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浅析猪的病因及治疗对策

| 浏览次数:

摘要:畜牧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但猪病的频发和难以治疗已成为广大养殖户和兽医人员的难题。疫病诊断和治疗成为困扰养猪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全面认识环境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提高认识,拓宽疾病诊断思维,用综合猪病诊断法,达到诊断是基础,用药是关键,治疗是目的效果。

关键词:病因诊断治疗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业生产得到迅猛发展,成为农村经济中发展最快、经济效益最显著的产业。畜牧业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振兴农村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猪病的频发和难以治疗已成为广大养殖户和兽医人员的难题。因而疫病诊断和治疗成为困扰养猪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病因及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及分析研究,就当前猪病发生的原因和对策作如下浅析。

一、全面认识环境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饲养环境好坏直接影响着猪的健康成长 。养猪场修建的离城市、居民区、铁路、公路、河道近,造成环境污染、病原感染、噪音污染,不利家禽的生长发育。因环境而引起的疾病发生屡见不鲜。设施的装配,如温度、湿度、光照、空气、噪音、饲料、饮水、微生物等。造成条件性疾病暴发,免疫抗体下降等,对养殖的危害性也极大。

场址应选择在地势干燥、向阳背风、朝南或东南方向,最好有一定缓坡有利于光照、通风和排水。尽量做到既方便运输,又能防止环境污染、病原感染、噪音干扰等。不要建在低凹潮湿地,因为潮湿的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容易繁殖。全面认识环境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二、提高认识,拓宽疾病诊断思维,用综合猪病诊断法

多病原混合感染已成为猪病发生的主要形式,使得临诊表现和病理变化不像单纯感染那么典型,如细菌与细菌、细菌与病毒、病毒与病毒或与寄生虫等。发病,多为混合感染。多重感染带来的后果就增加了诊断和防制的难度。同种治疗方法在单纯感染和混合感染病例上呈现出疗效差异。混合感染常使抗生素活性受到干扰,体外药敏试验常不能反映出混合感染病灶中的实际情况,增加了诊断难度。

为此要提高认识,拓宽疾病诊断思维,用综合猪病诊断法。在运用传统诊断方法的同时,充分利用实验室诊断技术,进行常规细菌病和寄生虫病诊断,利用诊断试剂盒、胶体金试纸等进行快速检测。

三、科学合理用药

猪病诊断是基础,用药是关键,治疗是目的。药物是治疗疾病的武器,若用法不科学,既收不到良效,同时还会增加治疗难度。“高热”症群的猪病,发病后多减食或拒食,此时若以拌料方式给药,肯定达不到预期治疗效果,但改为注射加饮水的方式,效果会更好。在治疗时,病情稍好转就停止用药,导致有效浓度维持时间较短,治后又复发。同时还容易引起产生耐药性。猪病要有效控制,不能单靠疫苗或药物,必须结合饲养管理的改善及生物安全的加强。任何药物只有合理使用才有合理的效果。

四、应坚持“预防为先,防治并举”的原则

猪病种类多而病因复杂。严重威胁养猪业的仍然是传染病,尤其是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副伤寒、大肠杆菌病等。应坚持“预防为先,防治并举”的原则。猪场至少每7天带猪消毒1次,适时注射疫苗,一旦发现病猪,立即隔离治疗。在注重预防传染病的同时,也要警惕消耗性疾病,如寄生虫病、喘气病、疥癣等的防治。

从防治手段角度无非归之为两类:一类为应用常规手段就完全可以有效控制的猪病。二类是需要采取非常规手段才能有效控制的猪病。所谓应用常规手段完全可以有效控制的猪病,是指通过正确选用市场上现有的疫苗或抗生素,并通过加强免疫和适当的加药保健,就能彻底控制好的猪病,包括:猪瘟,伪狂犬,乙型脑炎,细小病毒,喘气病,大肠杆菌,魏氏梭菌,沙门氏杆菌,病毒性腹泻,传染性胸膜肺炎,肺疫,附红细胞体,球虫病等。在这些疾病中,除口蹄疫和病毒性肠炎疫苗保护力仍不很确切外,其他如猪瘟、伪狂犬、乙型脑炎、细小病毒、喘气病、大肠杆菌、魏氏梭菌、肺疫等,疫苗预防都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只要抗体达到一定滴度和合格率,基本都能抵抗强毒攻击。所谓能够抵抗强毒攻击,意味着免疫猪与相应的发病猪同居,也不会出现感染和发病的问题。因此对于这些疾病,关键是做好免疫预防,并做好相应免疫抗体监测,确保免疫抗体达到合格的要求。只要能够做到这一点,就绝对不用担心其对生产造成影响。传染性胸膜肺炎,附红细胞体和球虫病虽然目前仍无相应疫苗预防,但都可以通过药物保健加以控制,也不致对生产造成实质危害。

总而言之,要不怕麻烦,做到猪舍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定期对猪舍内外环境、设施的消毒,保持良好的卫生状态,栏舍地面的干燥。精心管理,合理饲养,遵循“定时定量,先粗后细,喂匀喂饱”的原则。才能切实保障生猪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浅析 病因 对策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