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8日,54岁的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倒在健身房跑步机上,因心脏骤停去世。
2005年7月2日,以出演毛泽东闻名的特型演员古月在广西临桂县突发心肌梗死,抢救无效去世。
2005年8月18日,著名小品演员高秀敏在长春家中因心肌梗死导致窒息猝死,年仅46岁。
2006年12月20日,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在家中去世。
2008年10月18日凌晨,电影大师谢晋在故乡浙江上虞突然去世,医院确诊其死于心源性猝死。
2012年1月23日上午,国家男子举重队教练梁小冬,因劳累过度引发心源性猝死。
2012年11月,歼15飞机研制总指挥罗阳因心脏病突发猝死,终年51岁。
猝死,是指自然发生、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也叫急死。即看起来健康的人或经治疗后已稳定病情的患者,在很短时间发生意想不到的非创伤性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发病后6小时内死亡者为猝死(多数学者主张为1小时)。疾病、剧烈运动、某些药物等都可以导致猝死,其中多数是心源性猝死。
为何会发生猝死
这种未能预期到的突然死亡,有外伤性与非外伤性之分。外伤性包括:交通事故或意外暴力产生严重的颅脑、胸腹内脏急性损伤,电击伤、溺水等导致身体脏器的严重损害或大量出血致死者,这种外伤性猝死可谓防不胜防。
非外伤性包括:
心血管疾病 约占猝死病因的50%以上,称为心源性猝死。以急性心肌梗死最为多见。少见有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主动脉夹层、低血钾、急性心肌炎、心肌病、主动脉瓣病变、二尖瓣脱垂综合征、药物因素和电解质紊乱等。
呼吸系统疾病 约占10%~20%,包括肺栓塞、哮喘等。
神经系统疾病 约占15%~18%,较常见的有脑出血、脑梗死等。
消化系统疾病 约占8%~10%,以消化道出血等为主要病因,其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以暴饮暴食、酗酒为发病诱因,造成胰脏出血坏死。
泌尿生殖疾病 约占5%~10%,典型的原发疾病如异位妊娠(宫外孕)等。
其他病因 约占5%~8%,如过敏,猝死症候群,毒品、药品过量等。
猝死的征兆
在生活中,要学会辨别猝死的征兆及症状:猝死发生前患者可表现出心悸、胸闷、头痛、晕眩、呕吐等,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胸痛。部分患者也会出现不典型的症状,如牙痛、胃痛、背痛等。因此,如果代谢综合征患者、有冠心病家族史者等高危人群突然出现上述不适感,就要提高警惕,及时排除猝死的危险因素。
如何正确施救
当患者突然出现心跳骤停,呼吸停止;心音消失,脉搏触不到,血压测不出;意识突然丧失(若伴抽搐,称为阿斯综合征);呼吸断续,呈叹息样,随后停止;昏迷,瞳孔散大等症状,应即刻作出判断,把握猝死前10分钟的“急救黄金时间”。
面对猝死,周边人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联系专业人员进行抢救;注意不要摇晃患者,要尽快将其放置在地上或硬板床上,使患者头、颈、躯干平卧无扭曲,双手放在躯干两侧;若患者摔倒时面部朝下,应小心转动患者,并使其平躺,防止可能出现的颈椎损伤;如有专业人士在场,最好立即采取除颤或心肺复苏的方法进行急救。心脏病患者如果急性发病,应猛烈咳嗽几次,也能起到缓解病情的作用。
如何预防猝死
猝死虽然来得很突然,但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时刻调节好情绪,注意身体保健,做到以下十点,就有可能大大降低发生概率。
1.定期体检。
2.戒烟。
3.合理膳食。选择含优质蛋白质且易消化的食物。
4.防止肥胖。体重超重5千克,心脏的负担就会增加10%。
5.积极治疗原有的疾病,如高血压、血脂紊乱、糖尿病、冠心病等。
6.避免精神过度紧张。
7.生活要有规律。
8.适量运动。尤其要注意的是,冬天寒冷的早晨是心血管病好发时间,并不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下午4~5点为锻炼最佳时间,其次为晚饭后2~3小时。
9.避免便秘。
10.重视健康教育,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等。
(刘建平主任每周二全天、周三下午在江月路2000号仁济医院南院有专家门诊,每周一上午在北园路33号仁济医院东院九号楼三楼有特需门诊,每周四上午在山东中路145号仁济医院西院四号楼四楼有特需门诊。)
相关热词搜索: 要诀 猝死 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