病理知识,及学习期间尝试解决的相关问题,帮助学生构建灵活、广播的基础知识认知,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小组式涉及到课下,因此这也进一步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予以培养。如在对《呼吸系统疾病》章节教学期间,可选择如下病案:基本资料:男性患者,年46岁,病程8年;临床表现严重晨间咳嗽,睡眠时亦存在阵咳或排痰,痰液表现为白色粘稠,偶有带血样,在劳动或活动后存在气急等肺气肿征象;通过X线片检查可见支气管壁增厚,细支气管与肺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或纤维化,以肺纹理增粗、紊乱,以“网状”、“条索状”、“斑点状”为主,并双下肺野明显;经呼吸功能检查最大呼吸流速-容量曲线50~75%肺容量,流量显著降低;痰液检查,经培养出致病菌,涂片发现革兰阳性菌;最终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转入呼吸内科给予对症治疗。在传授此课程期间,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详细的检查记录,与病史、完备的病理学资料[3]。随后针对课程中提出的问题,以小组形式展开病情的分析与讨论,各抒己见,逐渐对患者疾病表现、预期收益发表自我独立见解。重点在于此主动学习过程期间,對于支气管的形成过程、运行途径等基础病理学问题做出答辩,可总结出如下几点问题展开讨论:①支气管出现炎症反应的形成因素:强调学生通过对慢性支气管发生条件学习之余,同时对本病案患者合并肺气肿病理予以分析,并总结两种疾病的关系与差异性,做到温故知新;②慢性支气管形成肺气肿的诱发因素:学生通过对患者病理过程完成分析,对慢性支气管引起肺气肿的病理学、生理学机制;③支气管合并肺气肿的防治:通过对此合并症的机制了解,提出如何预防慢性支气管合并肺气肿的形成,以此实现病理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总之,通过此类典型、循序渐进型教学实践,以学生角度而言,PBL更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认知、操作、自主学习等习惯的形成;以教师角度而言,PBL教学在收获可观的教学收益之余,除了完成教学目标外,增进了双方关系和谐,维系课堂气氛活跃等。
4 PBL教学模式现存的不足与展望
PBL教学模式以临床病理作为教学平台,这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距离。课程的开展期间,教师以主导,在有意识下引出课题相关问题,问题作为思维开始的起点,又是思维持续的动力,在学生发现问题后,便会出现困惑、怀疑、探析等心理状态,而此状态的形成可驱使其自发性的调动思维,寻找解决方案,而在问题的解决期间,学生不断的解决,便有相继出现新的问题,构成良性循环,不断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其探究动力,时间的累积构成良好习惯,促使自主学习积极性提升[4]。PBL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改革思路,国外报道中已被证实卓有成效,而于此同时,我国针对此也在不断研究进展,通过对新方法、新思路的整理与完善,现阶段的应用同样在不断进步。而关于实践期间,PBL教学虽具有特异性优势,但同样可能面临如下几点问题:①PBL教学期间,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教师的角色出现明显变化,作为教师应及时了解到此变化,并及时调整自我教学态度、方式,可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通过上述我们可是PBL教学中,在对问题的设计是基础,因此在面对问题的设计中,应合理、严谨的选择,以确保问题可继发学生动机,引发相关领域的概念原理;而又不至于太难,使学生“碰壁”。②面对PBL教学,学生同样需要适应过程,特别是面对典型的被动型学生而言更甚,避免其自心理产生对PBL教学的地处。教师在教学期间应充分考虑到此情况,并切实做好相应的心理指导工作。③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PBL教学无论在教师还是学生中,均会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如何合理安排有限的时间,即可保证教学目的的达成,又可确保教学效果,仍是当前研究重要方向[5]。
总之,实践已然证实了PBL教学模式在病理解剖学教学中的應用价值,不仅利于促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同时也助于教师对自身水平的不断提升,从而获得“教学相长”的目的。但在开展中,我国毕竟经验有限,仍需不断投入研究予以完善,以期教学收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海涛.PBL在病理解剖学呼吸系统疾病教学中的运用[J].福建质量管理,2016,4(9):52~53.
[2]张光恋.解剖实验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14):18~19.
[3]刘起胜,徐筱红,刘 怀,等.CBL和PBL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18):14~15.
[4]蔡兆根.PBL教学模式在成人教育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6,7(4):59~61.
[5]马素珍,张方方,刘丹丹.PBL教学法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6(1):167~168.
收稿日期:2018-3-25
作者简介:洪建鹏(1970-),男,讲师,本科,主要从事教师工作。
相关热词搜索: 病理 解剖 教学模式 教学中 PB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