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宋时期画家李公麟和梁楷相继打破了传统绘画中纯用线的界限,李公麟在艺术形式上创造性地把白画发展成白描,而梁楷却开创了简笔画风格的绘画形式。本文就二人在两宋时期对传统绘画中线条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以及其艺术成就做了阐释和比较。
关键词:两宋;线条;创新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169-01
宋代的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此时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自成体系又相互渗透和吸收,笔墨技法也有了明显改进呈现白画争艳的繁盛局面,这也是我国中古绘画的高峰时期。线条作为中国绘画造型的主要表现语言,随着时代变换更替不断发展演变而日臻成熟。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彩陶表里上的图像纹饰中就出现了中国绘画艺术中最早的造型简单、质朴的线条。春秋战国时期线条技法已运用的相当熟练。秦汉时期的造像用线粗放、注重整体、不事细节具有深沉雄大的气势。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摆脱早期的稚拙古朴的风格,手法逐渐走向细致缜密趋向成熟。唐代线描在继承前人绘画技法之基础上将线条的柔韵与刚挺在意境上加以发展,使绘画达到了出神入化之境地。而此时白描只做为一种手段在绘画过程中做起稿之用,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到两宋时期分别出现以李公麟和梁楷为代表的线条新画风,即白描画和简笔画。北宋李公麟集前人之所长,把中国画的线条加以继承和发展,创造了具有鲜明艺术形象的白描单线勾勒技法这一纯粹的线描艺术。南宋梁楷则推陈出新、突破成规,开创了富于笔力劲道既有高度简约概括的简笔法。此二人虽有师承关系但各具千秋,但都在中国画线描艺术中有发展和创新,使得中国线条艺术转向一个登峰造极的时期。
李公麟是北宋后期影响最大的人物画家,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文人士大夫画家。他学识修养极深,精通文学和书画,画中也自然而然的注入了他的文人的意趣。其艺术特点主要是把唐代的白画创造性地发展成了最高体现线的艺术的白描画的艺术形式,使得这种艺术手法在中国绘画史上成为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李公麟创作的白描画以人物画为主,不设色彩并多以单色的墨线勾勒线条来表现事物,线条笔法行云流水兼具浓淡粗细、虚实刚柔之变化,极能表现出画面的意境和质感,他的线条遒劲清丽、畅达超俗,既有顾恺之的高古雅致又有吴道子的爽健舒逸,摆脱了甜俗华艳的世俗习气,让线条自身的丰富表现力和节奏感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达到了线描的新境界。这种由雄壮磊落提升为冲淡平和,由精致稠密提升为率略简易的艺术手法之转变是对中国绘画审美趣味和风格境界的提升。在中国美术史上,白描的功力还没有人能超过李公麟。因此,他又被后人称为“白描大师”。最能体现李公麟在白描表现上的巨大成就的代表作就是《五马图》用简洁而富有弹性的线条勾勒出人和马的形态,仅在马倌的帽折处略加敷色。五匹骏马不但外形矫健而且注重马的内在神情的刻画,用笔甚是丰富具有生命力,其鞍马图之闲散和寂寥的含蓄折射出来的是北宋后期文恬武嬉的时代气息。
与李公麟的白描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位南宋画家梁楷的狂放写意画。梁楷为人放荡不羁,生活放纵,嗜酒成性,由于他极其古怪荒诞的性格被人称为“梁疯子”。其师法李公麟,因此梁楷早期的白描画极其精细。后受五代画家石恪的影响画风大变。在此基础上,梁楷更独创大笔泼墨、淋漓酣畅的“简笔”画法,即用粗阔的笔势和浓淡的水墨来表现人物形象,在简约而极速的寥寥数笔中就可扼要生动地描绘人物的精神特征和风貌,既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又能把真实的自然之态转化为艺术形象。他的泼墨画法则创新发展中国画线条为前人之所无的“钉头鼠尾描”。梁楷的简笔人物画在技巧上的重要创造,在中国美术史上称得是独树一帜、别开生面。《泼墨仙人图》可称之为梁楷的独特而奇绝的作品,他用酣畅的泼墨画法绘出仙人蹒跚的醉态,用简括细笔夸张地画出带有滑稽酣醉的诙谐神情。梁楷开创富有个性并创新发展人物画的简笔画写意的技巧。
李公麟和梁楷均是对后世中国画线描起到很大作用的承前启后者。李公麟的线条集南北两宗之大气,开辟立意为先、别具匠心、勤于观摩深和取向生活的多元性艺术创作,把线描发展成至之纯之高的境界,其深远影响由宋及元,涌现出大批专擅线描的画家,诸如李嵩、赵孟頫、陈洪绶和“海上三任”等历代画家。梁楷一变人物画由传神进入写意的层次,开辟了写意画的新途径,使线条得其意而忘其形,画家的精神创造获得最大空间的拓展,受到后世画家的相继效仿和重视。尤为代表的是明代画家徐渭,将大写意笔墨推向强烈抒发情感的境界。后又影响至诸如八大、任伯年、齐白石之中国绘画大家,使得写意笔墨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并延续至今。中国画的线条艺术经历了古拙和写实的历练,经过了时间和空间的涤荡,不断创新发展进入了新的境界,最终走向辉煌。
参考文献:
[1]程立国.丹青妙笔绘神州——中国画艺术[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 线条 绘画 时期 创新下一篇:蒋介石铁腕挫败“台独”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