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产业集聚的地域模式及形成机制

| 浏览次数:

材料供应者的角色,区内自然资源丰富,水资源、矿产资源、有色金属、天然气、石油、草原资源均位居全国前列;有庞大的熟练产业工人群体,劳动力资源丰富;同时,农业条件较好,是我国粮食、畜牧品、中药材等的重要生产基地。正是依靠地区资源的比较优势,在政府优惠政策的助推下,西兰银经济区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存在较强经济技术联系的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态势。

五、不同地域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检验

为了更加明确专业化、相关多样化与无关多样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将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以三大经济区的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

(一)模型设定与变量处理

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以专业化、相关多样化和无关多样化作为主要的解释变量,资本深化水平和教育水平作为控制变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构建如下计量模型:

其中:i表示i地区,被解释变量为经济发展水平,以人均衡量,同时利用价格指数进行平减;解释变量ZI为专业化指数,RV为相关多样化指数,UV为无关多样化指数,三者共同描述了产业集聚水平。控制变量方面,KL表示资本深化程度,等于资本劳动比,资本用永续盘存法进行处理,劳动选取年末职工平均人数,二者的比值作为资本深化程度的衡量指标;ED是人力资本水平,等于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与地区人口总数的比值。

本文以三大典型经济区内地级市2004-2011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全部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三大经济区中京津冀地区包括13个地级市,长三角经济区包括16个地级市,西兰银经济区包括18个地级市。由于金昌、白银、陇南、中卫四个城市部分数据缺失,实证检验中西兰银地区为14个地级市。

为避免虚假回归或者伪回归,回归前首先要进行面板数据的平稳性检验,以确保估计结果的有效性。本文采用学者们常用的两种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的方法,即相同根单位根检验LLC和不同单位根检验Fisher-ADF,得到变量GDP、ZI、RV、UV、KL和ED序列均在10%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说明不存在单位根,可以直接对原方程拟合,此时的回归结果是可靠的。

(二)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在选择面板数据模型时,首先通过统计量判断样本数据是属于变截距模型还是变系数模型。通过检验,三大经济区的和检验结果基本一致,统计量均拒绝原假设,进一步判断检验统计量,发现均接受原假设,表明三个经济区实证检验的模型都应该选择变截距模型。接下来,需要通过Hausman检验进一步判断是使用随机效应还是固定效应模型。依据下表中的Hausman检验结果,长三角经济区接受随机效应的原假设,建立随机效应模型,京津冀和西兰银经济区都拒绝随机效应的原假设,应建立固定效应模型。

从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来看,典型经济区的不同产业集聚模式对于地区经济增长起到了差异化作用。具体来说,长三角地区专业化指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显示出高度专业化生产所带来的规模优势和高效率对地区经济的推动作用;相关多样化系数同样显著为正,说明技术经济联系较强的产业集聚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无关多样化的系数显著为负,意味着不相关产业会降低经济效率,一定程度上阻碍着经济发展。

京津冀经济区体现出不同的特征,无论是专业化、相关多样化,还是无关多样化,虽然系数都为正,但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京津冀地区的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没有起到明显效果。根据前面的集聚指数测算、模式分类和形成机制分析,京津冀地区多样化指数最高,尤其具有显著的无关多样化特征,而专业化水平最低,说明一系列缺乏投入产出关联的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效率的推动作用较为微弱。对于西兰银经济区来说,相关多样化指数的系数显著为正,对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正效应,无关多样化与专业化指数系数为正但不显著,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反映了西部地区专业化分工相对滞后,没有充分发挥提高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

控制变量方面,三大经济区的资本劳动比(KL)与高等教育人数(ED)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资本深化程度越高,人力资本越丰富,越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

六、研究结论

来自三大经济区内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产业专业化和相关多样化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较为显著的推动作用,而无关多样化的经济效应不十分明显。上述结论的政策含义为,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工业化阶段,因地制宜地按照比较优势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

1.对于专业化基础雄厚的城市来说,要结合各地区在要素供给规模和供给种类等方面的差异,进一步利用专业化集聚的效率优势,发挥专业化生产的MAR外部性。以长三角经济区为例,在产业专业化优势已经形成的条件下,政府要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引导加强民间投资的针对性,进一步扶持支柱产业,提高重点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并将比较优势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建立有效的产业间学习机制和传导机制,发挥相关多样化的经济效应。

2.对于多样化特征明显的地区,要加强区域内合作,以主导产业为核心完善产业链条,将城市内断续或孤立的行业部门借助某种产业合作形式串联起来,使产业链条由更为紧密的技术经济联系发挥原来断续或孤立状态下所不具备的整体功能。例如,京津冀经济区可利用北京和天津现有的产业基础,以及在资金、科技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培育毗邻地区的主导产业,实现产业集约化协同发展。西兰银经济区则应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抓住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选择那些具备一定成长潜力和带动效应的产业,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逐步摆脱对国家扶持政策的依赖,形成具有一定区域特色的产业体系。

3.从形成机制上看,政府主导的他组织机制仍然在地区产业分布和格局演化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基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配置资源的自组织机制尚未显现出应有功能。除了长三角以外,京津冀和西兰银经济区的市场机制仍不完善,导致地区经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应该大力发挥市场在优化配置产业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引导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自发集聚,依靠专业化和相关多样化集聚改善企业生产效率,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责任编辑:张友树

相关热词搜索: 地域 机制 模式 产业集聚