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水工溢洪隧洞底板混凝土施工技术

| 浏览次数: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水利设施不断兴建。在水工结构中,因为结构的工作和建设环境都在水下,这给水工结构的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溢洪隧洞是很多水利设施中的必要结构,它承担着主要的泄洪溢洪的作用。本文结合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针对水工结构中溢洪洞底板的混凝土施工的实际问题,介绍并且分析了其中的技术问题,为同类的工程实践提供了依据。

关键字:水工 溢洪隧洞 底板 混凝土

引言

溢洪隧洞最早的时候运用在水利工程中,其主要的功能是输水或者泄洪,保持水利设施在相对安全稳定的环境中进行工作。地板混凝土是项目建设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作为水工建筑的重要结构,溢洪隧洞不仅仅适用于各种水利水电设施,还适用于净水厂处理水资源的过程中的需求。一般来讲溢洪隧洞具有,施工的范围大、土建体积量大、安装量大的特点。而且往往施工的环境比较复杂、多变,这给隧洞的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本文中重点分析了在溢洪隧洞建设的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和基本的解决方案。

一、施工难点

在溢洪隧洞的施工中,一般存在这池坑抗渗、深基坑支护、工艺管线埋藏、工艺管线分布、江水排水等难题。池坑抗渗就是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结构为水工池体结构,存在较大的迎水面一旦渗漏讲给工程带来很大的困难。必须要有良好的抗渗漏性能。施工时一般采用橡胶止水带处理变形缝。基坑支护的原因是由于在施工的作业面,往往周边存在其他建筑物。施工时要进行土方的开挖,进而形成基坑。基坑的坑壁的稳定性会直接涉及到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工艺管线管道管径较大、分布区域分散。由于工作的环境比较复杂,施工的要求又相对较高。所以往往要对施工工艺管线进行X射线探伤检测,防止管线的焊缝遭到破坏。降水排水就是说在施工中,周边往往是河流等地区,土壤含水量较大,容易出现积水的现象,这些积水要及时排净。

二、施工工艺技术

1、基地处理首先要进行基坑的开挖,在溢洪隧道的建设中分为人工开挖和机械开挖两种方案。一般采用吸水井基坑开挖方式进行作业,采用多级按坡开挖方案进行。并且在坡面处,采用挂网喷浆的构造,有利于坡面的稳定性。在开挖的过程中辅助以边坡的防护工程和基坑的排水降水工程。基地挖好后,要对基坑进行清理和平整。要靠找科学的手段,严格依照国家规范进行操作,控制基坑倾斜角度。在岩面处,要用小锤检查岩石面的坚固程度和稳定程度,并且有条件的可以用X射线对岩体进行探伤,防止深度裂纹在岩体内部发生。

2、模板设计在施工的过程中,基础工程中的采用砖胎膜,辅助应用木质模板和钢管支撑。基坑的池体结构一般来讲处于有水的工况下,而且作为溢洪隧道的主要基础,处理时要格外注意它的稳定性。基坑池体结构要采用2 440 m ×1 220 mm ×12 mm高强覆膜竹胶板,这种模板强度较大,不易变形,而且受水的影响较小。综合墙板、柱、楼板等全部也应采用 2 440 m ×1 220 mm ×12 mm高强覆膜竹胶板。在基坑池体结构和墙板、柱等处的胶板背面,都要采用50 mm ×100 mm木方,在大于700 mm ×700 mm的柱及墙板中,均要采用12 对拉螺栓进行辅助。并且支撑系统的建设中,采用扣件式满堂脚手架为主,另外再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作为辅助支撑。放线时,按设计图纸测量后放线,每环节相隔 9. 95 m。而且模板的安装要严格控制标高,还要注意模板的稳定性,防止由于压力的作用而变形和偏移,造成模板定位不准。模板的面板涂脱模剂,这样可以在脱模的过程中更加的顺利,产生光滑、平整的混凝土表面。模板安装完工后,要进行位置检测。主要的测量工作是测量模板中线与隧洞中线偏差,还有测量模板控制点的高度差。并且在安装弧形模板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需预先设置内拉和起支撑作用的锚杆。锚杆的作用是控制模板的設计位置,使模板不能发生大幅度的下沉和上浮。

3、浇筑流程在水工泄洪隧洞底板的施工建设中,一般都会采用C25、C60、C30,这三种不同标号的混凝土相互辅助。并且在浇筑的时候,采用混凝土泵送的施工方法。在浇筑的过程中,每层都是按照先竖向结构再到横向结构,先浇筑柱和墙混凝土再浇筑梁、板,顺序进行的。在建设中,溢洪隧洞一般高度不大,采取水平输送为主,并且采用坑内坡道、叉车、人工搬运、平板车搬运等方法进行材料的运送。在浇筑过程中要求依次将C25、C60、C30混凝土连续浇注起来,并不得有施工冷缝。不同标号的混凝土浇筑的位置也要严格的控制,按照地板施工流程作业。在混凝土入摸时要按照相应的顺序进行。首先,要浇筑底板,采用C25标号混凝土,浇筑到60CM厚,直到标号为C60的硅粉混凝土层的底部。再进行C60标号硅粉混凝土的浇筑,教主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两种混凝土接缝处的部分。另外,在浇筑C60硅粉混凝土时,要先留出弧形边墙两侧的C30标号混凝土的浇筑位置。最后,进行标号为C30的边墙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一般来讲,浇筑弧形混凝土的过程中,要分三层,而且两侧的边墙对称浇筑,并且在这个部分要尽量的振捣密实。最终在标号C60硅粉混凝土的收面完成后,对弧形边墙进行拆模和收面的施工。在拆模收面的过程中,均要掌握好相应的时间,保证拆模收面的施工人员的工作进度。由于在泄洪的过程中,水流较快、较大,这样就对溢洪隧道的底部造成较大的影响。充分的收面可以减小水流通过时的阻力,延长溢洪隧洞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在硅粉混凝土的收面工作时,一般采用长10. 5 m的钢滚筒进行收面。钢管筒的一端靠在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底板上,另一端靠在档头板顶面上,通过这种安排来控制高程的槽钢顶面来回滚动,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找平。等到混凝土基本硬化后,在用工具对表面进行抹平、抛光。

4、围墙和钢筋的设置,围墙的桩基是围墙的主要受力部分,在施工的过程中,作业面采用二级台阶方案。挡土墙施工采用钢板桩的支护技术,来支护开挖现场。同时在开挖基坑内,设置两个抽水机进行抽水,确保基坑内没有积水的影响。在必地面以上建筑物,采用双排钢管扣件式脚手架。钢筋加工均在现场集中加工,成型钢筋由专用平板车场内运输。粗钢筋接头方案:直径大于22的采用滚轧直螺纹冷接头,直径处于16与22之间的水平钢筋采用闪光对焊接头,竖向的采用电渣压力焊接头,直径小于16的采用焊接接头。并且在钢筋我铺设过程中,要严格避免钢筋铺设不当,暴露在外。由于溢洪隧洞一般的工况在水中,一旦出现裸露的钢筋会很容易生锈,会大幅度降低溢洪隧洞的使用寿命。而且在铺设时,要注意环境温度,避免因铺设产生温度应力。

结论:

本文针对水工溢洪隧洞底板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大致的探讨和描述,并且简单的分析了容易出现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总之,溢洪隧道建设的过程是一个科学的、严整的过程。只有在建设的过程中,小心谨慎,严格的执行规范,并且还要做到因地制宜才能又好又快又省的建设处优良的水工溢洪隧洞底板。

参考文献:

[1]高俊 溢洪隧洞底板混凝土施工工艺的优化设计[J] 水利工程建设 2010

[2]邱志义 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工项目规划的研究[J] 科技信息 2011

[3]杨绍菊 城市净水厂引入溢洪隧洞建筑结构的必要性[J] 城市建设理论 2010

[4] SDJ57285 水利水电地下工程锚喷支护施工技术规范[S] 北京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5

相关热词搜索: 隧洞 水工 底板 混凝土 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